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16 年)过年期间去了日本,因为自己也算是一个车迷,所以在日本特意坐了一次新干线,上越、东北新干线,上野 - 东京,距离按说是最短的,但也算是体验吧。
新干线票价大概相当于国内 G 字头车票价的 2-4 倍(看距离),我坐这一段票价是 1020 日元(自由席),相当于 60 块钱人民币,国内相同长度大概不超过 15 块钱,如果是指定席,会更贵。东京到新大阪指定席票价大概 14000+ 日元,折合人民币近千元,距离 500 公里左右,这个距离类似郑州到武汉,国内 G 字头二等座票价 244 元,一等座 391 元。新干线票价范围变化很大(指 定席、自由席、不同速度的车价格也不同,有上下几千日元的差别),国内票价距离相等的情况下都是一样的,个人认为日本的这种计价方式更科学,但国内确实也 很难改变现在的这种计价模式(国内计价方式:高铁的票价怎么规定的?是按里程还是地域还是别的? - 中国铁路高速(CRH))。
班次密度上跟国内基本相当。因为日本没有跨线车(几乎没有),高峰时刻比国内要多一些(新 干线高峰是 3 分钟一班,国内高峰是 5 分钟一班,京沪高铁徐蚌段据说能达到 4 分钟的行车间隔),有跨线车的好处就是你从哈尔滨坐到上海虹桥不需要换乘,而如果没跨线车,就至少要在中间站(比如天津南)换一下。在日本如果跨线坐车, 则必须换乘(如从仙台到新大阪,需要在东京换乘),有没有跨线需要考虑具体旅客的习惯以及国内线路的情况,至少现阶段来说,国内高铁跨线也是有合适的。国 内跨线车会破坏时刻表,导致线路通行能力下降。
车票分为指定席和自由席,自由席可以理解为无座票,但自由席比指定席要便宜(看距离),自由席就是自己找坐,但有可能在高峰期无座,国内高铁大部分都是有座票,只有少数线路(或者春运期间)会卖少量无座票,国内有座票和无座票价格相同(仅限二等座),新干线高峰期站票人会很多。工作日非高峰期的上座率也很低,我坐的那趟是周一下午 4 点多,就没几个人。
速度并不快,不仅仅是我坐的这一段慢,实际运营速度最高大概是 275 左右,国内是 300,旅速看情况,跟感觉上跟国内差不多,只是稍慢点(看具体车次了)。车开的不是特别稳,怀疑是弯道太多(新干线曲线半径比较小,国内高铁曲线半径 大,比较平稳)。东京 - 新大阪最快 2 个半小时,郑州 - 武汉最快 2 小时。站站停的新干线是 4 小时,国内 G 车最慢是 3 小时,D 车是 4 小时(但 D 车票价差不多是 G 车的 2/3)。
对比国内动车,只能说新干线比较干净,但绝对不是很新,至少我坐的那趟挺旧的,内饰(没拍照)跟国内动车很像, 基本上跟 CRH2 系列差不多,不管是座椅、行李架、卫生间,能明显看出使用过的痕迹(如掉漆、划痕等),车窗玻璃、座椅倒是非常干净。看到别的回答里拍的很好看的图,我觉 得那些要么是一等座,要么是新车,实际新干线上跑的车并不都是新车。
购票不需要证件,可以在机器上买,但机器感觉不如国内的自动售票机好用,至少英语界面不好用(我研究了很久), 机器上没有图(国内自动售票机都会有线路图可以选择)。自动售票机也能看出来用了很多次的那种(很多油漆都掉了),至少外观上看不是很新的。英文界面打出 的票是带英文注释的,日文界面打出的票只有日文,这一点比国内的友好(国内车票坐席号那都是中文)。自动售票机对于中国人来说很难用,因为日文地名汉字与 发音并不同,所以不管日文还是英文都很难拼出来。
车票改签方便,没试过一共能改签几次,但据说能改签很多次(3 次?),国内铁路只能改签一次,没尝试退票。可以在购票机上选座,比如选过道还是窗口之类的,这一点国内是不支持的。
进站无安检,从 JR 站进去需要过两道检票口(机器检票),站内结构很复杂,车站内没有候车室的概念(没有国内那种大量的候车厅座椅),有人提到站内换乘很方便,但前提是能看明白标识,我觉得新干线和国内的站内换乘在设计上差别不太大(因为国内要查票,多一道手续),我第一次去坐也有点懵。因为没安检,所以高峰期的时候客流量极大(有大量的 JR 旅客)。
日本和国内大型火车站相似的问题是车站出口太多,头一次去根本找不到出口在哪(最复杂的倒不是新干线而是 JR,尤其是新宿站)。
车站内部有很多商业设施,比如商店之类的,位于检票口里面,不像国内的商铺都在检票口外面(国内:安检口 -> 候车厅、商铺 -> 检票口 -> 站台,日本:检票口 -> 商铺 -> 站台),站内商铺充当了类似候车厅的角色。
