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不重要吗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费翔
难道回忆不重要吗
拍摄以北京的夜晚开始,又以北京的夜晚结束,站在北京初夏的街头,斑驳的光影里,许知远一脸茫然,仿佛刚刚从一个梦中醒来,问出了这个问句 —- 像是在问随行的拍摄人员,又像是在问他自己。
费翔就像是一个童话,阳光灿烂地活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
难道回忆不重要吗? 当然重要,尤其对我们这些逐渐老去的人们来说。年岁渐长,心中经常会升起感慨,花开花落之后,在尘埃落定的沉寂的老年里,除了有限的记忆我们还留住了什么,那些曾经鲜活的经历,酸的,甜的,苦的,辣的,五味杂陈的,有的如标本,被我们夹入了文字的书里 (与博友们共勉), 更多的则是随风而去,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它就永远永远存在在银幕上了,你知道吗?现在能永恒的东西太少了”, 谈起最近参演的电影 《封神》,和纣王这个人物,费翔如是说。 对艺人们来说,作品与影像,何尝不是一种留存记忆的方式。
那些正在经历着的,苦的,痛的,站开一些,再站开一些,给它们时间和耐心,以宽容的目光凝视它们,抚摸它们,让心中的悲悯如花升起,开放,知道那些苦痛也会如花朵一般,盛开之后,就是枯萎凋零。 那些甜蜜的美好的,让我们靠近一些,再靠近一些,去尽情享受它们的美好,尽力去照顾去维护,好让它们更长久一些,然后被那些所经历的美好所鼓舞,升起再造美好之心。
童话
许知远说, “像跟一个童话人物共度了三天”。
人们常常用童话形容事物的美好。费翔在我的心里是美好的,童话一样的美好,这里我说的不是他的容貌,或者他曾经的容貌,我不追星,我更加关注的是人,和一个人的内心。也许这里我应该用“灵魂”,但是我不喜欢“灵魂”这个词,觉得它如“三观”一样,顶着大而空形而上的架子。
看过了跟许知远聊着家常的费翔, 看过了跟街上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热络地唠着家常,并主动伸出自己双手的费翔,看过了在导演寄来的剧本中看到自己心仪的角色却不想提及只因为 “我不想让他不得不拒绝我”的费翔,我觉得一个人朴实真诚敏锐如他,应该不会满意这个词汇所披挂着的凌厉和张扬。 而远在地球的另一面,因为看了一篇访谈节目而心血来潮为他记上一笔的我,斟酌措辞,也只是希望不要去用一个当事人可能不会认可的词汇。
内向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跟你在一起我变得非常不内向 — 费翔对许知远如是说。谈到这个话题的费翔反客为主,反问许知远, 那么你呢, 你认为自己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呢。许知远说自己是个偏内向之人。
一个内向之人打开了另外一个内向之人的心门, 这听上去像是个巧合。 看到有人不满意许知远对费翔的访谈, 也有人说也许只有许知远, 才有可能成为那把钥匙, 当然其中安•兰德 (Ayn Rand)功不可没。
看到有人用 “落花时节又逢君”来形容这场访谈的基调,我觉得恰如其分。
外相 内心
费翔说, 我曾经很胖, 然后瘦了下来, 然后成了明星,外表真的那么重要吗,其实来来回回我还是相同的那一个人啊,我的内心是没有改变的。但是又有谁关心我的内心呢?
这可以说是我所见到过的明星关于内心的第一问,在那个庞大的粉丝团里, 大家专注的是明星和他/她的团队精心打造维护的那个对外的 “形象” (外表是其中关键的一部分),有多少人会关心一个明星的内心呢,反过来说,那被深深埋住,遮起来的只跟一个朴素的人有关的朴素的一颗心,跟明星(那个形象)和粉丝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假如看到有人如我,远远地离开人群,安静地注视着闪光灯下的他们,如抽丝剥茧一般,避开一道又一道的光环,拨开一层又一层的外饰,想要去窥探一眼或者说真正地邂逅一下的那作为一个人的一颗心,那些明星是会感到庆幸呢,还是会感受到危险呢,或者还会有被冒犯之嫌?我想费翔应该是会感到欣慰的。)
费翔新出了一张专辑,取名为 “人” (Human),他说,“为了这个专辑,我拍了一个封面,x 光,带肩膀和头部, 因为我想要强调外表这些东西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 其实肤色,长相甚至于性别,从里面看是分不清的”,我想他想要说的,皮相只是人的一部分,而且是不那么重要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身外之物,他说 “那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呢”,“那是我的功劳吗”,跟自己有关系的, 或者说可以跟自己沾上一点关系的,恐怕只有外相底下的那颗心了。
