愚人节(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公历4月1日这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对象为“愚人”。 玩笑的性质极少包含实质恶意,被开玩笑的人也不会加以介意。
No.10:关于中国生肖
“我今年属老虎,那我明年属啥?”——阿里亚(阿联酋)
类似版本2:“小女生说我属龙,所以我会喷火。”
来源:大 多数的阿拉伯人对中国人的生肖是没有概念的,有些人知道星座,而阿语中的生肖原意也是“中国的星座”(???????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雅虎全球性网站为了吸引眼球,会推出“中国生肖测算”之类的板块,因此对于广大阿拉伯人来说,生肖是一个似乎听 说过但是又充满神秘的东西。
对本人的影响:曾有人拿着一串出生日期,问我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属啥。
No.9:关于中国人眼睛小
“我原来一直以为中国人眼睛都是很小(此处配动作,拇指与食指相贴再放在眼睛上)。到了才发现,很多人还是大眼睛”——尤尼斯(叙利亚)
类似版本1:“我不能找中国的女友,因为中国人眼睛太小了会看不见我”
来源:小眼睛的“傅满洲”形象最早在1875年《福尔摩斯遭遇傅满洲博士》一书中首次出现。据说“傅满洲”这一形象直至今天仍然是不少欧美人对于“中国人”的印象。与西方文化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阿拉伯文化自然也会以为中国人=小眼睛的形象。
对本人的影响:经常被怀疑是不是“中国人”(我是在变相炫耀自己是大眼睛吗?)
No.8:关于中国人起名字
“我的奶奶告诉我,中国的孩子出生时,孩子的爸爸会去厨房把锅碗瓢盆都扔在地上,看哪三样东西先落地,这落地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名字。” ——阿里(阿联酋)” ——阿里(阿联酋)
类似版本:“中国人的名字就是敲东西的声音”
来源:对我们中文名字的误解,尤其是阿拉伯语中不存在的后鼻音被误认为金属落地/敲击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不存在字母(或者说存在N多字母)的中文简直和天书一样。
对本人的影响:在阿拉伯人面前我一般不用中文名字(一来他们不高兴了投诉我也不知道我叫啥,二来他们叫我也方便。)
No. 7:关于中国女性不外嫁
“我听说中国女性从不外嫁,如果你娶了一个中国女的,千万不要跟他回家去,因为他家人会把你吃了。”——阿奇扎(摩洛哥)
类似版本:“中国人特别保守,她们只能和家里人结婚。”
来源:这 个传说应该起源于东南亚其他国家,明朝以后下南洋的中国人自然与留在国内的中国人一样,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能有郑成功,叶飞父亲等个别例子“外 娶”,但是翻阅史实,留存于古代史中的“外嫁”依然仅限于王室中象征屈辱的公主“和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这一“风俗”又通过外劳等途径传到了世界 各国,加上国人的内敛性格,使得这一传说越传越玄乎,越传越神秘。
对本人的影响:呵呵~~~~~我说有的话会不会有人以为我想外嫁想疯了?我说没有的话会不会别人以为我说谎?我对应过一次:“为什么我听说的是阿拉伯女性从不外嫁呢。”然后,两人相视而笑,呵呵~~~~~
No. 7:关于找中国女友
“我想找中国女友。”——阿卜杜拉(沙特阿拉伯)
类似版本:“我公司想找几个中国女性职员,只要女性。”
来源:亚洲女性传统上有温柔贤惠的形象,也是各国男性理想的伴侣类型。阿拉伯人大多比较外向,表达感情方式较为直接。大多数人只是开玩笑而已,当然也有些人出于生意,真想找个中国女友来便利于自己在中国的生意,当然那类当街求婚的可能会和经过的所有女性都这么说。
对本人的影响:阿拉伯人开的公司,抛弃一切外部原因让他们自由选择职员,肯定是偏向女性居多。本人曾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受到来自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男性共求婚五次。虽然知道都是假的,但作为胖子,我心里还是挺开心的,毕竟在中国本人是连假的都没有啊~~~~~。
No.6:关于中国人家暴
“前几天我们单位都捐款呢,说中国男人喜欢打老婆,让我们捐款帮助被老公打的中国妇女,好可怜哦~~~~”——法提玛(阿联酋)
类似版本:听说中国男人喜欢打老婆啊?
