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e Chen - 美国邮票上的华人名厨
著名美国华人女性系列之一
***
两年前买到过一套五枚的美国名厨纪念邮票,其中有一位曾居住在麻州的陈姓华人。和波士顿的一位朋友谈起来,他说,那是Joyce Chen,我认识,以前也常到她的饭馆去吃饭,那可是个美食界的名人!
她的中文名字是廖家艾,夫姓为陈,在美国她以Joyce Chen 著称,于1910年代出生在上海嘉定县的一个清朝官员家庭。解放前夕,她和丈夫及两个孩子飘洋过海移民到美国,最后在麻州的剑桥市(Cambridge)定居。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烹饪在美国的地位还不是很高,中餐馆大多属于廉价餐饮场所,老板多是从广东一带移民过去的老华侨,为了迎合当地美国人的口味,把广东菜“改良”成不伦不类的所谓“美式中国菜”,这样的饭店至今在美国还有不少。
典型的美式中国菜 - 炒杂碎(Chop Suey), 是旧金山老华侨在20世纪初创立的“中国名菜”:
1958年,廖家艾在剑桥以Joyce Chen的名字开了一家中国饭店。和当时别的中餐馆不同的是,她引进了中国北方的烹饪。(“北方”并不是指长江以北,而是广东福建以北的所有地区。)
六十年代,她又开了第二家饭店,主要提供中国风味的小吃,其中有上海小笼包。这家小吃店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附近,吸引了很多大学教职人员和学生,其中不乏学术界的名人。饭店只能坐60个人,每晚要排队,而且特别受计算机专业师生的欢迎。
廖家艾的第四家饭店仍在剑桥,一共经营了25年,后由儿子接管,直到1998年才关闭。
廖家艾的性格热情、大方、友好,很擅长客户公关,她的熟客中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名厨詹姆斯·比尔德、名厨朱丽亚·查尔德(这两个人也上了邮票)、著名歌剧女高音碧华莉·西尔斯等等。哈佛的一位前校长曾说:廖家艾的餐馆不仅是吃饭的地方,还是当地的文化交流中心。
廖家艾和基辛格在一起:
六十年代,她出了一本在美国美食界颇有影响力的中国食谱书。几年后,她应邀拍了26集烹饪节目,在美国PBS频道以及英国和澳大利亚播出。
廖家艾在拍电视节目:
因为中美之间的长期冷战,很多年廖家艾一家都不能回国探亲,和亲友的信件来往也只能通过香港转寄。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邦交正常化,她是当年就回国访问的极少美籍华人之一。她和儿子拍的《中国之行》在PBS频道放映,引起很大的反响,为那时的普通美国人打开了一扇能一窥中国大陆的窗户。
她在美食方面的成就如何呢?
要记得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对普通美国人来说,酱油都是很稀罕的东西。所谓中国美食,不过是甜酸鸡球、芙蓉蛋、炒杂碎之类的美式中国菜。而廖家艾通过自己的饭店、烹饪书和电视节目,第一次全面地把正宗中国菜介绍给美国人。她的饭店里有锅贴、小笼包、木须肉、北京烤鸭等等广东以外的菜肴和小吃。她的食谱里用的材料大都能在美国城市里找到,但她的烹饪方法和技巧,以及调料的配制,却是正宗中国的,是美国人能够接受、而华人也都喜欢的。
在她的书里和电视节目里,她还教美国人怎样正确使用筷子、怎样把蔬菜和肉类切得细小、怎样煮出完美的白米饭、怎样品尝中国的绿茶,以及中国各个地区的不同菜系和风味。
她还有一个贡献,就是通过自己的餐馆普及了自助餐的模式。那时她的饭店在每个星期的周二、周三都比较冷清,她就用all-you-can-eat这个方式来吸引顾客。
知道平底的炒菜镬子是怎么来的吗?也是廖家艾引进美国的,她还持有带长柄平底镬的专利。我家里也有一只。
廖家艾于1985年被诊断得了认知衰退症(老年痴呆症),于1994 年去世。她雇用过的饭店大厨,很多现在都有了自己的餐馆。2013年,剑桥市举行了第一届饺子节,以纪念廖家艾的生日。2015年,纽约历史协会举行“美国华侨历史”大型展览,也重点介绍了她作为一个华人对美国文化作出的贡献。
麻州剑桥饺子节(不少美国人把饺子和小笼包都称为dumplings):
波士顿的这位朋友告诉我,在一次闲聊中,廖家艾开玩笑说:我很想上邮票,可惜只有去世了的人才能上美国邮票。
她可能没有想到,这个半真半假的愿望还真的实现了。2014年,美国邮政总局首度以名厨为主题,推出限量版的“名厨永久邮票”,Joyce Chen 因为对美国饮食烹饪文化的重大影响,被光荣选入了这套纪念邮票。
*****
著名美国华人作家谭恩美:
闲闲,美国邮票只有去世的人才能上呢。
谢谢看帖,新周快乐!
