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看急诊的经历 (8)复诊
2024-10-2
手术后,我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便开始居家办公。虽然医生给我开了几天病假,但想到最近工作比较多,我还是决定能做一点是一点。每次参加线上会议,很多同事都知道我的意外事故,会议一开始就总要展示一下我的大拇指,成了固定的“环节”。
第二天,收到医院的两条短信,都是关于调查问卷的。一条应该是急诊部的,另一条是手术室的。我完成了其中一个问卷,给了满分,并留言:“Everything was beautiful, everyone was an angel。”之后,医院打电话来做电话调查,但当时我正在开会,接了电话后立刻挂断了。事后感觉有些内疚。
两天后,我收到了几条短信,通知了复诊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复诊安排在一周后的星期四上午10:15。
领导郑重宣布,我以后不准再进厨房,而且在完全康复之前,任何家务都不用我做。所以这段时间,我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悠闲地看她忙进忙出。
几天后,疼痛感基本消失了,但手掌包扎的地方有些发痒。我试着开了一次车,感觉还不错,不过换挡时需要用右手辅助。其实换挡主要是启动和停车时需要,行驶中不怎么用到,所以我觉得复诊时自己开车去应该没问题,这样也不需要领导请假陪我去了。
星期四早上9:15出门,打开导航。正值澳洲的春天,天气温暖,百花盛开。沿途经过许多人的花园,路旁的树木和鲜花竞相绽放,草坪绿意盎然,春意融融,生机勃勃。看着如此美景,心中满是喜悦,感恩上帝的奇妙创造。
去医院的这段路很熟悉,是去机场的路。路过一个大的路口,现在是个大工地,限速40,工程已经进行了两三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完成。澳洲的速度就是这样,习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这个工程也影响到城里的一段高速公路,这样去城里上班就有点麻烦。幸好现在基本不需要去城里的办公室。城外的办公室就20分钟的高速公路,开车十分舒畅。
在谷歌地图引领下,9:35顺利到达了一个大停车场。停好车,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复诊的大楼。原来这栋楼就是上次做手术的地方,手术在二楼,复诊则在四楼。只不过上次儿子直接把车开到楼下,而这次我停到了大楼后面的停车场,距离比较远。看来开车和找路是不如年轻人了。
楼下电梯旁站着一位挂着义工牌子的老太太。我问她复诊处怎么走,她指着电梯说:"上四楼。" 我转身看到几个人也在等电梯,手上都裹着绷带。老太太笑着说:"都是伤了手的,你们一起上吧。"
大家惺惺惜惺惺,一起走出电梯。过道里有一排自助取号机,像机场里常见的那种。我拿出医保卡,在机器上刷了一下,机器随即吐出一张号码条。
走进候诊大厅,椅子几乎都坐满了人。中央有一个护士台,两个护士坐在里面。我问她们拿了号码后需要做什么,其中一个护士回答说:“你看电视屏幕,看到你的号码就自己去看医生。”我找了个地方坐下,看了一会儿书,不时瞥向电视屏幕。屏幕不大,新的号码出现时只闪了几下,没有声音提醒,担心会错过。等了半个小时,发现号码并不是按顺序叫的,心里开始有点着急,担心漏过了,于是去问护士。护士安慰我:“别担心,一定会叫到你。今天人多,因为明天是假期。”旁边一位女士笑着说:“这些号码就像彩票一样,完全不可预测。对了,明天是澳式足球决赛假期。决赛是在星期六,假期却放在前一天的星期五。你说奇葩不奇葩?
又等了大约半小时,屏幕上终于显示了我的号码和房间号30A。我找了一会儿,看到30号房间。房间很大,里面有很多医院常见的隔间,终于找到了A号隔间。隔间里没人,只有一张病床和一把椅子。我有些疑惑,问了一位护士,她告诉我稍等片刻。
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轻漂亮的华裔姑娘走了过来,穿着带花纹的衣服,既不像医生,也不像护士。她问我情况如何,我告诉她我是来做手术后的复诊的。她查看了手上的文件,然后带我进入隔间,让我坐在椅子上。她熟练地帮我拆掉绷带,我终于看到了自己受伤的手指。
她说:“恢复得不错,今天清洗一下伤口,换上新的纱布。以后就不用再回来了,一两周后可以去看家庭医生。”说完,她补充了一句:“你稍等一下。”然后就离开了。
等了好一会儿,那个年轻医生还没回来。我有点烦燥,便走出去问了一位护士:“刚才医生说‘not too long’,但等了这么久还没见人回来。”护士回应道:“我去帮你问问。”
没过多久,一位中年女护士拿着一包纱布走了过来,带我回到隔间。我坐在椅子上,她开始为我换纱布。我好奇地问她:“刚才那个女孩是医生吗?那么年轻。” 女护士笑了笑,说:“是的,很聪明吧。”
换完纱布后,我问她:“在家里我需要自己换纱布吗?” 她点头说道:“是的,你自己可以换的。” 然后她让我稍等,去拿了一包纱布,里面装着医用手套、小剪刀、酒精等换药工具。我谢过她,拿好东西,便走出了门诊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