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乔瓦那是一对住在那不勒斯上城知识分子夫妇的独生女。从出生到14岁,乔的父母让她知道,她是他俩所钟爱的从里到外完美的女儿。乔崇敬父亲,父母之间恩爱默契。不过,情况突然有了变化。
那阵,乔的学习成绩不好,她偶然听到父母亲谈话,父亲说乔“越来越像她的姑姑维多利亚”。从父母那里乔早就知道维多利亚是丑陋、恶毒的女人。父亲的话让乔惶惑痛苦。
几经争取,她去见了那位几乎未曾谋面过的住在那城贫民区的姑姑,…。
乔在一次友家聚会时偶然撞见妈妈与朋友的爸爸在牌桌下调情,受到震惊。那以后,以姑姑为导线,父亲与朋友的母亲已暗中持续了十几年的恋情浮出水面。……乔的父母离婚,乔父住进了朋友与母亲处的阔人区的海景大宅,成了乔俩个朋友的继父。
家庭的巨大变故、乔原本全心信任的神圣大厦的轰然坍塌,让正处青春期的乔遭遇精神沦陷。乔学校成绩糟到留级,那时她“有堕落的渴望”,她急于“要做一个下流女人…”。
幸好,乔在15岁认识了青年才俊罗伯特。罗是维多利亚姑姑美且优雅的继女朱莉安娜的未婚夫,与朱莉同出自那城贫民区,在米兰大学做研究。他有着因才学与智慧而来的可信、亲善及超脱凡人的魅力。
罗回那城看朱莉时经常与乔三人坐酒吧聊天。朱莉没读过什么书,每次都是罗与乔的讨论。乔在罗的牵引下又开始努力学习。乔对罗的崇敬中逐渐加进了爱慕。
在乔16岁生日那天,她应邀与朱莉一起从那城去米兰看了趟罗。回来,乔再次去米兰为朱莉去取忘在罗家的手镯,她本打算趁此机会与罗睡一夜以完成她少女的“第一次”:让“ 男神”一般的罗将自己领入成人的门槛。然而接下来的情况让她的心情有了变化。在她与罗从她进屋始的几小时的交谈中,在罗那里已干净的抹去了就在昨夜还与之同床恩爱的未婚妻。夜幕降临,罗冷冷的邀乔与他共寝,乔突然在罗身上看到了自己谎言父亲的身影…。…她控制住了自己身体的欲望,第二天全身回到那城,那次行程让乔在精神上成人。
•
现代社会绝大部分家庭有不生活在谎言中的全部条件,再做不到开诚布公也不必祸及家中的未成年人。那么何来小说中几乎毁掉乔最终又促她一蹴成人的那些年长者的谎言?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乔的父亲与卷入他家庭分合故事的其他人,一方面,作为脱离传统的知识分子,他们主张做人诚实正直,社会公平自由等等这些宏大理念,竭尽精力去研究它们,也以这些教育下一代,而另一方面,又无法将自己的生活主旨安放在这些理念中。过于宏大的概念无法教会隐在复杂人性中的真诚与良知如何作为。乔亲眼目睹,应该主张以尊重个体平等的方式对待女性的父亲,在为乔解决问题时,在乔的女校长那里卖弄知识才男魅力,将其摆平,事后洋洋得意的嘲笑校长;作为左派父亲与他的朋友们是维护穷人利益的,而那只是他们笔下的文章及在喝香槟品佳肴时的谈资,他们的阶层观念刻入骨髓。乔的父母让刚进入少年的乔知道,要好好学习才能保住他们目前的地位,要往上结交。
相较乔的父母,仍在社会底层的维多利亚姑姑则没有能力隐藏自己的矛盾人格。她一方面信仰上帝,一方面破坏他人家庭,沉迷于与情人的热烈性爱;一方面过着殉情的生活,另一方面告诉乔“爱情就像公共厕所里的肮脏玻璃”不可信。她做了自己伤害过的家庭的孩子们的继母,以这种方式,她让自己和世人相信,她确实经历过一场值得交付一生的无以伦比的爱情,而这至少大半是自知的谎言。虽然假,但那是姑姑生命的支撑。对她爱的乔,姑姑就不能不以她眼界内的实情相告,--忘了对乔说过“我不像你父亲,只爱财,我看的是人”--,她拍着乔的双腿之间对她说:“你要好好珍惜这里,在给出去之前要衡量利弊,不然就很难有啥出息了”,…她告诉乔,利用好自己的美貌与聪明“青云直上”才是人生正途。
罗伯特研究“内疚”,作者告诉我们,做这种关于心灵体验课题的人不需要自己有“心”的,与乔父一样,罗也研究宏大观念,不同在于,他研究的是来自更宏大至无限的、高不可知的上帝。上帝创造了有恶的人和世界,于是就会有一个可能:我们懂恶方可懂善,方可接近他(上帝),而没有经历过的又如何懂得?我想起俗语”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应该是说人在蒙昧中被所做的“恶”反噬而触醒良知,因此才有悔过自新。有意识的去做负心之事后能体验到“懊悔”吗?将自己的人生做成一场感知上帝的实验那岂不是对实验中另一方人格的践踏?
