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家斜对面搬来一户人家,五十多岁的夫妻,还未成年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典型的专业人士白人家庭。
不典型的,是她们三姐弟全是领养来的。
更不典型的,是从同一个生母那里先后领养来的。
孩子是破冰船,在学校和街上认识了,很快交了朋友,放了学在一起玩。我们和罗伯森夫妇也互相熟悉了,觉得很谈得来,就成了朋友式的邻居。我也就慢慢了解了这三个孩子的领养过程。
罗伯森夫妇三十大几相识结婚,不久就发现生育有困难。他们都很喜欢孩子,想想自己年龄也不小了,想快快建立一个家庭,也不去尝试什么试管婴儿了,决定直接就去领养。
他们去了市里举办的一个领养交流会,有些像行业展销会,政府部门、私人领养机构、社工和家庭,可以在那里咨询和交流信息。罗伯森夫妇在每张桌子前停留了一下,收集了很多名片和资料。
在一家私人领养机构, 他们被一张照片吸引:两个紧紧偎在一起的小女孩,金发、绿眼,很瘦、没有笑容。
他们对这两姐妹很感兴趣,想想,本来就打算要领两个的,一次解决问题不是很好嘛,还是姐妹。大多数领养家庭不会同时收养两个,拆散一对姐妹也似乎不忍心。
回家后,他们就和这家领养机构联系了,从此踏上了做领养父母的征途。
这对姐妹的母亲,是个很年轻的未婚妈妈,生第一个的时候还在念高中。生了第二个后,男友就远走高飞,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个妈妈高中没毕业,在自己母亲的帮助下,勉强把孩子养到四岁和三岁。由于心理疾病和酗酒的问题,社会工作者认为她不适合做母亲,最后说服她把孩子送出去让别人收养。
领养也要排队,求多于供。办好各种手续后,一般要等两年左右。但因为这是两姐妹同时领养,情况特殊,他们等了不到一年,两个女孩就顺利地领到家了。
罗伯森夫妇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人父母的生活中去。因为孩子还小,建立感情并没有很大困难。只是孩子表现出一些不很寻常的习惯和性情,例如四岁的姐姐有时会像大人那样气势凌厉地管理、教训妹妹;而妹妹则特别爱讨好小朋友,她为了让别人接纳自己,把自己最好最心爱的玩具拿去送人,而且不管别人对她如何,她一律逢迎,叫干啥就干啥,简直到了赴汤蹈火的地步。
罗伯森夫妇对孩子的生母有所了解,知道这是她给女孩们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好在他们是十分认真、耐心的父母,把这两姐妹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她们付出了极大的爱心,以及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投资。不过两年,孩子心理上、生活上都很适应了,是两个快快乐乐的正常小女孩,在学校里也和同学融合得很好。罗伯森夫妇非常满足,觉得这个家庭很完美了。
过了五年,她们分别九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罗伯森夫妇接到领养机构社工的一个电话。社工告诉他们,两姐妹的生母又有了一个四岁男孩要送出去领养。
原来,这个女人在送走了两个女儿后,又和另一个男人同居,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人倒没有离家出走,但没有工作,且有犯罪记录。这次外婆把孩子接了去带,但不久外婆得了病,带不动了,而生母已经证明自己是个不合格、不负责任的母亲,连她自己都清楚不能保留这个孩子了。
社工的意思, 是想听听罗伯森夫妇怎么说,会不会考虑再领养一个?
打完电话,夫妻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说一句话就知道了对方的想法:这个男孩也要了。
……
罗伯森夫妇牵着这三双小手,已经走过了近十个年头。现在大女儿在读大一,学化学专业;二女儿12年级,计划学法语专业、以后当老师;那个小弟弟从小聪明过人,三年级的时候被测试确认为“天赋儿童”,因为附近学校没有天赋班,罗伯森夫妇把他送到很远的一所私立小学,每天来回开车一个半小时接送。
有趣的是,他们的长相和领养父母越来越像,都是高高瘦瘦的,和妈妈一样戴眼镜,头发颜色也和妈妈的一样。
我很熟悉这姐弟仨,快乐、聪明、礼貌、上进。每次看到他们我都想:亲情真的不止于血亲,哪里看得出他们是出自另一个娘胎的骨肉?
(网上照片)
音乐:C. Norton -- Country Sentimental
谢谢花瓣临帖。
是啊,而且这个生母这么年轻。
是啊,这样的领养家庭还挺多的,我认识不止一个。
中国领来的男孩都是需要手术的,否则生身父母不会抛弃男孩。中国来的女孩大都是健康的。谢谢洋葱的评论。
元宵节快乐
茉茉、Zhige,是的,青少年未婚生孩子的情况越来越多,一旦陷入这个泥潭就很难拔出了,像这个生母,一犯再犯。
林依,觉得你很像我的朋友之朋友,过去看了你的博客,才知道不是一个城市 :) 谢谢关注。
这几个孩子很幸运,碰上了罗伯森夫妇这样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