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太郎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馬賽

(2021-03-16 01:50:40) 下一个

這座僅次於巴黎的法國第二大城市,如同一顆在時光中浸泡了太久的酸橄欖,汁香四溢、五味俱足。你很難用準確的詞彙描述出馬賽Marseille的氣質。馬賽佔據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它西瀕地中海,三面為山丘環繞,既有濃郁地中海風情,又充盈著浪漫的南法氣質,甚至混入了一絲北非味道。被希臘人發掘的馬賽,不僅是法國最古老的城市,還是歐洲西部的第一個希臘港口,此後也一直是歐洲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幾千年來,無數來自東方的貨品自此輸送入歐洲腹地,這也讓這座城市混雜了迷人的異國氣息。城市的名片聖母加德大教堂佇立在俯瞰城市的坡頂,擁有無與倫比的視野,從這裡可以俯望馬賽全城,以及眺望遠方地中海的海平線。

大教堂主體建築上方有一座金色的高達9.7米的鍍金聖母像,幾乎在馬賽的任何角度都可看到這尊閃閃發光的雕像,航海者也習慣祈禱得到聖母的保佑,讓旅途風平浪靜。白天這裡遊人如織,但傍晚之後當教堂閉門謝客,這裡卻成為了馬賽城少有的靜謐之所,極適合在此觀賞日落,看城市一點一點被醉人的餘暉吞沒。

修建於19世紀60年代的隆尚宮是另一處值得遊人駐足流連之所,整體風格融巴羅克、羅馬及東方建築於一體,精緻典雅,充滿了美麗的靜謐。隆尚宮曾是拿破崙三世的行宮,在中間是群雕和噴泉,兩邊各延伸出去一段回廊,回廊的盡頭各有一座博物館,分別是美術博物館和馬賽歷史博物館。

通往舊港的是一條叫做La Canebière的大街,直譯過來是“麻繩街”的意思,過去是手工藝人聚集的繁華場所。漫步在這條大街上,目之所及並不是南法標誌性彩色雜亂的低矮民居,而是整齊劃一、有如香榭麗舍大街般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因為這條街的規劃者,正是一手創造了新巴黎的奧斯曼公爵,這裡充滿了他所喜愛的嚴謹肅穆的街道風格;但比起巴黎,這兒的氣氛無疑更輕鬆,單單是迎面而來風中的海洋氣息,就足以令人迫不及待地奔向舊港。想體驗最原汁原味的馬賽,舊港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這裡是馬賽真正的中心區,清晨來到此處,可以聽到人們用動聽的當地話談論頭一天晚上捕魚的收穫。內港的兩邊則是路易十四時代建造的聖約翰城堡和聖尼古拉城堡,置身其間,仿佛來到了一個古老的國度。拜占庭風格的馬賽主座教堂靜靜地矗立在水邊,莊嚴而肅穆,無聲地傾訴者這座城市悠長的歷史。千百隻小巧的pointu分佈在狹窄的水道裡,這是地中海特有帆船樣式。它們密集豎起的桅杆如蘆葦一樣插滿海面,襯著背後的古老建築,迎著陽光給人獨特的海港感覺。位於砂岩海濱的Ombrière雕塑,由著名設計師諾曼·福斯特設計,其八根細長的鋼管和支撐著的熠熠閃光的天花板將整個海濱裝點得光彩奪目。當你漫步在建築下,抬頭還可以看到鋼筋上面影射的路面和海濱上那些漁民、行人和街頭藝人的倒影。

當你站在馬賽的海灘,可以看到海中有一個四周岩石像斧劈刀切似的灰濛濛的小島,岩石上矗立著一座有三個塔樓的城堡,這就是大仲馬《基督山伯爵》中曾囚禁過主角的那座監獄原型。乘船從舊港出發,約一英里路程,即可到達這個傳奇的島嶼。在18、19世紀,這裡確實是一所關押政治犯及新教徒的監獄。如今,這座沐浴在和平陽光下的古堡絕對是法國四百年歷史的見證者。

