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80)
2017 (114)
本想挑选一部轻松的、皆大欢喜的当代小说来作为夏季读物,结果却走进了一个沉重的故事 – 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
原来并不熟悉铁凝,她的笔名也显得硬实厚重,而书名却又给人一种艳丽的感觉,让人猜想这一定是篇流光溢彩的有关女人的故事。的确,小说从头到尾就是在讲女人,老年女人、中年女人、年轻女人、小女孩。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司猗纹,用倒叙的方式写出了她的学生时代,直到年老病逝的整个生命历程。从一开始我就把她当作反面人物来理解,一个怪诞、恶劣的女人,但后来我领悟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多面性人物,就像实际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很难用善或恶来作简单的道德归类。但她是一个十足的女人,有爱、有恨,有不可抑制的欲望,也有鸡肠小肚的怨愤。一个年轻时几度被丈夫抛弃侮辱的女人,又生活在一个疯狂、动荡的时代,她学会了攻击性的自卫、妥协性的抗争,一切都是为了在社会上为自己占领一个生存的角落。
小说的叙述很大一部分来自司猗纹的外孙女苏眉的角度。这是个早熟的孩子,很小就离开父母和婆婆一起生活,十四岁又带着妹妹逃出婆婆家。在那个北京大院里,苏眉小小年纪就看尽了生活的残酷、无奈和荒唐。她的成长充满了惊异,目睹了可笑的日常争斗和谎言、不堪入目的男女苟结、血淋淋的暴力和死亡。直到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终于有一天把她从少女的茫然中惊醒,在她身体成熟的同时也让她觉悟出生命的秘密,使她的心灵过早地跨过了成年人的门槛。
《玫瑰门》叙述的是一扇扇女性的生命之门、灵魂之门,既私密、又宏壮 ;既单薄,又强大。这是一群为了生存、为了自由、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而奋力抗争的女人。
而这些故事的背后,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背景 – 文革,以及在这场政治运动中暴露无遗的人性的丑恶。在这个大环境里,这些女人们互相为敌,又互结同盟,以她们各自的性格和遭遇诉说着一个个奇特而动人的故事。
我得承认,这部小说我跳过了好几部分,其中有虐猫和姑爸被折磨致死的描写, 人性的恶毒和残忍,使我无法继续读下去。另外一些跳过的地方,就是苏眉的“自说自话”。她的自我剖析和深思穿插在各处,影响了故事叙述的流畅性。铁凝的故事和文字本身就足够有效地揭示了她对生命和女性的认识和探讨,我认为这些近似意识流的段落是完全不必要的。
我跟着铁凝犀利而充满同情的文字,穿越时空,走进一个我从没有经历过的特殊时代,和这些女人一起哭、一起笑、一同迷茫、一同希望。在小说的结尾,我注视着司猗纹的身体渐渐萎缩直至死亡,而从她的外孙女苏眉年轻健康的身体里,又有一个女人诞生了,她将继续吟唱女人的生命之歌,女人的故事也会一代一代地传颂下去。
好的,多交流,你先写起来,我跟上 :))
哈哈,世界是个吃货。我也感到读长篇小说越来越需要耐心。
小C,快写快写!迫切想听你的经历和感受。
-- 我是一个主动热烈地去敲门,门大开了却又悄悄走开了的人。
其中的故事, 也是一直想写出来的一个。
-- 但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不依靠宗教依靠自己的悟性上升到精神层次的一定高度, 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谢谢红裙,只能算读后感吧 :)
记得是有一段香山观红叶的情节 ... 谢谢留言!
沫沫,也许正在写小说的人不该读别人的小说 ... :)
松松最近读过什么书,也介绍介绍!
