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距当年首出国,过去了几个十年,岁月如梭,海外这些年的生活,渡过了咱人生的黄金时光,除了初来乍到“洋插队”的磨练,之后算是云淡风轻,四平八稳。近来国内老友在微信聊起过往的蹉跎岁月,好似国内生活愈显得丰富多彩,反之我这无梦不觉之人,梦中海外生活的起起伏伏少有进入角色,时常闪现的竟多是出国前的一幕一幕......
回首当年,准备迈出国门的那一刻,让咱这没有离开过体制之圈圈的书生,有了诸多的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八十年代末的中国想有个自由身是如此之不易。与现在的年轻人不同是,那时人没有太多的选择,缺乏自由流动,一个单位可以死死攥着人事档案叫人寸步难行,此外没有大票子,不到百元的工资,糊口没问题,想有什么消遣绝对是天方夜谭,腐败绝对是无机可趁-:)
为考考托福/GRE,靠着哥们的关系,第一次偷偷换得 1:10 的美钞,据说犯傻换高了,管不了那么多,那会是有和没有美元的差别,否则啥“门”也出不了。咱只能努力背字典,别枉费大美钞,否则多考几次,就不光是钱的问题。之后疯狂发信海外,第一次用蹩足的打字机,索要入学申请表和填写表格,忙的是一塌糊涂。芝麻开不开门,与如此努力无关,大家只能拼命撒网,能捉到一条鱼还是抓到一只虾,全凭运气。
几个月下来终于感动上天,掉下了个馅饼,咱赶紧抱住,去办理出国手续。时运不济,赶上刚过“六四”, 势局堪紧。所在大学见年轻教师队伍不稳,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搞得那些想往外跑的人,不脱层皮也叫你终身难忘。咱厚着脸皮,第一次敲开校长的门, 第一次跑到系主任的家,体验过不同的脸色,听到过将政策讲的滚瓜溜圆的人事干部。前后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辞职将自己第一次扔到校门外,成为了光荣的一名待业青年。之后跑区委转街道,第一次与和蔼的街道主任大妈大婶过招,求办护照的介绍信及第一次找片警搞“无参加六四”证明信, 这些基层实权人物,没有糖衣炮弹绝对撼动不了他们。
经过一个星期与他们周旋,咱也第一次有机会迈进了北京市公安局申请护照的大门,里面人是乌泱泱的,那阵势式各个都想往外跑。申请递上去了, 一时了无音信, 只记得护照办公室一面墙上天天会贴出"中标者", 于是咱就隔三差五去瞅一瞅,望早日榜上提名。天天去,天天失望,无事就在门外听各路豪杰分享申请护照的宝典,听多了也是自己吓自己,于是动脑筋找门路,全家总动员调集了所有的关系。也差不多一个月后才拿到护照, 现在也说不清是正常申请到的,还是那个神仙伸了一把手。
到了最后时刻 --办签证,这才是关键的关键,老外签证官说了算,没有什么门路可以寻, 全凭一纸录取通知书及校方恩赐的奖学金,若被拒, 咱就彻底成为一名待业青年了。由于前期离职搬护照等耽误了时间,此时离校方开学时间接近,为此咱赶紧联系,第一次发快件发传真给教授,要求延期的录取通知书, 敢情人家做事合情合理, 很快就返回来了。于是, 咱也第一次跑往领馆区, 到那一看,不是说送就送, 要排队拿号,每天有额度。 不得已,第二天天没亮, 咱从北京西城骑车到东城领馆区, 途经天安门,还撞上依然守护北京的戒严部队......
长话短说, 经过近四个多月的努力,二十多天后终于拿到了签证, 当第一次捧着这东东时, 已经没什么感觉,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只是想着赶紧走,而具体到出国后是什么状态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谁想临了临了, 国家教委又出台新政策,想出国若大学毕业服务期不够要补足培养费,才能放你一马.... 好在老爸是什么归国华侨,搞得一纸证明,逃此一劫, 与咱同行的哥们,据说赔了近两万,才允于放行。
终于可以首次踏出国门。 当时出国留学机票有打折优惠,记得差不多要 ¥3500,咱那区区不到百元的工资,根本买不起,最后还是动用老爸老妈的积蓄, 买得一张机票, 第一次踏上飞机,飞到了海外,漂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