自古以來,馬賽都是法國的多元文化交融之地,以豐富多彩的其他民族文化著稱,尤其是得到“文化之都”的殊榮之後,各項文化工程日新月異,已成為法國最值得探索的城市之一。譬如已成為馬賽另一座標誌性建築的歐洲及地中海文明博物館,由法國建築師Rudy Ricciotti設計,外形如同懸在海邊的一個鑽石平臺,每到夜晚,流光溢彩,異常美麗。

距離舊港北邊不遠處,就是藝術氣息濃厚的勒帕尼耶街區,這裡自17世紀以來一直是海員和移民的住處,因其陡峭的地勢被稱為“山羊之村”。如今,狹窄崎嶇的街道星羅棋佈藝術家的工作室,時髦的手工店鋪和精緻的咖啡館。閒庭信步到美麗的穆蘭廣場,欣賞古色古香的藍色百葉窗房屋。而在La Canebière大街旁,有個擁擠的阿拉伯人聚居區,以其熱鬧的諾瓦耶市場聞名世界。這是一個充滿異國情調的街區,充滿著北非食物的味道,商店出售各種香料的芬芳和香飄四溢的麵包烘烤香氣,還有異國的堅果、鷹嘴豆糕和薄荷茶的清香……市場周圍的街道佈滿紋身店,音樂秀場,漫畫書商店和巨幅壁畫,牆壁刻印著各種主題的塗鴉,充滿了熱情奔放的南法情調。在黃昏時分,回到港口品嘗濃濃的馬賽風味,標誌性的濃味魚肉湯是這個城市的招牌菜,豐盛的海產什燴絕對堪稱一場味覺盛宴。茴香酒則是當地最受歡迎的飲品,由甘草、茴香、肉桂和鼠尾草等混合製成,入口辛辣,正是十足的馬賽味道。馬賽的海鮮餐是至今為止最好吃的。

說起馬賽怎能不提一下Les calanques呢,隨便拍都漂亮的地中海小海灣,有天然清可見底的小池子游泳,也有平整的大岩石供他們太陽浴。徒步翻過山丘,對面Cassis小鎮的海鮮據說物美價廉。熏熏然間,泛著波光的地中海如一個溫柔的夢境,讓你忘了自己身在何方。就像西班牙人覺得馬賽更像是一座義大利城市,而義大利人則覺得馬賽更像一座西班牙城市,而巴黎人覺得馬賽是外國那樣,所有到此的人,都能邂逅屬於自己的那個馬賽。它既有大城市的雍容,又有普羅旺斯的那種閒適與藝術氣息;它既有海港的自由,又有最深沉的歷史。它的氣質如此混雜,卻又如此獨特,就像那杯你喝不慣卻在往後會一直回味的茴香酒,熱辣、嗆喉,卻後勁悠長。這艘歷經千年風霜仍重新揚帆起航的巨輪,承載著人世間無數辛酸苦辣,用自己包容、奮進的精神,譜寫了屬於自己的那首激昂《馬賽曲》。

法國國歌《馬賽曲》的誕生地是阿爾薩斯大區首府斯特拉斯堡。當時正值法國大革命期間,法國向奧地利宣戰。1792年4月25日晚,年輕的工兵軍官魯日·德·李爾在當時斯特拉斯堡市長家中創作該曲,並題名為《萊茵軍團戰歌》。同年8月10日,來自馬賽的義勇軍進軍巴黎支援杜勒麗起義時高唱此歌而得名,《馬賽曲》因此風行全法。1795年7月14日,國民公會宣佈定此曲為國歌。去法國一定要去一趟馬賽,在海邊的餐廳裡喝上一份正宗的馬賽魚湯和剛從海裡打撈上來的牡蠣????再配上特有的黑麵包加上蒜蓉,那真是別有一番滋味,讓人回味無窮.....面對文化之都馬賽,站在聖母大教堂遠眺伊夫島時,頗有些滄桑感,基督山伯爵就是在伊夫島囚禁、逃出、復仇。一時分不清是大仲馬故事情節還是歷史事件,而面對我們自己的大拆大建,消失的歷史痕跡,感慨萬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