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大卫.霍金斯。开悟后没有遗憾-开悟状态解说。 】融入强烈的、无限的爱,会出现一种令人难以抵且丧失能力的状态。所有身体机能停止下

(2023-06-14 15:14:08) 下一个

 

开悟后没有遗憾-开悟状态的解说。

Explanations。

摘至The Eye of the I: From Which Nothing Is Hidden.

大卫.霍金斯/David R. Hawkins, M.D., Ph.D.

2016/03/15。

 

 

问题一:灵修的最佳态度是什么?

答:「阴」是一种稳定且永久的属性。灵修包括理解、领悟和一种「随顺」而非「获取」的整体态度。要知道,灵修所追寻的是当下的、内在的、无形无相的,以及寂然静默的,这种状态是存在本身的必要条件,也是绝不可或缺的特质之一,更是所有万物能够如其「所是」存在的全然基础。

然而,如此重要的基础却被理所当然地忽略。若要了悟存在的本体,觉知是必要的先决条件。这个先决条件(即觉知/存在)既有的特性与本质,就是神性。一旦你发现它,绝不会弄错。知晓是静默无声的,不需语言文字,而是像启示一样地显现。它以全然圆满及究竟的方式来自我呈现,既不模糊也不隐晦,而是强大且势不可当的。

神的临在消融了所有的分离,感觉就像是走出了时间。

所有的顺序不复存在,仿佛所有的时间与世间万物都在此刻完整且平等地呈现出来。所有曾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都已全然地圆满呈现与完成。所有可能知晓的都已知晓,所有潜在的可能性都已存在。所有的念头都停止了,因此所有的思想类别,诸如时间、空间、距离、持续时间,也全都终止且不再适用。

世界确实看起来不一样了。万物都以更深的层次被看见,并充满了朝气,有意识地发着光芒。每一物都知晓自己的本质,并知道其他万物也是如此。没有任何一物是无用的。

 

问题二:什么是最适合自我探索的灵修途径?

答:灵修是一种态度,是瑜伽手印(mudra),代表着一种觉知或观察的位置。那是一种主动的顺服,因为这种阴性/随顺的态度始终如一且无可动摇。一个人不用「试图」去看见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只需要移除所有的障碍,比如意见、信念、心智的分类、评论、缺乏耐心,以及想要预期或控制下一个瞬间的心态。

小时候的我们,都曾经试图在某些绘画的艺术形式中「看出隐藏的图案」。当我们停止尝试时,隐藏的图案便会自行显现出来,就像是灌木丛突然明显地变成了一只微笑的狮子。 「试图」会导致认知的强化及缩小视野,结果是造成更大的局限性。

探寻不可见的事物,本身就是悖论,它更像是对万有及存在本质的辨识。经由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出,所有的情绪/心智/概念等现象都是自行发生的,并没有任何「人」促使它们发生。

自性是一种包容一切的完整场域,而意识则是知晓自性、了解自性及表达自性的一种特质。神就是万有,无一物被排除在外——包括视觉、声音、空间、物体、形相、无形无相、可见、不可见、固体、液体。他没有维度或位置,且每一处都是同等的。神没有对立面,他既是万有也是虚空,既是有形有相也是无形无相。

 

问题三:一个人要如何超越对立?

答: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我们要先明白所有的对立面,都只是为了方便描述,并没有自行存在的真实性。对立是一种假象,是透过采取或选择一个任意的起点或观察位置而产生的。它唯一的价值是在执行上,作为某个意图、行为或目标所设定的参考点。对立可能或确实具有操作上的便利,却会导致人们错误的假设,以为它是自行存在的实相,而不仅仅是一种描述性的观点。

所有的立场都取决于定义,而所有的定义都来自过去的认同所达成的惯例。立场导致了各式各样的冲突。从更高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组对立的立场都是不相干的。全都是基于预设或是理论上可能发生的未来行动,所做出的一种推测。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选择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潜在的价值、行动、资格或对某种选择的渴望,那么对立面就会消失并失去意义。

「区别」是为了在分开的点或实体之间,进行讯息交流而定义的。在实相中,无一物是与其他物分开的,没有需要传达的讯息,也没有任何空间或间隙来传递这些讯息。所以既没有发送者,也没有接收者,更没有那些既分散又局限的讯息组合需要传达。

沟通只在认知的世界才有价值,因为在这个世界中,万物看似是分开的。在实相中,一切都为存在的万物所知,因此没有什么讯息是必要的,就像海洋不需要知道「浸湿」的概念才能成为它自己。

 

问题四:言语是否会误导?