对于乔,米兰与罗单处的几个小时让这个人从她心中的神坛跌下,且亲历了人背叛朋友、堕入谎言、自欺的恶圈有多容易。
•
被父母谎言的洪水吞没的,除了乔,还有另一个家庭的,乔的好友安吉拉、伊达姐妹。两人轻重不同,都让“恶心的经历”参与进长大成人的过程。博览群书,写诗写小说的妹妹伊达也留了级。她对乔说,我才不在乎,我就是要配不上他们,…。
伊达告诉乔,她已解决了自己少女的第一次,与一个有家室的园丁。“恶心死了”她说,“他流出的口水是下水道的味道…”。
可怜的伊达,她是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在毁灭的体验中去感觉真,去清除父母注在自己体内的先天的谎言?
而在乔,两次米兰之行所见所知的触动已让她最终完成了重生,她不再需要去寻求“毁灭”的刺激去体会“真实”。
乔约了一直在追求她、不令她讨厌的单身青年某x,冷静、干净且两不相干的尊严方式体验了少女第一次的痛,从而最后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成人礼”。
*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已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在Netflix和其它网站可看,有中文字幕)。我在写完这篇文后把电视剧也全看了。剧中加进维多利亚姑姑的谎言背后的令人心碎的情节。据此,维多利亚作为单身女人处于一个极端丑陋的让人不忍面对的魍魉世界,所以才有她后来对乔那样的“教诲”?这会是作者的原意吗?果真如此,在那样的“世界”有必要去编织那个至美的爱情谎言吗?
《成》剧以表情坦然坚定的乔和伊拉一起乘长途客车离开N城结束,意境发人深醒,令人泪目。
乔在第二次去米兰返回N城的火车上。一夜之间,她似乎突然长大成人。(《成》剧的截图)
上图,乔与伊达去赶离开N城的长途车。
催人泪下的一幕。我只能把心寄于乔的姑姑说过的一句话,“人不经历痛苦怎能长大?”(《成》剧的截图)。
**
这部小说是2019年完成的,是埃.弗朗特的写作人生中到目前为止的最后一部作品,(她时年76岁)。故事应该是作家在人生中所见所感所思的很大程度上的集结,这决定了小说在人性与社会营造上的深刻。本书主题也是她之前几部小说涉及的,只是侧面不同,所以,在这部小说中会看到对之前作品中情节的“注解”。比如乔瓦娜在罗伯特的论文中看到一行字:“懊悔是刺向良心的针”。这让我想起据弗朗特另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失去的女儿》里那根刺向陷在内疚中的女主角身体的帽针。显然,这些年来作者一直在尝试更深入的探究和阐释这个题目。
我的另外两篇有关埃莱娜.佛兰特作品的博文:
也祝沈香春安吉祥!
一部深刻的有着广泛社会意义的小说。也在教育子女方面引入思考。
据此改变的电视连续剧在深刻方面不如小说,但是也相当值得一看。
祝福新春!
弗兰特的作品自有其深刻性(至少从我读过的最后两部看),不奇怪你喜欢。我是从去年写影评和后来看见陈丹青的访谈才知道这位意大利作家的。
祝福兔年,新春快乐~~
非常喜欢埃琳娜·费朗特的小说,要去找来读读。
今年奥斯卡提名电影的影评一定会写的。谢谢~~。也期待你的影评!
人“心”中确有先天道德律的,即是良知。只是良知被唤醒的途径应该大有不同。作者的意思,与乔不同,‘那些左派知识分子”要靠最终认识到命运弄人或时过境迁后由空虚引发的懊悔刺痛而萌醒。
谢谢博友新林院读文和有深度的点评。
这似乎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个深刻的矛盾:
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出发,“道德”对整个社会有利,每个人都不拿别人的财产,每个男人都只安心于自己的一个女人,犯罪少,私有财产继承简单利索。
可是从每一个人的角度出发,“道德”又有悖于人的本能。很多人都想要得到别人的财产(如 Bernie Madoff),很多男人都不安心于自己的一个女人(如克林顿)。
于是,一个人如果比较看重社会,会压抑自己“不道德”的本能,而遵守“道德”。
一个人如果比较看重自己,会任由自己“不道德”的本能指挥行动,而无视“道德”。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里的左翼学者,正是集两面于一身:既讨论“道德”对整个社会的好处,又不甘心用“道德”约束自己作为一个个人的本能。
今年奥斯卡的影片我准备过两天开始看,有感的话肯定会写。你号召感兴趣的城友一起玩吧?会更有意思。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301/32874.html
请甫田写奥斯卡电影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