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运与你相随。万瑞
正文

孙子兵法

(2014-03-25 12:40:53) 下一个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深远,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计》的说法。

当年孙武因战乱避奔吴国,在穹窿山写下了惊世之作——《孙子兵法》。当时吴王阖闾欲图霸业,伍子胥向吴王荐孙武,公元前五0六年,经过充分准备,孙武与伍子胥率领三万精兵打败了楚国的二十万军队,威震各诸侯国,在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兵圣”。 孙武总结中国春秋末期及以前战争的经验,揭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孙子兵法》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 (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万瑞 回复 悄悄话 《孙子兵法》共有6000多字,分为13篇,每篇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比如:《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它深刻地指出了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因素是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制,而首要的是政治因素。《作战》篇阐述了如何进行战争。《谋攻》篇讲述如何进攻敌国。孙武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灭敌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特别强调以谋略 取胜,他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取胜,再 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谋攻”,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的实力,还要做到知道对方的情况。在《用间》篇里,孙武指出,要先知敌情,就要善于使用各种间谍,获得广泛的情报。《孙子兵法》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哲学思想。比如:其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口头禅。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 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 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书中不少计名、典故,在中国也是妇孺皆知。《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