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研究院
从斯坦福购物中心再往北走,在Menlo Park的地界,可以看到斯坦福研究院SRI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这已不属于斯坦福领地了。
这家研究院在五六十年代先后有许多发明创造,比如磁性字母识别技术(1955年)、喷墨技术(1961年)、光盘记录仪(1963年)、鼠标界面(1964年)等等。这家研究院还进行药物开发。它在硅谷的发展史上绝对具有重要的地位。
斯坦福医院
回到斯坦福购物中心,从这里往西走就是斯坦福医院。斯坦福医院是世界上最一流的医院之一,一直有许多技术突破,比如首例开心手术(1960年),癌症辐射疗法,激光治疗视网膜脱落,心脏移植手术(1969年),基因拼接技术,等等。
世界一流的儿童医院Lucile Packard Children’s Hospital也在这里。这所医院以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David Packard的妻子Lucile Packard命名。Lucile一直从事慈善和社会事业,是本镇居民,在镇里很有声望。这所建在斯坦福边上的儿童医院,几年前又要耗资12亿进行扩建,其中惠普和苹果分别出资2500万。
医院旁边有一大片住房专门以低价提供给医生们,目的在于紧急情况下一流的医生们能够在五分钟之内就能赶到医院出诊。
李嘉诚中心
斯坦福医院旁边是全美顶尖的斯坦福医学院(School of Medicine),李嘉诚知识研究中心 (Li Ka Shing Center for Learning and Knowledge) 就座落在斯坦福医学院旁边。
建筑物前面有一大排底座,每个底座上都是一幅图案,展示出斯坦福在人类科学史上所做出的突破性贡献,整个图案合起来就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宏伟史卷。李嘉诚共捐赠3700万美元用于斯坦福医学研究项目,该建筑为其中一项。
当年李嘉诚儿子李泽钜入读斯坦福大学时,被校园的美景迷住了。和儿子分手时,他在校园里看到一只蓝色知更鸟,于是就全神贯注蹲在地上拍照,转过身才发现自己挡在路中间。十多位骑自行车的学生停在他身后,正微笑着用手挡住嘴巴,示意大家保持安静。他说,当年的照片已不知去向,但同学们的涵养,奠下了他对斯坦福的一份情。“当年的点滴,成就了这座美丽的大楼。”
克拉克中心和生物大牛骆利群
在医学院旁边紧临李嘉诚中心的是克拉克中心(The James H. Clark Center),它是个三层拱形建筑物,里面有生物、医药、化学、物理和工程多种学科,这种布局寓示着思想和发现总是来自于杂交融会和酝酿。
这座建筑取名于著名企业家克拉克(James Clark)。克拉克是一个对技术、团队和市场机会非常敏锐的创业家,此前是视算科技(Silicon Graphics)的老板,身价三千万,由于厌倦了没有激情的生活,想再创业干出一番轰动的事业,于是他看中了才刚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系毕业的22岁金童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两人在1993年创办了红极一时的网景(Netscape)。马克·安德森由于开发出摩萨克 (Mosaic) 浏览器而被誉为互联网的点火人,他现在是安德森-霍洛维斯分享投资的共同创始人。网景的重要意义被认为是以技术的巨大力量从根本上重塑了美国社会,推动了从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开始!关于这件事,请读本虾旧文《硅谷双城记》(九)。
克拉克中心见证了多位斯坦福诺奖的光荣,但本虾偏心眼,只想介绍华人之光。斯坦福生物系有位专研脑神经系统的教授,同时也是美国文理学院和美国科学院双料院士,他的名声近来在中美两地越来越如雷灌耳,他就是本镇的邻居骆利群。
骆利群毕业于科大少年班(没上高中),经中美生物联合招生项目CUSBEA到美国麻州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 直攻博士,师从名师Dr. White。后来投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华裔名教授詹裕农教授门下做博士后(詹博士与夫人在1996年双双被评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骆利群15岁入中国名校,30岁成为美国名校博导,36岁取得斯坦福大学终身教职,46岁获美国双院士荣衔,一路走来,不断刷新纪录,靠的是智慧和勤劳,更靠的是对科学研究的专注、强烈的好奇心和真正的热爱。他说,不要总想着得奖,要“瞪大眼睛发现有趣的事情"。
骆利群几年前作为唯一作者出版的英文教科书 Principles of Neurobiology (《神经生物学原理》)被作为大学教材广泛使用,现已翻译成多国文字。该书的写作历时五年完成,创了两个在国际上少见的惊奇:一是华人撰写英文科学教材并不多见,二是由一位作者独自完成教材写作更为少有。
今年四月,骆利群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奖的殊荣。他自己说这是个“职业中期奖”(for “mid-career neuroscientist”), 希望未来还有很长的科研生涯。本虾喜欢胡乱引申,觉得这里话中有话啊。这么高的成就还被"自谦"为"职业中期奖",那人生目标一定高远啊!
骆利群的夫人廖晓伶也巾帼不让须眉。2015年孩子上了大学后,她得以有了更多自由,于是毅然辞去了在著名生物制药巨头基因泰克的工作,与人联合创办了生物技术创新公司Immune-Onc Therapeutics,Inc.,公司一成立就获得7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该公司在2017年获得世界最大的生物技术机构BIO评选的新兴公司人气奖,去年又被美国生物医药行业知名媒体网站 BioSpace 评为当年新兴生命科学公司20强之一。
骆廖两人的缘份始于CUSBEA项目,这里有段佳话本虾忍不住要分享一下。当年北大毕业的廖晓伶也是CUSBEA生,两人相识于CUSBEA项目必经的出国前外语强化培训班上。虽然时间很短,但两人已互有好感。一般来说,CUSBEA生培训结束后会被分派到美国不同州不同大学里,很少有两人在同校,甚至同州都不多见。当时的北大校长张龙翔得知两人的情况,为了成全此事,专门写信给美方项目主管,自作主张声称骆廖两人已订婚,请安排同校。遂成就了此一佳缘。深得美国文化精髓的校长事后解释道,如果不这样说,在美国人眼中,只是dating是不足以予以重视的。
晓伶的博导、2017生物学和医学诺奖得主Michael Rosbash在晓伶和另一位学生的博士毕业典礼上
CUSBEA项目由美籍华人科学家吴瑞于1981年创办,每年从中国名校选拔大约30人赴美留学,整个程序要经过学校推荐及考试选拔,美国教授亲自飞到中国面试等环节,最终入选者的学费和生活费由美国院校资助。该项目在1989年停止。
2008年,吴瑞先生去世, 当年的 CUSBEA学生在追悼会上决定,捐款成立“吴瑞纪念基金会”,仿效当年的CUSBEA,资助大中华地区生物领域里的年轻优秀人才,骆利群、廖晓伶夫妇成为该基金会的骨干。
骆利群在中国科大毕业纪念册上给同学的留言 (由本虾群友、当年天津市高考状元张红提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是硅谷的核心价值,在英文里叫"pay forward",意思是把别人对你的帮助还给另外需要的人。
第六拍预告:
题目还没想好呐!是关于张首晟和鲍哲南的内容,欢迎网友帮忙,多谢!
2018.4.7 初稿
2019.8.9 增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