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到美国念书不久,就有了女朋友若玫。
据平说,是若玫先找的他。好象是一个假日,平父亲的一位老朋友找到平,说有两个女孩子要到他念书的城市来玩,请他帮忙接待。其中的一个女孩就是若玫。假期过得很快,年轻人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几周后,若玫忽然一个人再次来探访平。据说当若玫看到平宿舍里他妹妹的照片时,难过了许久,以为那是他的女朋友。若玫告诉平,长到这么大,经历了这么多,她能感觉到平就是她要找的那个人,她不想错过。
若玫十四五岁就被家里送到美国的教会学校上学,应该算是最早的“小留”,那时极为少见。从小远离父母,在洋人圈子里生活,若玫性格独立坚韧。两人认识时,若玫正在读MBA,毕业后,若玫就在平上学的城市找了工作,顺便照顾平的生活。
我们出国不久,平博士毕业,和若玫结了婚,两人在我们附近的另一个城市工作,夏天的时候,他们开车来探访我们。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若玫。她中等身材,瓜子脸,眉目清秀,不是特别漂亮,但温婉亲和。我们当时还没买车,他们就带着我们四处游玩,吃饭也都是他们买单。说是在我们家住,给我们添了麻烦,其实也是觉得他们经济状况比我们好,想关照我们一下。
两天下来,我们相处融洽。若玫总是适时向我们介绍在国外居住的常识。遇到咨询问路,需要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若玫就会主动上前,操着流利的英语微笑攀谈,应对自如。平则在一旁用温情和自豪的眼光看着。我们一起逛商店,若玫要买裙子,平也是耐心陪伴。
后来我们买了车,第二年一开春,我们就开车去拜访他们。那时他们已经买了房子。我们到的时候已是下午,傍晚的阳光把安静的街区照得暖暖的。只有若玫在家等我们,平跑步去了。房子收拾得简洁舒适。
晚上一起出去吃饭,我们发现若玫总是爱把盘子摞在一起。平笑她,她向我们解释,这是在餐馆打工养成的习惯。她说平那时还在上学,她经常能从餐馆给平带回鸭架子炖汤。
应该说平的家庭还是挺廉洁的,那时的高干家庭也不象现在这么有钱。平出国念书,家里按月给他生活费,虽不用打工,但也只是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绝对谈不上奢侈。后来他妹妹欣出来念书也是一样的待遇。
欣和平不太一样,性格更活泼外向。也许因为是女孩子,家庭的期望值不一样,压力也不一样。欣成长的时期,她父亲已经达到事业的巅峰,周围人对她宠爱有加,所以她活的自由任性,无拘无束。
上大学时我们就认识欣,在国外相见更是格外亲切,所以欣有些话愿意和我们说。
欣和若玫一直相处不好。
欣刚出国时,有一次和若玫去超市, 欣挑了几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想到在付钱的时候,若玫把自己要买的东西和欣的分开,让欣自己付钱。为这事,欣耿耿于怀,觉得若玫怎么这样小气。这哪像一家人!以前没有若玫时,平上街多是欣陪着,平的衣服也是欣帮忙挑选,兄妹俩关系很好。现在若玫竟这样对她,欣怎么也想不通。欣的怨气难免会告诉家里,宝贝女儿受委屈,母亲大人自然对若玫不满。
现在想来,欣当时的气愤,可能还是因为刚刚出国。换到几年后,她就容易理解了。这种“亲兄弟,明算账”在国外不足为奇。而若玫可能已经习惯了,当时没想那么多。
有一点欣是肯定若玫的,就是若玫把平的生活打理得很妥帖。在国内时,平走到哪儿,都会有人关照,所以养成了不为生活琐事操心的习惯。有了若玫后,每次探访长辈,朋友聚会,若玫都会把礼物准备妥当,让平更有“人情味”。
最后一次见到若玫是三年后。
当时平凭着他的学历和他父亲的影响,已经在公司做到了中层,若玫也发展的不错。他们的生活惬意而安静。
那次我们是去看另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住的城市在我们和平中间,平听说后,就到这位朋友家来会我们,尽管他们并不相识。我们烧烤,喝酒,唱歌,到河边散步,夕阳中的河畔静谧安宁。
记得那次若玫穿着一件粉色T恤,涂着淡淡的粉色眼影和口红,自然而亮丽。当时我们儿子三岁多,很喜欢若玫,总是跟着她四处转。
半年以后,他们回国发展了。他们的命运也因此而彻底改变了。
(未完待续)
其实觉得这一篇有些平淡,情节缓慢。但转念一想,自己并不只是写故事给旁人看,还想借此机会记录点滴印象,留作纪念。所以就成文了。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