答:言语如果能正确使用,可以作为一个起点来划探索的本质及方向,这会非常有用。言语表达有助于设定一个背景,然后这个背景逐渐变成更有包容性的非言语情境。正确的讯息可以节省时间,有效加速探索的成果,指出哪一条路是徒劳无功、让人分心的。这就好比,知道鞋子放在哪一个鞋柜,就不用花时间翻箱倒柜地去找出来;有了好的指南针,就可以避免无谓的迷航,也像一张准确的地图可以省去许多徒劳且令人丧气的猜测。

 

问题五:如何看穿二元性的对立?

答:神的无所不在及圆满是所有且唯一的可能性,排除了其他的选项。神的「虚空」(void)是未化的神性,他无的潜力尚未表现、无形无相、看不且摸不着。它是无限的婆罗门、超越的克里希那,超越了存在或存有。它是尚未诞生及尚未展现的万物源头。从未显化中诞生了全体,即神所展现的造化或万有。

神无所不在,他同时是显化与未显化,是虚空也是万有,是可见也是不可见,是可能也是事实,是已现也是未展现。在湿婆(Shiva)之舞中那些看似若有无的对立表象,其实只是不同观点的显现,就像是一种由观察者的位置所决定的全息图,而不是由全息图本身的移动或改变决定。以温度的概念来说明,温度包括了所有的可能性,除非透过定义及某个任意的描绘点,否则温度无法被称作冷或是热。

透过这样的了解,我们便能看出所有表面上的选择,都只是观点或定义的选择。所有的定义都是纯粹主观的,所以外面并没有什么是可以作为归咎对象而独立存在的。一个人不可能成为风暴或雪崩的受害者,他只是一个实际现象的参与观察者。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生活的受害者,那只不过是一种立场的选择,看看哪些条件是有利或不利的、想要或不想要的。因此,所有的仇恨、报复、恶意、怨恨和愤怒是没有现实依据的,全都是想像出来的。

每个人都会接触到以自然界为表现形式的生命,也会与被称为「社会」的人类互动。这种互动是非关个人的,所以人生的无常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情况可能被视为挑战,也可能令人灰心丧志,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观点。人若没有了立场,生活就会变得宁静而有趣。它能促进一个人成长、带来智慧,而不是自怨自哀或受苦。事实上,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正如下雨无法决定一个人是快乐或失落。若能断舍任性与立场的坚持,在所有状况下都能享有平安与平静。

 

问题六:难道没有任何的理性观点或立场是真实的吗?

答:这些观点和立场主要是为了个人的方便,但事实上,它们都是自我放纵。所有怨恨都是对任性、情绪化及感情用事的自我放纵。一个人可以成为殉道者、可怜的受害者、悲剧人物或英雄角色。有无尽的合理解释或理由,可用以合理化、开脱或解任何人类的行为或反应。要知道,反应是受到制约的,但也是有选择性的。虔诚的求道者必须绕过这些幼稚表现的诱惑,看到它们的本质,拒绝情绪游戏的引诱。

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可以被看作是虚假的,实际上是一个人的「表演」,即使当事人没有这种自觉。平和是一种选择与决定,听起来很美好,管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受欢迎。同理,决定忽略生活中看似不公的事,不去回应它,也是一种选择。

 

问题七:那么,社会问题又该如何?

答:成为一个社会改革者,与寻求开悟完全是不同的两条路。要记住,灵性的提升是从内部去影响其他人,而外力(force)只是试图改变外在。断舍个人的不满或积怨,比带着煽动性的招牌和标语走上街头,对整个社会更有价值。对于灵性已经提升的人来说,他人的认同无关紧要,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向自身之外去寻求肯定或认同。

 

问题八:进入喜乐状态是什么意思?在这种状态下会做什么?会发生什么?

答:一旦融入强烈的、无限的爱,会出现一种令人难以抵且丧失能力的态。人们既不希望也没有能力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离开这种状态。此时所有的身体机能都停止了下来,连呼吸也可能停止,只有在回应深爱你的人恳求你回来时,会恢复过来。然而,没有必要这样做。当一个人知晓自己将要离开身体并允许这事发生时,完全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回应所收到的爱,呼吸会恢复,这也可能是由业力所决定。然而,做这个选择的同时,会意识到回到身体只是暂时性的,最终肉身会消融并回归爱,这是必然且确定的事。相较于无限状态的永恒,短暂地回到物质世界似乎变得微不足道了。

 

问题九:如果没有人在身旁恳求你回到俗世人间又会如何?

