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连载:学者复仇记(十七)
(2015-08-08 02:59:01)
下一个
九。脱胎换骨
许枫联系了一所美国大学,作为访问学者,再次来到美国。本来他来这个学校只是作为跳板,想留在美国。他知道自己的学术生涯是结束了,所以也没有做什么认真科研。他来美国,就是打算跳出是非,与世隔绝。他的想法是,即使自己从此默默无闻,也比看着柳倩飞扬跋扈好。在国内,即使换一个地方,柳倩的影响,势力还时时可以感觉到,自己心里会很压抑。在美国,就没有她的势力了,自己再苦,再差,至少没有这种压抑感了。
但是,在美国不可能退隐,还必须解决谋生的问题。他的时代,中国没有求职概念,每一个人都有工作,不管才能高低。大学毕业后,统一分配工作。一旦成了国家干部,就是终身制,永远不担心解雇。再怎么变动,总会给你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美国就不同,没有人来保证你的工作。有了工作,也没有保证一直能做下去。一切要靠自己去争,去求。他的情况不同于留学生,留学生至少有几年缓冲时间。在校学习期间,逐步熟悉环境。他半年访问学者结束,马上面临工作问题。没有工作,无法生存。怎么办?
在国内,他是大学教授。但在美国,要想在大学任教,必须有博士学位。他上学的年代中国已经取消了西方这一套学位制度。他无法向美国人解释。即使人家能理解,也不会接受你。因为,这已经成了美国的概念:大学教授必须是博士。你在中国再有成就,你的能力再强,美国人无法认可。在中国,只要说你是首都大学教授,这是你能力的最好证明,到处受人尊敬。但在美国不行。他们无法评价中国首都大学教授在美国的意义。那么,许枫是否可以念一个博士学位,再去大学任教?原则上是可以的,美国念学位没有年龄限制。问题在于,他年龄太大了。他请教一位美国学者,自己念学位是否合适。对方回答说,如果是50岁以下,可以念,50岁以上,就不要念了。他正好50岁。他想了一下,决定还是不念了。念学位,等于否定自己过去,从头开始。即使念出来,求职时,与年轻人比,还是处于劣势。
这样,只能希望去公司搞工程了。这方面也有困难。在中国,他主要是进行理论研究和讲课。也搞过软件开发项目,但是领导项目。而且他的领导经验是在中国的,致力于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美国环境完全不同,他的经验没有用了。所以,如果进公司,只能当程序员。虽然他早在六十年代初做毕业论文就开始写程序了,后来051工程也写程序。但这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了。电脑发展迅速,他当年用的程序语言早过时了。按说,程序语言的原理差不多,学一下就行了。但老板要雇用掌握当前技术的人,招你进去不是让你来学习的。美国是不讲论资排辈的,你资历高没有用。看看广告,很多。有许多许枫认为自己可以做,但没有具体经验。美国公司招聘都要有经验,这怎么办呢?在中国,讲的是素质,潜力。没有搞过,只要基础好,能力强,很快可以上去。文化革命中,首都大学为石油部搞了051工程。石油部自然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当时大学都停办了,计算机又是新学科,哪有毕业生?石油部计算机部门负责人请许枫推荐一些首都大学毕业生,只要是理科的就行。就是看中首都大学毕业生素质好。美国人为什么这么死心眼?都要有经验,那最初的经验哪里来?有的新技术,大学根本还来不及教,怎么有经验?好像进入死胡同:没有经验不能进公司,不进公司又没有经验。他觉得太没有道理了。所以,有一次,他写信给招聘公司抗议。没有经验,不让我进公司,但不让我进公司,我怎么能有经验?你们讲不讲理?那个公司大概会感到莫名其妙。后来他想,既然你们不让我有经验,我自己取得经验,总可以吧?他去买了一个开发软件的工具软件,自己想象一个“项目”,搞了半年,还真取得不少经验。再去看广告,很对口,自己学的可以用上。但看到广告下面一行小字,又泄气了。那一行小字写着,我们要求你具有“有报酬工作”的经验。也就是说,自学或者参加培训班得到的经验不算数,必须是被公司雇佣获得的经验。