(可以看出费翔喜欢读书,喜欢思考,表达能力很强,中文口语能力也很强,用词准确,还知道很多的新型的网络用语,比如“吃瓜”。脱离了中文娱乐圈多年的费翔现在的普通话还是有口音的,那种外国人说中文时的口音,我特意回去翻看了他1987年在北京参加春晚的录像,那时候年轻阳光帅气的费翔普通话非常标准。看来语言这个东西确实是会用进废退的。)
费翔诧异于人们赋予他的 “阳光”这个形容词,他说在朋友的眼里 (我想也是在他自己的眼里),他这个人是“灰暗”的。
“所有人都认识你这样一个人,但你自己知道,那个人不是你”, 那个人是明星空间里被他的营销团队和粉丝共同打造出来的费翔,一个住在娱乐圈泡泡里 (bubble)的费翔,跟私底下那个作为一个人的费翔的差别是巨大的,费翔很清楚这一点,他认为私人空间里的那个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但他也并不贬低和抵触那个被打造出来的形象,他觉得那个于他自己来说不真实的形象是 “珍贵的”,对于他自己是,对于大众更是,既然能够给大众带来美好的感受,那么“它”就是美好的,所以他会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畴之内努力去维护它。 这让我眼中的费翔带上了浓郁的人文情怀。
如果说为了“费翔”这个形象作出的努力是为了“事业”和大众的话,那么在事业鼎盛时期舍弃关于“明星费翔”的一切奔赴美国从零开始,就是他对于自己这个人的妥协,宽容和放纵。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混迹于中外娱乐圈的费翔,在我的眼里,是有着 “大隐隐于市”的大侠之风的。
归属感
许:”但是这个归属感,对你来说到底是什么呢”
费:“如果说今天我的家在哪里,我纽约也有家,我伦敦也有家,情感上面可能是我母亲的家,因为她是我剩余的唯一的亲人了”
许: “那么对什么呢,是一个更强烈的…”
费: “回忆,我的回忆,我的一生的回忆…”
问:“如果能够让您回到过去的某一天,您会觉得想回到哪一天?”
费: “…央视春晚那一天,因为家人都在,是很完整的一个画面,当天晚上的表演我也满意,美好的一个结合吧,我的事业能给我的家人带来这么多的快乐,我姥姥在台下擦眼泪或者是看马季的节目,我坐在她旁边,她在那儿兴奋,这种快乐,我觉得是最完美的一天”
许知远是谁
看了几集 《十三邀》,认识了许知远,一个戴着黑色方框眼镜,短发披散着,文气十足的男人。 这次看着他跟费翔肩并肩走在北京的街头,发现他的身量比以高个子出名的费翔矮不了多少,原来许知远也是个高个子的男人,这是单单看他自己时没有的印象。
许知远说自己是作家出身,作家,确实对上了他的气质。我孤陋寡闻,没有读过他的书。费翔访谈节目中看到打出了这样的解说词句,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应该是出自许知远的手笔吧:
“相信时间积累的能量
保持赤诚的热爱
与笃定的步伐
才能不负爱与生命的美好
在广阔的世界中自由飞翔”
“生命之重往往源于叩问自我
把句点化作问号
因为执爱不可负
所以自由以御风”
“叩问偶像光环之下的灵魂
解读繁华激流过后之自由
那些生命根本的愿景
因何跨越岁月而恒远?”
“赤诚的热爱” “笃定的步伐” “生命根本的愿景”,我想这是一个思考着的向往着生命美好的文人。
看网上评价,有人说他装得厉害,也许吧,但是文人有几个能够避免得了装呢,墨一落纸话一出口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夸大的成分 (让我想到 “道可道非常道”),在我的眼里,也就是多少而已吧。就是我这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博主,在写博文斟酌措辞的时候,在沉浸在一种氛围一个人物想方设法遣词造句去描述的时候,在读自己的文字觉得太过匠气,着墨过多或者过少不合时宜的时候,都看到了隐隐约约的装腔作势的成分,所以我知道,那些有关装腔作势的外部呈现,有时却是始于对于美好追求的初衷。抛开写字说话不谈,奇装异服,妆容夸张的人们,大概也可以勉强归为这一类吧。
再退后一步来说,到底什么是装呢,装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如果只是个人喜好,或者个人小得小失,不会伤害别人也不会为自己带来伤害的话,那么也可以就放开手,听之任之的吧。
看清楚生命的局限和现实的本质,
从而活得更潇洒自在。
冲数的想法
费翔是一个清醒的人,对那个明星的自己和本真的自己看得很清楚,分得很开。很显然他更喜欢做真实的自己,难得的是他并不是很排斥那个明星的自己,他清楚那个被打造出来的自己的美好之处 (虽然他并不认为那是一种真实的呈现),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维护那个形象,因为 “它”给大众带来了美好,在维护大众的情绪和自己作为一个人个体的情绪这两点上,他找到了一个平衡。
娱乐圈就是造梦的。“所有人都认识你这样一个人,但你自己知道,那个人不是你”,费翔能意识到并明说出来,难得清醒。
不知道许知远,谢谢小 C 介绍。
谢谢田田仔细阅读留言。祝秋日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