答:身体功能要重新恢复如,可能取决于业力、环境、条件、神的旨意,以及宇宙整体的互动等因素。在没有任何人的祈愿下,身体迈向终点,你也会欣然同意。当印度教上师拉玛那.马哈希(Ramana Maharshi)自发性地进入极乐状态时,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被人发现。在这段期间,他的身体被许多虫子严重咬伤,而且不知道有多少天没有进食了。在被请求饮水与进食后,他才开始缓慢地回应,最终恢复身体的活动及功能。然而,他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问题十:是否有不同程度的开悟状态?

答:三摩地(Samadhi)有不同的程度,并在传统上以梵语来命名。有一种超越的状态,是只有在闭眼冥想时才能够持续。另一种更强烈的三摩地会在冥想状态下出现,即使睁开眼睛后仍能保持。还有一种更进阶的状态,即便冥想者起身走路及简单活动时,状态仍持续存在。这些状态都能反映在脑电图(EEG)中,以α波呈现,相较于普通意识的β波缓许多。

更进阶的状态是一种永久的觉知,即便重回到这个凡尘俗世,都有可能继续维持着,主要取决于业力或先前的决定、选择,或是意愿。回到俗世的人被称之为「圣者」,有许多这样的人扮演治疗师、灵性导师以及讯息来源的角色。开悟圣者的脑电图主要呈现为缓慢的θ波(每秒4~7个周期),使得他们生活在俗世中变得相当困难。在此状态下,开悟者也拥有随时离开这个世界的选择。

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开放选项,就好像它是一种无声的约定或知晓的一部分。到达这种境界的人,没有义务坚持或继续留在人世间。

 

问题十一:那么要如何重归俗世的生活?

答:在为期几年的一段时间之后,透过重新学习沟通方式及重新认识种种人类事务来调整,直到能够让日常生活持续运作下去。此外,还必须了解近代的历史,这些都可以从电视、新闻报导、报纸等管道来取得。在个人类的意识场中,存在着一种持续性的对话。由于意识场的本质是透明的,人可以透过辨识意识场所提供的种种面向来选择如何回应。

 

问题十二:什么是持续存在的?

答:自性与觉知始终都存在,残存下来的人格会尽量符合社会的期望,以维持日常生活而不引起评论或注意。虽然这种平凡是自愿的、经由学习而来的,但仍需要花费精力与注意力来维持。这种在人类生活形式上的互动只能进行一段时间,而且显得相当耗费精力,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由于不是所有世上的要求或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因此人通常会选择保留一些精力来满足「需求」,而不是满足欲望。

圣者的存在只是作为一个媒介,目的就是透过自性来表达神的旨意。一个人仅仅是这些自发性行为的见证者,身体的日常运作就像是一个活生生的木偶以人类的方式来行事,其需求则会透过跟宇宙的互动而自动得到满足。

 

问题十三:有任何「遗憾」吗?

答:没有,而是觉知到这个世界的期望与愿望往往无法实现。

 

问题十四:你会如何具体说明「你的」任务?

答:在这个世界做真正的自己,并尽可能清楚地说明这一点,以促进灵性觉知,从而帮助人类减轻痛苦。这项任务所伴随的能量场,会默默地促进人类生活的祉,减轻人类的痛苦。这个任务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与实现。

 

问题十五:什么样的祷告是有用的?

答:请求成为神的仆人、神圣之爱的媒介,以及神意的传达管道。请求指引及神的帮助,并在虔诚中放下所有的个人意志。奉献一生为神服务,并在所有选择中,优先选择爱与和平。以无条件的爱为追求的目标,慈悲对待所有生命,并将所有的评判都交托给神。

 

问题十六:如何宽恕那些看似不配得到宽恕的人?这似乎不可能做到。

答:了解他人的认知架构、人类的局限性与制约、基因的影响,以及社会思想的灌输,可以避免许多怨恨与伤害。对人性抱持着不切实际的期待,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还会透过否定及假设性的论点来扩大传播。政治及社会学对人类的欲望、条件及限制所做的假设,通常禁不起时间的考验。此外,这些假设还非常幼稚天真,因为这些准则总是忽略背景及环境的影响,天真地对人类的行为做出错误的推测。

