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运与你相随。万瑞
正文

 十五、电报,分裂

(2014-03-25 14:01:26) 下一个
 十五、电报,分裂
部队到了噶曲河,分裂终于发生了。
这时,张国焘给中央发电,电文说:河水很深,不能徒涉(大意)。中央回电说:要想一切办法过河。必要时可搭浮桥。张又去电:浮桥搭不成,草地上没有木料,要找木料还得跑回阿坝,并提出南下的分裂主张。中央又回电:无论如何要过河,不要南下。可以找找其他的徒涉点,如有困难,我们可到上游策应。张这时也找了找其它徒涉点,实际上张是不愿跟随中央北上,所以坚持不能过河。中央主张北上,张国焘坚持南下,形成了僵局,部队在葛曲河边停了下来。
不久,张又发一封电报给徐、陈,上写“指人译”(有时也写“亲译”),即让我译。此电大意如下:不要北上,要坚决南下,不仅河不能过,而且北上不利。胡宗南已到了甘南,腊子口一带被堵,敌情于我不利,希望你们力争中央和你们一起南下。徐、陈当即回电(此电也是我译的):南下已不可能,是否还是北上为好,不要为此事内部发生分裂。接到徐、陈这封电报后,张又给他们发去一封电报,(注1)大意是:望你们劝说中央南下,如中央执意北上,,你们必须把四方面军的队伍带回南下,不要随同他们一起行动。电文语气十分坚决,由我亲自译好发出,十分机密(注2)。此电报是否就是后来所说叶帅拿给主席看的那封,我不清楚。但可以肯定此电文中没有“如他们不听劝告,应立即监视其行动,如执迷不悟,坚持北上,则以武力解决之。”等字样(注3),王子纲同志也不记得有此内容(注4)。此电是经我手发出,别人是不清楚的。
但为什么又出现了武力解决的传闻呢?事后听说,当毛主席率领一方面军的队伍走了之后,四方面军有人主张要追,当时也有人主张打(许世友同志就是其中之一),徐帅当即说:“不能打,世界上哪有红军打红军的!”(注5)
另外,当时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兼任红大教育长)已跟随中央红军走了,这时有人追了上来,告诉李不要走,并且又追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对他们说:“你们回去可以,我们先走一步,你们以后再来。”李特当即指着李德(注6)大骂:“赤色帝国主义!”后来,李特还是把已经跟中央走的原四方面军一些部队、学员带了回来,跟张国焘南下了。
顺便提一下话剧《北上》的问题。左路军第一次过草地时,朱总司令经常是过几天就到我们这里来看看,他知道张国焘对电台控制很严,但仍想了解点情况。他并没有想把我们拉过去,但总是从正面给我们讲道理,讲原则,讲共产党的道理,讲马列主义的原则,所以朱总给我们留下一个非常和善又讲原则的正面形象。而不是象戏上写的那样,与张国焘对骂。他也从来没有为一个战士和张国焘争吵过。朱总司令生活非常艰苦,四方面军的同志条件好,到处可以抓到东西,藏民的酥油我们也可以搞到,一方面军的同志则搞不到什么东西,因而我们比朱总司令住的房子还好。总之,《北上》的毛病较多。(注7)
(注1)在录音稿中,侃夫同志的原话是这样的(即在这封电报前,还发过一封电报,电文如下):“现在是上中下三策:上策南下,建立康甘根据地,特别是以川西为根据地最好,在西康也可以进行活动;中策不北上,南下以后往西,向青海方面活动,建立川陕甘青根据地;下策是北上,把胡宗南部队吸引过来,敌情予我十分不利,而甘肃、陕北土地贫瘠,局面不易打开,等等。现在看来,张的原意是中策。此电发出后,徐、陈是否请示过中央,不得而知。但他们回电仍表示不同意南下,希望北上。看来,他们也在犹疑。事后我曾听说,他们见到毛主席,主席说:还是不分开为好 。张接到徐、陈这封电报后又去电给他们,大意是……”(接上稿)
(注2)有一天,我正在译电,张国焘突然跑来,把稿子急忙抽了回去,说:不发了,朱总来了。果然,不大工夫朱总来了。等朱总走后,他又把那份电稿递给我(是否就是这一封电报,我已记不清了),张还对我说:此后有电报直接交给他,不要交给刘参谋长,也不要交给朱总。还十分严厉地说:否则你宋侃夫要负全责。当时,我感到事态已十分严重。
(注3)引自李济照同志所写的《张国焘其人》。据侃夫同志讲:军博搞了一个军史展览,也正式引用了李书中的这封电文。
(注4)这里,原录音稿中有这样一句话:“徐帅也不记得有。”
(注5)这里,录音稿中有这样几句话:“去年我在京西宾馆见到许世友,问起此事,他却避而不谈。”
(注6)李德,德国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事顾问。
(注7)曾经有过谣传,说朱总的门卫被黄超下令撤掉了,是黄要谋害朱总。此事是在新疆和延安时有人揭发出来的,我在新疆曾问过黄,黄说绝对没有此事。记得当时我和朱老总住的很近,我并没有听说有此事。后来黄超和李特没有回延安,据闻黄、李在新疆是被康生杀掉,也可能是把他们搞到苏联杀掉的。黄、李有错误,但肯定不是反革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