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東急就章(41)

(2024-07-19 19:42:46) 下一个

乾隆末年經嘉慶、道光時期滿清為對付教亂等反清起義,朝廷財政困頓幷至逐漸崩解之狀態,八旗及綠營已幾不能戰,因此需要地方自辦團練幚助朝廷勦滅各个反清勢力。這裏不光是僅涉及到兵員的問題,還需要地方自籌錢糧先行解決團練和本地官軍的軍費等問題,因爲朝廷實在是無錢了。當太平天國在咸丰三年佔據了滿清税賦大頭的江南地區,這就使朝廷更感困窘,江蘇這個歷朝歷代的賦税精華之地不是落入太平天國的手中,就是成了朝野雙方交鋒的戰區。當時因爲水勢地形,滿清朝廷决定由江蘇巡撫楊文定指派蘇淞太道臺吳健彰雇傭外國船艦用於勦滅天平太國。但彼時滿清中央朝庭幷未有能力撥款,地方也無有財力支付雇傭費用,因此江蘇巡撫楊文定就只能一面請命,一面讓吳健彰向上海洋商用江海關的關稅作保,借債十二萬兩用於支付雇傭軍的軍費。此即是滿清第一筆涉外借款,其全部用途皆是爲撲減反清勢力。就是使用這筆借款才有了洋人雇傭軍、買到了輪船改裝成兵艦並雇募到大量的拖罾船使天平天國的攻勢被反擊了回去,從此太平天國就一直困於江南無法擴張直到滅亡。咸豐和同治年間爲各地平叛所拟軍需,滿清朝廷不僅於上海借洋款,且於粤省、江蘇、福建等處向洋行洋商數次借款,所以滿清之所以還能苟延殘喘地堅持其統治,借洋債可算是其強心之劑。

以此爲開端,滿清統治者每當遇到有傾覆危機之時總是要去求之於借洋债以渡難關,而每次借款這些所謂的列強們都是有求必應的。當滿清遭遇甲午戰敗及庚子國變後,這時借款的對象就變成了列強的財團了,這裏面還有一點要在説財團之前點明的,那就是滿清在與外國訂立條約時都會被要求寫上一條“可享受中國給予其他國家的同等通商特權”,按滿清統治者的話來解釋這也是“以夷制夷”之一策,加上給列強的戰爭賠款有共同性質,因此這個財團從一開始就是由多國來組成的,這算是“以夷制夷”的成效吧。從那時開始華夏大地的統治者總是在列強之間游移,其結局卻不變,喫虧的一直是“中國”,受累的一直是華夏大地上的民衆。從本質上看“中國”一詞是滿清所興,亦非華夏之意願,它在世界歷史所代表的無非是屈辱和羞恥,所謂人民一直受外勢所壓迫則完全是胡説八道,人民受到的欺壓都是來自於滿清朝庭,因爲“中國”對滿清統治者而言不過是他們自己的家産而已。

最先組成的財團是以英、美、德、法、俄這五國爲主,所加的強迫條件是要求滿清政府修建粤漢和川漢鐵路,粤漢鐵路是從廣州到漢口,川漢鐵路是從成都到漢口。當時的歐洲資本正逢旺頭,野心勃勃地向外擴張,懦弱的滿清正適合它們那锋利的爪牙。因爲滿清爲了維系其統治,所以各種利權旣是列強想極力攫取的,也成爲了滿清朝廷討價還價的交換物,亦就是説借款就是利權的所在,爲此各列強之間也有競爭,此旣滿清上下所謂之“以夷制夷”。不過競爭雖也不遺余力,可遇有利害一致之點,則必成聯合戰綫,互相提携,一致對付滿清。這之中的曲折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説得清礎,

以前各歐美列強的競爭雖一直存在,但不激烈。但此時發生的一個事件成爲了国际財團第一次大規模競爭的起始點,也是世界列強格局中第一次有了亞洲的國家加入,這个事件就是甲午戰爭。戰前滿清和日本都對自己的軍隊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現代化”,所謂的不同程度是滿清利用借款購買了當時比較先進的西洋戰艦,其中包括美國、英國和德國製造的各種新式戰艦炮船,組成了世界上乘,在亞洲是首屈一指的武裝艦隊。該艦隊曾“北踰遼勃、東環日本、南暨馬來息叻呂宋、披檄赴臺灣之背”,不可不謂之“偉歟”。除此之外,兩江總督曾國藩在上海虹口籌辦制造局,備造船炮,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建也籌辦船政建厰,各個有條件的地方大員都爭相出招辦理海軍事務,一時華夏大地轟轟烈烈、風光無限,似乎滿清已成世界軍事強國,從老佛爺西太后、皇室貴族、文武大臣以至街坊巷閭之布衣都揚頭挺胸而喝之:試問天下誰能敵。

日本則本著以其國産戰艦加以射速炮,不爭其巨,反以靈活機動為策,組成了歐洲列強認可的亞洲第二大海軍。有一事可見滿清統治者之思維,當“定遠”、“鎮遠”等艦船完工後,就借以保養之名把數艘軍艦開到日本長崎軍港去塗油,而日本彼時根本就沒有與這些軍艦相配的同等級鐵甲艦船。此事件促使日本反省,從而加緊了陸軍與海軍的建設,幷雇請法國海軍專家設計針對“定遠”、“鎮遠”等大型鐵甲艦的艦艇和戰法。其制定的計劃是“以五年為期作為準備,抓住時機,準備進攻”滿清。但你哪怕得有個打仗的様子啊。有好多列強,如法、德、英等國家都派軍艦觀戰,而且在該戰中還有一艘運送滿清軍人的英國船“高昇”號被日艦擊沉,可事後英國幷未遣責日本。由此可見當時列強已經明顯判定滿清在日本面前不堪一擊,是一點點贏的希望都沒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