比如说,诚实是有可能的,但只有在某些条件下才成立。如果需求、渴望或饥饿达到某种程度,那么诚实这个「奢侈品」就会被牺牲。同样的,贫穷也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未获满足的生物本能,可能会凌驾于那些假设的理想行为。比如说,前额叶脑皮质所掌管的理性,可能在古老的、根深柢固的动物脑冲动之下溃不成军。由此来看,把所有一切都归因于后天环境的假设,确实藐视了数百万年来生物学及种族的生存法则,包括外激素「费洛蒙」(pheromone)的影响。

另一个被忽略的是人类因素,也就是个体的变异性、异常的个人控制缺陷,还有偏差的教养、环境条件及大脑化学作用的缺陷,这些人很可能在某些情况或什至在酒醉下无法约束好自己而越线。有了这些理解,会让我们在一个充满限制的世界中,降低对完美的期待。

在当今的社会中,没有人接受过关于人类的局限性与变异性的教育。社会的格道德规范,倾向于自以为是地说教,一再强调个人「意志力」这一类虚构出来的能力,并被道德家们用作报复行为的护借口。事实上,任何研究人类活动的人,只要观察到大多数的人在大多数时间里完全缺乏意志力,而且意志力只有在少数有利的情况下才能稍微发挥作用,就完全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有关意志力的谬论,是造成许多无解的社会问题的根源。

如果我们能看出一般人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受限的,无法在任何时刻或任何情况下超越自己,那么大部分的负面感觉和批判都可以避免。这样一来,我们会更多地将「人」这种生物视为是受限的,而不是「坏的」、「自私的」或是「错误」的。那么,人生就会变得更轻松、更平和。

个人的人生经验,是由本身的意识等级及社会主流的意识等级来调节及决定。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行为,尤其是越轨或异常的行为及性格特征,都是继承而来的。许多主要特征,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设定好并开始发挥作用。比如说,有一种称为「轻郁症」(dysthymia)的持续性抑郁症,就是开始于童年并持续一生,同时伴有一种重要的脑神经传递物质的缺陷。这样的人若没有得到帮助,许多情绪和行为都很难改善,即便有专业人员的帮助也往往无法解决。

 

问题十七:所以说,大部分的冲突都可以靠教育解决吗?

答:确实是这样。慈悲与智慧是相辅相成的,抱怨他人的不足或缺陷不但无济于事,也不切实际。

 

问题十八:那么理想呢?
答:你可以抱持希望,但是不要期待。目标是假设性的心智概念,可以是灵感的来源,但理想化往往指的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自负。传统上,理想是对他人的期待,但未必是对自己的期待,因为自己永远都有合理的借口。

期待别人达到自己的标准或理想是非常不成熟的,千万别忽略了一个事实:大多数人都没有理性,他们只是「有什么就选什么」。此外,这个星球上有高达七八的人,意识等级低于代表正直的200。追求灵性真理不是他们的目标,这对他们来说是虚构的或无稽之谈。在意识等级200以下的人,对于公平、关心、诚实及伦理这些观念都可有可无,如果有的话也是例外,而不是常规。

除此之外,还要了解一点,在意识等级达到400后,理性与智识才会成为行为与决策的主导基础。大多数的人不是受到逻辑的约束,就是被需求、情绪、欲望、无知、自负以及对「自己是正确」的渴望所困住。低于意识等级200,这样的社会所仰赖的是外力而不是心灵力。

 

问题十九:那么,追求灵性的人能做什么来帮助社会呢?

答:致力于灵性进化是一个人可以送给社会的最大礼物。由于心灵力本身的特质,确实能够从内在提升人类。心灵力会发散出去,并与他人分享;相反的,外力则是有限的、自我挫败的、短暂的。

每一种善良有爱的想法、言语和行为,都会对整个社会潜移默化;每一次的宽恕,对每一个人都有好处。宇宙知晓并记录入类的每一个作为,并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业力实际上是宇宙的本质,这是基于宇宙本身既有的结构及功能。在宇宙中,时间是以永世来计算,在此之上则连时间都不存在。因此,善念善行都是永恒的。

 

https://enlight1111.blogspot.com/2023/06/david-r-hawkins-md-phd_1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