看来新西兰的华人要再加把劲!
谢谢小声音,你也周末快乐!
婉妮替你省了点力气 :)
上邮票要有贡献还有知名程度,这我知道,但不一定是去世的人。我们这边的,在世的运动员歌星电影明星等等也上过邮票,就是沒有华人,唯一在世能上邮票的只有日本裔时装设计师Akira。去世能上邮票的只有一个,华裔张仼谦医生。
谢谢荔枝介绍分享,长周末快乐!
婉妮 2016-09-02 13:13:51
正是有了老一代旅美华人的努力和坚持,才使美国社会越来越了解中华文化,也使华人在美国社会逐渐被接受,被理解,被认同。所以,她的故事不仅局限于餐饮方面的贡献。谢谢荔枝的介绍。
婉妮说得太好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的接纳,和老华侨们的努力奋斗分不开。周末愉快!
石姐的结论有趣 :) 人家忙事业,哪有时间一天到晚减肥!
就冲唤唤这句话,罚你动脑子做算术题去,100道 :)))
是的,中国人特爱吃,华人饭店也开得多,真正有成就的厨师却又不多。
谢谢好介绍!
聪明的人老了都容易得老年痴呆,也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年轻时用脑过多?
有点自以为是的担心自己,哈哈哈
在美食文化,而且在美国华人移民史上都作出巨大贡献。
确实,在五、六十年代,对一个移民,一个女人来说,很不容易。
是的,她一开始只是想开个饭店谋生,但最后竟把饭菜做出了这个成就。
谢谢荔枝的精彩分享,问好!
南岛,上邮票必须是已经去世的人。我想也不一定要华人,也可以是印度人、意大利人,要看他们对美国文化的贡献,还有知名程度。美国的华人历史比较长,规模较大,所以华人的影响也比较大。
哈哈,真是!老外把饺子和小笼包都叫做dumpling。
谢谢荔枝介绍。
Cecilia Chang 还活着,不能上美国邮票。我觉得Joyce Chen 因为年代比较早,属于开拓性的,她那时的名气,可能比现在的C.Chang 还要高。
我想她的成就可贵在那是50、60年代,那时华人没什么地位,而且她是向美国普通老百姓普及中国菜,算是个拓荒者。
我看了资料,饭店关门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生病了,二是后来中国饭店渐渐多了起来,竞争太厉害了。她的饭店事业高峰在70年代。对中餐馆来说,她那时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时代。现在她的儿女还做着酱料、厨具等生意,都是JC品牌。
对,我那朋友说她确实是个很喜庆很开朗的一个人。
就在你们那里,波波!
姥姥好。我也觉得她很了不起,在那个时代。
去剑桥时曾经在哈佛校区的一家中餐馆吃饭,当时对饭菜和就餐环境不是很满意。 原来剑桥的中餐在美历史上还有这样的地位。好奇为什么她的中餐馆后来会关掉。
她做的菜没什么特别,我想绝大多数华人主妇都会做,主要是她对普及中国烹饪的贡献。她这个人非常能干、要强,也很聪明。
她的厨具名气也不小,我在亚马孙网站买过竹制的蒸笼。
是啊,太可惜了,得病时才六十多岁。
俺也买过她的厨具,但不了解她的经历。谢谢荔枝介绍!
可惜这么聪明的人也得老年痴呆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