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周末到朋友家,大家聊起了过去,哥们一时兴起,找出不少与我们青春有关的歌曲,其中的【潜海姑娘】和【恋曲1990】,一下勾起了我久远的过去.......
当我们的年纪到了有心听歌听音乐时, 正赶上文化大革命,能听到的都是革命歌曲和样板戏,如此之封闭, 咱潜意识中认为,文化就是如此,一概如此,从来没有想过还有不同的音乐形式。偶尔看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从中感受到不一样风格的歌曲,虽好奇,但也没有影响人们继续听样板戏,唱革命歌曲..... 由于文化的单调, 造就了我们都成了“野孩子”,那会半大的孩子基本整天在外面混,没有谁在家做功课搞文化事业 -:)
要不是文革结束,估计我们就像现在的北韩,永远单调地生活下去,都是这样成长过来的,也不会有什么怨言。谁想之后的改革开放,人们视野被大大地打开,发现音乐世界里有交响乐,轻音乐,流行歌曲...... 突然被绚丽的声音感染,一下子就不管不顾地全盘接受且十分享受。咱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与音乐结缘,可以说生活中自此离不开音乐,在家时,过去和现在总要放点音乐,现在工作时也带着耳机边听音乐边工作。正是如此与音乐交集,所以不知什么原因,从那时起的不同时期听到过的音乐或歌曲,也就刻上了咱对那个时代的烙印, 往往一听到熟悉的旋律,人就自然而然被带回到那个年代.......
大家不知记得在八十年代,王立平作曲的【潜海姑娘】,我是在一个夏日忙着高考复习时, 首次听到这首电子琴音乐,当时十分新奇还有这种展示音乐的形式,后来看到与之相应的记录片, 看着湛蓝的海洋,看到潜海姑娘优美的身姿...... 一切的一切都写在了我记忆中的那个夏日,之中当然也伴随着我们对学习的渴望及面对周边不时袭来的变革。自此每每听到【潜海姑娘】, 俺就难以控制对那个时期生活的回顾,这音乐记录了我对那个时代畅想及印于内心的美好.......
另一段对我有意义的是罗大佑的【恋曲1990】,说实话当时听既不知道是谁写的也谈不上有多好听。只是在那个特定的点,让我 pickup, 所以这歌也非常独特地记下了俺生活的另一个片段。 九十年代初来留学,刚来乍到,不像现在来海外揣着“金山银山”落地的“款”,兜里没几个钱, 上学又要对付学费生活费,学校给的那点资助能 cover 一些,要想有点剩余,就要课余打工了。经朋友介绍, 周末到一个小镇的中国餐馆帮厨。老板住在学校附近,周末接上我们开车 40 分钟奔赴餐馆,就是在路上老板每次都放【恋曲1990】磁带,这一听差不多有大半年吧.....起初听这首歌“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 感觉不难听,听几次下来觉得还蛮有特色,罗大佑的歌还蛮有深度,可总听就有点 “呵呵”....... 过去这些年,每当再听到这首歌,就让俺回想起刚来海外留学的那些日子,有苦有甜更有很多期待,还有不少当时一起混的现又不知四散何方的哥们姐们。。。。。
记忆有不同的形式, 开启的点和事也各不相同, 对于我,一段过往的乐曲就能让自己沉湎于过去,不能自拔 -:)
我倒是喜欢王立平的”大海啊故乡”,每次见到海就情不自禁地唱上几句”大海啊故乡”。
大海 啊大海 是我生活的地方
海风吹 海浪涌 随我飘流四方
”潜海姑娘”也满喜欢的,这可是王立平的成名作品。他的另一个脍炙人口的作品”少林寺”就更神了。八十年代,兄弟八个哼着少林寺的歌,千辛万苦,浩浩荡荡,去拜访少林寺。
回到学校就周身不自在,有事没事就来两下少林动作,狐假虎威,瞎秀一通。
有空回忆一下从前,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