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剑客”父母

(2018-03-19 11:56:02) 下一个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剑客”父母

 

近年来击剑运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华人中总都呈现出越来越热门的趋势。作为“小剑客”的家长,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应该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最大限度帮助孩子成长呢?根据我个人十多年陪伴孩子训练和比赛的经历。 我总结出以下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给“剑客”父母们提供一点启发和帮助。

在孩子年龄较小的初学阶段,父母也一同参加击剑训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尤其是那些有运动细胞又对击剑很感兴趣的家长。因为孩子太小有时难以理解教练的思路和策略。那么此时父母就可以起到“助理教练”的作用。毕竟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的多。但是这一点一定是限定在幼龄初学阶段。待孩子稍大,或者已有一两年的“剑龄”,在所有技术方面父母就该完全撒手。当然,自己当作业余爱好继续参加成人的训练比赛另当别论。说真的,我们做父母的基本职能就是做好“后勤官”。别的方面要完全依赖和相信教练。否则我们花钱请教练干什么?而且让孩子和教练之间建立起一种密切的默契非常关键。成功的教练往往不需要在场外大吼大叫。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孩子就能领会教练的意图。

除了“后勤官”之外,一个合格的“剑客”父母最关键的就是良好的心态。记住:不要太具功力心。这一点对海外华人尤其重要,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送孩子学击剑都是希望将来对大学申请有助益。这一点无可厚非。我自己当年的初衷也是如此。但是如果功力心太重,不仅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也往往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让他们太在意输赢和排名。这样不仅失去了参加这项运动的乐趣,也容易导致半途而废。因为一旦觉得不出成绩,很多人就会失去信心和兴趣。然而越在意的越怕输,越怕输的越会输,这是所有体育比赛的铁律。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即使孩子将来不能在击剑上名列前茅而被名校特招,坚持多年的体育活动也会在他们的大学申请材料中大大加分。哪怕完全不考虑大学升学等因素,孩子除了学习总要有点课外活动嘛。除非你发现你的孩子在另一项体育上很有天赋,那你应该尽快退出击剑集中在那项体育活动上。否则就该以平常心态看待击剑:不过是另一项课外活动。何况无论是平时的汗水还是比赛的输赢都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赢了让他们体会辛苦付出后取得成果的乐趣;输了(尤其是意外的失利)则能让他们早点体验人生的曲折和不易。 我儿子开始阶段往往在俱乐部同龄孩子中垫底。每次俱乐部内比赛完了都要哭鼻子。我们当时也有点心生退意。但是孩子自己坚持要学下去的。 倒不是因为他“人小志大”,而是相比之下和小朋友挥剑厮杀的乐趣远远高于弹琴绘画等课外活动。不在意一时的输赢(尤其是开始几年), 就能让我们作父母的在比赛场上观战时保持泰然自若处变不惊状态。这对平复孩子比赛时的紧张情绪也有好处。这样他们会渐渐养成面对任何比赛都能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这一点虽然适用于任何体育运动,但对击剑尤其重要。因为击剑更多是一种心智而不是体力的比拼。所以击剑在西方被称为Physical Chess(“身体象棋”)。因此好的心理素质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我概括出以下剑客父母的“十要”和“四不要”供大家参考:

“十要”:

  1. 他赢了,要给他一个拥抱。
  2. 他输了,要给他一个更大的拥抱。
  3. 他饿了,要让他不吃的过饱。
  4. 他紧张到没胃口,要给他 一点平时喜欢的零食。
  5. 他的装备让要他自己背。
  6. 他训练时,要提醒他把每一场训练当比赛
  7. 他比赛时,要告诉他这不过是另一种训练。
  8. 他遇到糟糕或不公的裁判,你要告诉他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这类事。
  9. 他输给实力较弱的对手,你要一笑置之:不过是不小心绊了一交。
  10. 他的几种接线你要学会修理。否则10年之后废线 会堆满你的车库-足够买一辆新车(当然,这一条不适用于大款土豪)

“四不要”:

  1. 永远不要给孩子技术指导,即使你真是行家。那你可以私下和教练交流。
  2. 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褒贬教练,裁判或对手。这对孩子有害无益。
  3. 永远不要在观战时喜怒形于色。你能做的只有保持微笑,递上水瓶。
  4. 永远不要用“我们花了这么多钱和精力,你却如何如何… …”来批评孩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我要说2015 回复 悄悄话 为什么练击剑都要以帮助上大学为目的?咱就让孩子做为一个兴趣爱好不好吗?不是针对作者,而是老中仿佛什么都是为了孩子上大学,真是没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