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早期一开始就瘦, 还是晚期由胖变瘦, 都表明了一个共同点, 即病情重(指胰岛素抵抗性)。
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性(病理性), 按次序来讲, 以四肢骨骼肌的细胞和肝脏的细胞受累最早。 当骨骼肌和肝脏的摄取、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受损害后,表现为血糖开始升高或不稳定, 通常还伴有胰岛素水平的上升。 由于脂肪组织的细胞受累最晚, 在有过多的胰岛素的情况下, 脂肪细胞不但数量会增加, 还会利用更多的葡萄糖而合成大量的脂肪, 人就会发胖(躯体及内脏周围)。
当病情继续发展、达到甚为严重的程度时, 也就是说, 当胰岛素抵抗性呈现很严重的程度时, 脂肪细胞也会对胰岛素的作用失去敏感性, 这时的脂肪细胞就无法摄取足够的葡萄糖。 它们不但不能够利用葡萄糖来合成脂肪, 而且这些脂肪细胞本身也会萎缩、乃至死亡, 消瘦就不可避免。
由于全身细胞长期几十年对胰岛素的作用具有抵抗性, 胰腺内的胰岛细胞也会长期超负荷工作几十年, 最终导致胰岛衰竭而再也无法产生胰岛素。 当病情进展到这一个晚期阶段时, 它与胰岛素缺乏型的糖尿病, 基本上没有差别。
此外, 所谓的“胰岛素抵抗性”, 其本身是人体所有细胞的一种自身保护性机制, 以阻止过多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而产生有害的作用, 如蛋白质的糖基化等, 因而, 它是生理性的。 这样, 富余的葡萄糖在胰岛素的帮助下, 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供食物短缺时之用。 正常情况下, 细胞虽有胰岛素抵抗性, 但不严重, 且也不会出现“胰岛素过多”的恶果。
只有在病理性因素出现时, 如长期饮食不当、慢性炎症、慢性感染、阳光下运动过少、重要营养素缺乏、有毒物质蓄积、肠道菌失平衡, 还有家族遗传因素及衰老等等, 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性大大的加重, 恶性循环导致体内“胰岛素过多”。 其中, 长期饮食不当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例如, 果糖会使细胞对胰岛素引发严重的抵抗性, 其能力是葡萄糖的5-10倍, 不论是水果中的天然果糖, 还是玉米糖浆中的人工果糖。
当人体内病理性的胰岛素抵抗性形成后, 以及由此带来的“胰岛素过多”, 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病理性的后果或疾病, 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甘油三酯), 或脑功能减退(如老年痴呆症), 甚至肿瘤等等。 近来的研究表明, 胰岛素不但会激活一些与短寿有关的基因, 而且还可灭活一些与长寿有关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