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

(2015-05-27 11:22:05) 下一个

由于外销瓷器长期以出口为主,在国内市场处于较边缘化的地位。可随着近几年国际文化的广泛交流和人们对瓷器认识的逐步提高,外销瓷的价值潜力正被发掘出来。

  2012年北京华辰春拍现场,一件元青花鱼藻纹大盘以6888.5万元成交,创下外销瓷拍卖新的最高纪录。

征服世界的外销瓷

  何为“外销瓷”?中国自唐代起大量出口瓷器,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这些创汇销往国外的瓷器就叫“外销瓷”。专家介绍,当年大量销往欧洲的瓷器 是批量生产的民窑,并非官窑。西方,也包括日本,见到中国官窑,要到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烧毁圆明园以后。也就是说,在20世纪初之前,西方人是 没有见过中国官窑的。

  所以,曾于数世纪前,就以“China”(瓷器)之称饮誉世界的瓷器不是官窑,而是外销瓷。20世纪后,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国也开始制作瓷器,仿制的是外销瓷。外销瓷在西方世界的影响远超过官窑,正如中国古陶瓷学会专家胡雁溪所言:“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我国瓷器外销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唐朝,经丝绸之路流传到非洲、阿拉伯国家。唐五代时期开辟了海上运输航线后,我国的瓷器进入了大量外销时期。

  入宋后,我国外销产地逐渐从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内地的长沙窑、定窑等退出了外销历史的舞台,大量的外销瓷生产,由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的瓷窑承担了,品种主要有青瓷、彩瓷,包括青花、粉彩、广彩等,其器型和纹饰都极为丰富。

  宋元时期,青白釉瓷主要行销东南亚,龙泉窑销往日本、朝鲜、菲律宾、土耳其等国家。明末,外销瓷则通过葡萄牙人大量销往欧洲及日本、东南亚。1498年,葡萄牙贵族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开通了东西海路。此后,中国货物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

  清朝是中国海上贸易的最大时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允许浙江、福建、广州沿海对外开展贸易,从此中国的瓷器开始大量出口,主 要销往欧洲。据《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书记载:“从1602年至1682年,短短80年里,中国瓷器的输出量竟达1600万件以上”。

  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冯小琦介绍,当时的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洲,十分畅销,处在社会上层的贵族已把上等的中国瓷器作为财富的象征,因而外销欧洲瓷器的数量惊人。据国外资料统计,大约有数千万件,主要见于各国博物馆、古董店、私人收藏等。

  说到外销瓷,不得不提媒体频繁报道的“海捞瓷”,或者叫“沉船瓷”。

  1984年,迈克·哈彻在南海找到“哥德马尔森号”,打捞上近15万件中国瓷器,悄悄隐匿一年后,将其交付荷兰嘉士德拍卖。拍卖会前后进行了9个月,并最终实现了两千万美元的成交金额。

  2003年,美国退伍老兵费尔·格雷科“盗捞”事情被曝光。据报道,在1997年到2002年间,格雷科在南海先后发现了16艘海底沉船,打捞上来约2.3万件古董。格雷科悄悄将古董运回美国,卖给了私人藏家。

  2007年1月,苏富比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拍卖了从越南海域打捞上来的约7.5万件中国清代青花瓷,引起了全球收藏家的关注。为期3天的5场拍卖会取得300万欧元的总成交额,高出之前200万欧元的最高估价。

  而在这所有的打捞中,有两个船名气最大:一是“哥德堡号”、二是“南海一号”。

  “哥德堡号”是一艘以瑞典东印度公司总部所在城市哥德堡命名的著名船只。1739-1745年间,该船曾三次远航广州,其中第三次航行装载了包括100吨瓷器在内的700吨中国货物。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号”在距哥德堡口岸约900米远的海域触礁沉没。

  “哥德堡号”沉没当天,瑞典的东印度公司的老板就带人到现场打捞,打捞进行了两年,从“哥德堡号”沉船上捞起了30吨茶叶、80匹丝绸和100 吨瓷器,在市场上拍卖后竟然足够支付“哥德堡号”此次广州之旅的全部成本,而且还能够获利14%。之后,在1906至1907年间,两位商人杰姆士·凯勒 和卡尔·里昂,获得了打捞“哥德堡号”瓷器的许可,他们一共打捞上来3000只完整无损的中国瓷器,收获不菲。但至此以后,“哥德堡号”似乎就被人们遗忘 了。

  1986年至1992年间,人们又开始打捞,发掘出埋藏海底二百多年的商品,其中大部分是瓷器,共重9吨。1993年,打捞工程结束。

  打捞“南海一号”,那是南宋时期的沉船,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的沉船。它于1987年最初被发现,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打捞。

  2007年,打捞工作终于开始,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这些文物以瓷器为 主,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系的高质量精品,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超过8万件。

纹章瓷和“满大人”

  西方人对中国瓷器的认知一般是从外销瓷开始的。明清之际,中国外销到欧洲市场的瓷器有两类,第一类虽然是为欧洲市场制作,基本却采用中国传统样 式,器物造型有欧洲特点,但装饰题材仍然为中国花卉、风景与人物风俗等,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情调。第二类是欧洲客户在中国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如以欧洲的宗 教人物、花卉纹样为主题,一般称为定制产品。

  在中国和欧洲贸易往来的航线开辟后,中国工艺风格在欧洲引起了一场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的革命。纤美淡雅的中国瓷器成为法国洛可可艺术的源泉,同时中国也吸收了欧洲的素描和铜版画的技法。珐琅彩瓷的烧成与绘瓷技术的发展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大例证。