来源:想半天,难道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传到了阿拉伯各国后就变成了这样?那捐款什么鬼?
对本人影响:一次本人走路摔了一跤(该死的马路上有坑啊,此处免费公益广告:走路不要看手机),脚踝骨裂在家休养一周,一周后学校里传说我被老公打了,因为“中国人喜欢打老婆”。其实在家里我都是打人的那一个。哈哈哈哈哈~~~~~
(我家实际)
No.5:关于中国菜
“我最喜欢吃中国菜,所以我烧菜喜欢放酱油,我家有好多酱油,这次我来中国,就是为了买中国正宗的酱油。”——某女教授(突尼斯)
类似版本:“中国菜就是酱油”
来源:不知道,貌似流行于欧美的“老外中餐”也没有酱油超量的情况,而超市里卖的所谓“中国菜”以炒饭居多,不知道谁传给她们的说中国菜是酱油。
对本人的影响:一次我去某老外饭店吃饭,我问他们有没有醋,结果被送上了酱油,因为“你是中国人,应该要酱油”。本人接待阿拉伯团队的时候,只要有女性,几乎都会买一瓶酱油带回去。
No.4:关于中国人是土豪
“有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留学写信给爸爸‘我每天开**车上学,我的教授们却每天坐地铁。’中国爸爸回信:‘给你账户里汇了***欧元,马上买辆地铁。’”——贾西德(阿尔及利亚)
类似版本:“中国人各个都有钱,你看七星级酒店里到处都是中国人,我们都住不起呢。”
来源:中国游客在各地旅游买名牌住名酒店(除了一部分三公经费之外,大部分应为普通中国人“在外大方”的消费习惯导致。)
对本人影响:不少人以为我很有钱,中国人很有钱,和我们看待阿拉伯土豪的眼光是一样的。
No.3:关于中国人的生产力
本人:“你给我的纪念品为什么是中国制造的?”
“你难道不知道中国人已经占领全世界了吗?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中国人生产的。”——帕森特(埃及)
类似版本:“你知道中国人有多厉害吗?如果我和他说我要一个阿卜杜拉,明天他就能生产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阿卜杜拉,会说话会唱歌,一模一样。”
来源:应该是对中国仿牌的夸大说法。不过中国目前“世界工厂”的地位还是有目共睹的。
对本人的影响:每次我做“小翻译”,阿拉伯人最喜欢逛的地方就是某市场,不买别的专买山寨。不少阿拉伯人买得心花怒放。说实话,我发现老外比咱们更喜欢山寨。
No.2:关于中国功夫
“我之前在北京,发现你们中国人人人都会功夫,早上去公园,好多老年人都在公园里练功夫。”——穆罕默德(伊拉克)
类似版本:“神马?你是中国人,竟然不会功夫?你一定不是中国人。”
来源:李小龙等人的功夫电影影响。
对本人影响:一次本人办公室空调坏了,但是因为本人穿着短袖中裤并不太热,因为一个人坚持工作。然后被阿拉伯人们总结为:中国人因为有功夫,所以不用空调都不感觉热。
No.1:关于中国人什么都吃
“我在网上看到,说中国人吃孩子啊!”——瓦西芭(突尼斯)
类似版本:“你是中国人,会不会吃了我?。”
来源:关于吃孩子的传言应该起源于早年互联网上那则“婴儿汤”的新闻。俗话说“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这类“婴儿汤”的传闻虽然在中国早已经被辟谣,是个别“前卫艺术家”的“搏出位”行为。但是这事儿的影响早已经突破了中国的网警可以辟谣的范畴。
对本人的影响:不止是我,很多中国人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还有一次本人午饭吃虾,剥虾的时候被一个本地男生看到,结果等本人吃完午饭之后,全校开始流传着一个恐怖的传说:“中国人在吃蟑螂。”
对应:我还能怎么对应?我对应过一次“嗯,你离我远点,小心我把你吃了。”
愚人节的各位,你有没有发现这篇有啥问题吗?答案就是~~~~~~~~~~~你竟没发现有两个7吗?哈哈哈哈哈哈哈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