除了专业上的困难,还有求职过程的困难。找工作有一套技巧,什么怎样写简历,怎样面谈,等等。由于长期公有制社会生活,许枫缺乏这种能力。据说美国找工作要自我吹嘘。许枫从小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文化宣传的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许多成语都反映这种文化,心理。什么大智若愚,真人不露相,好酒不怕巷子深,等等。即使你取得成就,人家请你做报告,也要先说一通,本人才疏学浅,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或者说,在各位内行面前,我是班门弄斧等等。许枫尤其清高,他最欣赏的格言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他自吹自擂,实在不习惯。发出去的求职信,被拒绝,心里很难过。在中国,都是别人来求自己,许教授长,许老师短,哪里需要自己去求?收到第一封拒绝信,他难过了好几天,尽管人家措辞很客气。有人告诉他,被拒绝不要失望,有的人发出几百封求职信,才找到工作。他感谢人家的鼓励,但他觉得,自己不懂美国求职的诀窍,发几千封信怕也没有用。听人说,简历只能写1,2页,他不理解。他想,自己在中国做了许多工作,1,2页怎么够?第一份简历,他写了9页。后来知道,求职简历不像国内的人事档案,详细如实罗列你的经历。求职简历只是为了让雇主了解你对他有用的能力,引起他的兴趣。一个职位,公司平均收到200份简历。你写得长了,人家根本不看。因为招聘公司只要找到一个能胜任工作的就可以,他们没有必要化时间对每份简历详细考察比较,找到最优的一个。即使找到最优的,人家也不一定来,因为美国求职者都向多个公司投简历。美国找工作,还要西装革履,打扮一番,他也不习惯。中国不讲这一套。中国的成语是“人不可貌相”。服装好坏与能力大小什么关系?武侠小说中还特别把身怀绝技的人写得不修边幅,邋邋遢遢。在一次与朋友聊天时,有一个人说,面谈时,也许老板因为不喜欢你戴的领带,就不要你。他更觉得恐惧了。如果那样,还怎么找工作?我就算把全世界的领带都买下来,也没有用,你不知道老板喜欢哪一条!面试时,应该充满信心,但他心里是忐忒不安的。因为他对简历中写的,觉得不踏实,有些夸大不实之处。但这是求职的必需。因为招聘公司对候选人有种种要求,你的情况不可能百分之百符合,欠缺的地方你不能说自己不行,知道一点点,也要写上去。这种心态,面试当然不容易成功。还有一次,通过熟人帮助,获得了一个面试机会。面试的人是公司副总裁,原来也是学数学的,年龄也与许枫差不多。许枫想,他也许会理解我吧?可是,尽管这位副总裁看出许枫的苦恼,也很同情许枫,但最后还是不要他。后来,有人告诉他,找工作就是“推销自己”,他还以为是玩笑话。以后,他终于明白,这不是玩笑话。求职,就是要让老板买你的知识,技术,才能,经验。你的简历就是你的广告。因为,美国是个流动社会,谁也不认得谁。你不自我介绍,老板不知道你。不像在中国。谦虚是中国文化,大家都懂。也就是说,在中国,你有十分本事,自己只讲七分,另外三份,对方会给你加上去。如果一件事情,人家问你会不会,你说试试看吧,人家就知道你会。在美国,你不自我宣传,别人不知道你的能力,不会给你加分。你说试试看,人家认为你没有把握。那怎么行?你说本人才疏学浅,就不要你了。谁愿意要”才疏学浅”的人?他们不懂这是客气话,因为美国没有这种谦虚文化。中国人还对不谦虚的人讥讽为”满瓶子醋不响,半瓶子醋晃荡“。可是,在美国,你有醋还就是要晃荡,不然别人不知道。如果你是满瓶子醋,最好倒掉一些,或者换一个大瓶,让里面的醋晃荡起来。不然人家还以为是个空瓶呢。中国人喜闻乐道的故事是三顾茅庐,伯乐相马,毛遂自荐。在美国是不会引起共鸣的。诸葛亮不出山,自有别人出来。马的好坏,为什么要等伯乐来“相”?到外面跑一下就知道了。毛遂自荐的看点在于,别人都是等待挑选,只有毛遂居然自我宣传。但在美国,人人都是毛遂,不自我宣传才是奇怪的。这是一个商业社会,你必须自我宣传。等在家里,你的东西是卖不出去的。还有人告诉他,面谈时,你要有这样的心理,你是最适合这个岗位的,老板不用你是傻瓜。他想,这不是阿Q吗?后来才知道,真是这样。你想,面对一大堆求职者,老板难道不要挑一个最适合的人吗?如果你不是最适合的,他为什么用你?所谓最适合,不一定是业务上最强,还有比方,工资要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期间,他也想过利用职业中介来帮助找工作。他想,自己不了解美国,那就利用美国人来对付美国人,这叫“以夷制夷”。职业中介要赚钱,希望你应聘成功,是站在求职者一边的。不过,这个办法效果是有限的,毕竟自己理解美国才是根本的。职业中介不能替你去面谈,也不能解决你的心理璋碍。实际上,后来进了公司也耽不住,也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