  明清时期,输往欧洲的外销瓷主要是面对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商巨贾,除了普通订单,也有为皇室贵族专门烧制的高端瓷器。比如纹章瓷,其烧制始于16世纪,主要是为欧洲诸国的皇室、贵族、财团等量身定做的,因其印有特殊符号的“纹章”,故称“纹章瓷”。

  2005年的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一对创下了外销瓷拍卖纪录的就是带有菲利普五世纹章图案的外销瓷。

  而同时,外销瓷也成为西方了解东方的一个窗口。18世纪正值中国康乾盛世,西方人也想知道中国人生活的模样。因此,“合家欢”、狩猎图、市井生 活图等反映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场景,便成为外销瓷中常见的图案。后来,除中国山水、花鸟、人物外,西洋静物画、人物像与宗教传说等图案也成为描摹对象。

  马未都曾说,到雍正、乾隆以后,外销瓷偶尔画满族的纹样,画满族服装,“这个在国内非常少见。西方人就把这种画满族人的这种图案起了一个名字, 叫‘满大人’。因为西方人到中国时发现,中国的官员都称之为‘大人’。我们看电视剧都看得到,就是大人怎么样怎么样,那是官职的一种称谓。这种瓷器在中国 的传统瓷器中很少见,博物馆里都难得一见,欧洲反而多见。”

  有西方学者研究,18世纪欧洲进口的瓷器恐怕超过6000万件,甚至能达到一亿件。19世纪,因战事不断,出口瓷器有所减少,专家估计也有3000万件以上。

  中国瓷器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地结合在了一起。

被低估的价值

  外销瓷在国外流传非常广,而在国内收藏数量却少得惊人。收藏外销瓷最多的广州博物馆,据2005年的统计,也不过700余件,故宫博物院只有几百件。

  业内人士总结外销瓷不受重视的最主要原因是,它是作为一般生活用品输往欧洲,拍卖会拍出高价的只是极少数精品,绝大部分外销瓷艺术价值不高,而且存世量巨大。还有部分原因是,中国藏家普遍不认可外销瓷,说它“不中不西不入流”。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同时期的中国民窑被大量毁损,而“中西合璧”的外销瓷则被非常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其反映出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但外销瓷在国外很受欢迎,屡屡在拍卖会上创出天价。外销瓷及民窑瓷器数量虽然很大,但精品毕竟是少数,而且价格已经很高。

  在2011年伦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件清嘉庆外销葡萄牙青花瓷以约合358.7万人民币成交,另一件明早期外销到伊比利亚的青花长颈瓶,最终以311.3万人民币成交。

  最著名的几种外销瓷

  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的建立,元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都造成了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异常活跃。当初在景德镇制造出来的瓷器,通过海路和陆 路外销到亚、非各地。据韩槐准氏《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瓷》一书称:“当时马来亚人习惯,凡遇宴会,例用可供四人至八人共食之大盘。”因此该类大盘是专为 外销烧制的。装饰花纹所使用的青花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料颜色鲜蓝、艳丽,采用影青作面釉,所绘图案构图严谨、笔法工整、描绘细致。据悉,目前世界 普遍公认的元青花瓷300余件,大部分藏于在海外的大型博物馆。其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青花瓷,就集中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伊朗德黑兰的 国家博物馆。在清宫旧藏品中,没有一件元代青花瓷传世品。现在北京故宫珍藏的几件元青花也都是建国后新收购或从墓葬出土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德化白瓷

  福建省德化县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产瓷地区之一,瓷器外销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根据国外调查、发掘出土的有关资料,德化窑的产品,自宋代以 来,就已大量销往国外,销售范围遍及亚洲东部、南部、西部各国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BLANC DE CHINE”(中国白)是法国人对中国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法国人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因为德化白瓷制作精微,胎骨细柔坚致,胎釉质感美妙,色泽 温润明亮,形体晶莹剔透,凝脂似玉,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多年 来,在亚洲一些国家古遗址里,出土了不少德化窑白瓷,充分说明德化白瓷当时不仅在国内有名,而且在亚洲一些国家也很有影响,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德 化瓷进入欧洲后,也引起轰动,成为宫廷和贵族们所搜集、收藏的艺术品。在欧美各国著名博物馆都有大量德化窑的藏品。

为欧洲皇室、贵族量身定做的“纹章瓷"。

  3.龙泉青瓷

  从宋元时起,我国的龙泉青瓷就大量地经由泉州运输到海外去了。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给世界上许多国家带去了明代早期的龙泉青瓷。在日本、韩国、波 斯湾、阿拉伯海及东非沿岸到处都有龙泉青瓷的踪迹。1976年,韩国新安海底发现一艘中国元代沉船,打捞出元代瓷器17000余件,其中龙泉窑瓷器达九千 余件。

  1504年,英国威尔海主教送给牛津新学院一件精美的青瓷碗,轰动整个英国。这件精美如玉的瓷器,是传到英国的第一件龙泉青瓷。17世纪,欧洲一位萨克森国王是位中国瓷器迷,他不惜用一个团的健壮骑兵与普鲁士国王交换几只龙泉青瓷花瓶,一时传为美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YanbeiYin 回复 悄悄话 These are really beautiful products integrating arts with technologies. China's silk, tea, and ceramics conquered the worl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