有人提到厕所、行李架的不同,我觉得这个要分车型,国内也有厕所很大的(残疾人卫生间)和大型行李架(但国内没有密码锁),以及各种电子门。因为国 内的动车组技术来源太复杂,所以不同车型区别也很大,CRH2 型车跟我坐的这个差别就不怎么大。座席大小(E7 / 二等座)没感觉有太明显的差别。日系车的硬件的最大优点是每排座位都有自己的车窗(小窗)。
车内椅背后面不提供垃圾袋。车站内几乎没有垃圾箱(很难找到),旅客要自己收拾垃圾并处理,这是日本人生活习惯的问题,日本公共场合的垃圾箱本来也不多,居民需要自己把垃圾分类。
车内比较安静(我上车的时候人本身就比较少),但高峰期怎么样不清楚,都说日本人在火车上不打电话,但我就遇到过(JR 山手线上,说日语,日文手机界面,要有人非说是留学生干的我也没办法),所以只能说相对而言更安静。
部分车站是和老站在一起的,但也有新建的比较偏僻的车站,但由于新干线历史很长,当年相对偏僻的车站现在也都不偏僻了。其实也可以推测出,未来国内高铁站附近也会发展出很多配套设施。
整体来看,硬件条件基本上差不多,国内服务和流程的某些方面有待提高,国内性价比更高。如果不是频繁的往来日本之间的几个城市,不建议坐新干线(太贵),买打折机票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时的车票:
补充一下:其实国内铁路有些服务也是很到位的,只不过旅客不知道,比如:站内直接换乘,大部分枢纽站都有;坐错了免费送回,找乘务员开个证明就可 以;免费改签、没赶上车改签等等。车型方面某些差距是存在的(车内设施),但考虑到国内铁路长期运力不足,怎么把人运过去只最主要的任务,其余的都不是重 点。如果比设施的话,国内普铁也有一人软包,足够高端大气上档次。
国内外旅客素质差异确实很大,但如果去坐一等座(票价只有新干线的一半),熊孩子之类的会少很多。旅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不是铁路希望看到的。至少对于卫生间的卫生来说,国内铁路打扫的也是很勤快的。
--
再补充,不要把日本的JR、私铁、新干线、地铁弄混了,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JR 类似于国内的普速车(K/T/Z),同时也承担类似地铁的通勤任务,所以客流量很大,外观上看跟地铁也差不多,价格也相对亲民(起步价 120-140,单位日元,下同);
私铁性质上跟 JR 一样,但 JR 算是国有的(政府控股 + 民营合资),私铁是私有的,可以理解为民营企业运营,有些票价比 JR 贵;
新干线类似于国内的高铁,有专用的线路跑(JR 是跑在老线路上,窄轨),标准轨宽度,坐新干线有时候要过两个检票口,一个是 JR 的,另一个才是新干线的检票口;
地铁则是另外一套轨道交通系统,比如东京地铁(Tokyo Metro),性质上属于国有(东京都交通局、东京地下铁公司),地铁的价格相对较贵(起步价 170),旅客数量没有 JR 的多。
同时,也有一部分快线车,比如去成田机场的 NEX,似乎是在既有线路上跑,但速度比其它的车要快。
地铁一日券不能乘坐 JR,从 JR 换到地铁或者从地铁换到 JR 都要重新计费(私铁没尝试),日本 JR 之间换乘很容易,地铁之间换乘也很容易,但 JR 和地铁之间换乘可能就要多走几步了,只不过因为没有安检,所以比国内的换乘速度快。JR 和地铁之间换乘,一般要多过一次闸机,甚至有些地铁线路之间换乘也要过闸机。
日本铁路客流量大是因为市区内的 JR 承担了地铁的通勤任务,日本 JR 的客流量也比地铁大,这是跟国内的情况不同的(我个人认为 JR 人多的另一个原因是便宜,同样的距离上 JR 要便宜 50 以上)。
上下班通勤:JR、地铁、私铁
市区 - 市郊:JR、私铁、部分快线车
城市间往返:新干线
在网上会流传一些东京轨道交通的图,这个图里实际上是混合了 JR、私铁、地铁、新干线的大图,实际运营中,这些图都是分开用的,JR 是 JR,地铁是地铁,新干线是新干线,单独看某一张图,并不复杂。
比如这是全图(看上去超复杂):
这是 JR 的线路图(含周边、新干线等):
这是地铁(只看粗线条部分):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