菲儿提到的“肖申克救赎”我没有看过,据介绍,它的“救赎”来自于自由和希望。
每个人的信仰方式不一样,没有对错。我有个朋友信天主教的,她正是从教堂的隆重仪式中取得精神慰籍,对她来说每星期做礼拜就是一个合适的信仰方式。
几位姐妹谈论的救赎突然让我想起了Rita He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无论怎样,教会还是要去滴,呵呵。
思韵,真要谢谢你回来再作评论。你第一段话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也是无法接受形式化、说教化的宗教。还有,我觉得人应该有一个精神层面,但这个spiritualism 不一定非要是四大传统宗教。
有关救赎,我的看法是,人应该有救赎,但文学作品不一定要提供一个救赎。小说要揭示或探讨一种人生状况,但不一定要以“得救”告终。毕竟,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永远得不到救赎。
林在宗教之外,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宗教,可贵。
我一开始也差点读不下去,但坚持了几页,精彩的就来了。记得有好几部小说都是这样,开头不很吸引人,但读过了5-10页,就读出了名堂。谢谢沫沫留言!
我也跳过了好几段 :)
这篇小说到是没读过。记得前段时间读了个开头,没有读下去。
但因为中国文化里完全没有"救赎"的概念,这时林妹说的宗教熏陶是有意义的。我对中国作品的多数偏见都是因为没有"救赎",我一直不明白我的偏见,今天林妹让我茅塞顿开。而且林妹并不信教,太神奇了!
我出身于基督教家庭,我老公也是,但我们平时都不上教堂。像我们这种在宗教的边缘走路的人,在西方很多。越来越觉得人性的潜力实在太大了,很难把人归类为简单的“直”和“曲”、“好人”和“恶人”。
我觉得在现代中国社会,靠宗教来救赎精神是一种走捷径的办法,中国文化里的宗教意识历来比较薄弱(不只是GCD的无神论教育),这个捷径走不好就是一条死胡同。不少中国人对宗教的理解往往只限于道德层面。
谢谢林,和你讨论总是有趣!
问好晓青,震撼力挺大的,值得一读。
林,不是我记性好,我两个月前才读的这部,而且不知道北京研讨会这件事。我是觉得,铁凝在写这部书的时候好像也在同时鞭挞自己。人类的共性,似乎谁都逃不掉,只是程度高低而已。
“如何救赎?似乎缺少一种精神资源”,真个问题有趣,也许真正的精神资源也可以来自自身的生命体验,她在沉沦中看到一线向上的希望,哪怕再微小。
依稀记得当年在北京开《玫瑰门》的研讨会,这本书被批得体无完肤,好在铁凝的承受力蛮强。
这种题材对于铁凝实际是一个突破,表现人性的丑恶,人物也挺有典型性,可当时人们似乎不大习惯。
只是表现生活的丑痛,需要一种超越的力量,而不是散漫陷溺,可因为作者和书中人物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大邪教里,如何救赎?似乎缺少一种精神资源。
谢谢思韵的鼓励,我在读这部的时候,觉得可以把感受写下来,就做了一些简单的笔记。
秋水也是学生时代就读过铁凝的作品了,我一直对她不了解,这一部对我的震撼不小。问好秋水。
心言对铁凝的了解比我深多了!她的作品我至今还读得很少,而你大二就接触过了。她的文笔真是精彩厚实。
谢谢心言的详细评论和补充,你推荐的几本我以后也会读。
给宝儿妈上一杯龙井茶,喝了茶就会慢慢静下心来了 :) 我现在也没有很多时间读书,都是这里十五分钟、那里半个小时挤出来的。
中篇小说"没有钮扣的红衬衫"也很好看。
相比之下,王蒙给人风派的印像,喜欢跟风,没有自己的思想。
铁凝刚当选作协主席时网上很多情绪性的负面评论,说北方人没文化,她怎么有资格等等。其实这个人当选作协主席才有资格呢。单就作品的数量就超过很多专业作家了,而且有质量,篇篇部部都是经典,精品。
她是下乡知青,从在县文化馆开始写作的,文笔非常扎实。年龄和我大姐差不多,大我十岁左右的样子。
很高兴你看她的作品了。我一般都下午快下班才回贴。今天破个例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