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的冬季,我们举家去欧洲旅行。在游历完著名的比萨斜塔后,我们的旅游大巴沿着地中海北岸向西穿越意大利进入法国。自小就知道法国以艺术闻名天下,刚进入法国就明显感觉她与意大利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法国游览的第一天是去位于尼斯市(Nice)西北大约20公里左右的一个山青水秀的小镇。她建在海拔500多米的小山上。山脚下的一条清清小河,将她与山下的文斯(de Vence)小镇分开。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现代艺术天堂—地中海之滨小镇圣·保罗(Saint Paul)。
圣·保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世纪。从那时起,凯尔特-利古里亚人就开始在此居住。到六世纪左右,这里开始被荒弃。直到八世纪,为躲避战乱,人们才逐渐在此构筑城池居住,并在16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现存的古建筑有建于12世纪的水房、15世纪的教堂及16世纪的城墙等。
我们乘坐的巴士在半山腰的停车场停下。我们沿公路而上,远远望去,小镇就在我们右边的小山顶上。在地中海夏日阳光的照耀下,整个小镇就象是一艘漂浮在林海中整装待发的战舰,腑瞰着远处的地中海。那高耸的钟楼是战舰的桅杆;那高低有秩的房屋是舰桥;那浅灰色的城墙便是漂浮在林海中那坚固的舰体了。
走近小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建于15世纪的圣克拉瑞教堂。它已拌小镇走过了400多年的岁月,是圣·保罗的守护神。门前斑驳的石阶似乎在向游人揭示着它那久远的历史。再往前走,有几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树荫下,是家有200多年历史的咖啡老店。店前的空地兼作宝龄球场。据说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常常在此一边品香浓的咖啡一边与当地人比赛宝龄球,乐此不疲。咖啡店对过,是个叫金鸽子的小旅馆。据导游讲毕加索等一批艺术家曾就宿过这里。那时他们还不是很有名,身上也没有多少钱,往往只能用自己的画来抵帐。近百年过去了,当时的画家们均已作古,可他们留给店家的画却价值连城了。圣·保罗也因为有这些著名画家的光顾而蜚声海内外。沿咖啡店旁的小路继续向前,我们就接近小镇的城墙了。那是当地人在16世纪为抵御入侵者而修建的石墙,现保存的相当完整。城门不大,是个3米多高的拱门,当地人称之为皇家拱门。门旁有一门锈迹斑斑的铁炮,直对着路口。皇家拱门的来源据说可追溯到14世纪的萨瓦(Savoy)王朝。当时的圣·保罗位于萨瓦王朝和普罗旺斯(Provence)王朝对峙的前线,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因而被萨瓦王朝授予皇城的称号。沿拱门向里走,就进入小镇了。街道是一条窄窄的石子铺就的小巷。我们沿小巷一路向上,巷的两旁散落着无数家大大小小的商店和艺术画廊。从他们极尽装饰的店面我们可以隐约找出从中世纪到现代各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我们刚刚从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归来,那里也有无数的商店和艺术画廊。但从他们经营的商品来看,威尼斯只能算作艺术品的自由市场,而圣·保罗则堪称艺术品的精品店。我们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看遍所有的商店和艺术画廊是不可能了。只好走马观花,点到为止。 我一向对现代绘画感兴趣,有心想买,可一问价钱,大都在3到4千欧元之间,只好作罢,饱饱眼福而已。那可都是现代绘画的精品,且为原件,绝无赝品。除了绘画,各种手工制作的艺术玻璃、雕刻、金属和木制品等也更是玲廊满目,让人流连忘返。据导游介绍,圣·保罗约有70多家艺术画廊,经营从绘画到雕塑等各种艺术作品和手工艺品。每年来此观光的游客多达250万人次。
圣·保罗与艺术结缘始于20世纪初。早期来小镇的艺术家多为画家,陆续也有诗人和文学家们的到来。艺术家们被小镇狭小的街道及其充满魅力的景色所感染,从而激发出创作激情。圣·保罗真正将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也许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1964年当Margurite and Aime Maegh,一对集艺术编辑、艺廊管理、艺术品商及收藏家于一身的比利时夫妇在圣·保罗建立Maeght基金会后,这里才渐渐成为当代艺术的天堂。Maeght基金会博物馆现拥有500多个大型现代艺术作品和近3万件和现代艺术有关的文献资料。这些收藏品,被认为是20世纪欧洲视觉艺术领域中最重要的收藏之一。与此同时,Maeght基金会还通过定期举办现代艺术展览的方式,为推动现代艺术的认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成立至今,Maeght基金会已成功举办了上百次的现代艺术展览,每年在圣·保罗都有各种形式的艺术展览、学术会议和音乐会等在此举行。小镇虽小,却不让殊荣。对观光感兴趣的读者,可浏览小镇圣·保罗的官方网页(http://www.saintpaulweb.net)。若对现代艺术感兴趣,可浏览Maeght基金会网页(http://www.maeght.com)。
法国,这个因艺术和香水而著称世界的国家,还没等我到达巴黎,就用一个人口仅有2千多人的小镇把我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