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新加坡华人,幼年时随父母移民来到美国。因为他和我的黑人朋友斯蒂夫同名,为避免混淆,我只用他的姓称呼他。
小李是我刚到州立大学任教时的学生。注意到他是件很自然的事。因为这个亚裔学生上课总是坐在第一排,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灵活异常。每当我提出什么问题,常常是大部分学生还没反应过来他却抢着回答了,而且答案十有八九是对的。所以我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个既聪明又用功的学生,象大多数亚裔学生一样。
第一次期中考试的结果几乎让我跌破眼镜,因为小李的成绩低得难以想象,比及格线还低着好几分。我在他考卷上留言,让他到我办公室见我。他来了,毫无一般考砸了的学生的那种惶惑不安或者自觉羞愧的样子。相反,他神情坦然,一副心安理得的模样。这反倒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吃不准这是个特别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学生,还是我遇到了个十足的异类。象通常那样,我问小李为什么考试成绩不理想,是不是有什么原因,或者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小李回答说:“我考得不错,没什么不理想啊!”不及格还说“不错”?我吃惊得一下说不出话来:看来我还真是遇到了个奇葩学生啊。愣了好一会儿我才接上话。我说,你平时上课回答问题反应特别快,应该是个很聪明的学生,为什么才考了这几分?他回答说:“很简单啊,因为我没有看教科书,没有做练习,考试前也没有复习。”天呐,我可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学生把不看书,不做作业,不复习说得如此理直气壮的!我差点被他气得笑起来。我问他:“你不看书,不做练习,考试不复习,那你上哪门子的学啊?”他回答说“我又没想上大学,是我爸妈逼我上的嘛!”这下我不气了,好奇心占了上风。我说,你倒说说看,你为什么不想上大学,你爸妈又怎样逼你上的大学?小李告诉我说,他父母是作珠宝生意的,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他从小就知道父母的珠宝公司将来是他的产业,而且他也喜欢珠宝生意,所以觉得上不上学根本无所谓。勉强混到高中毕业,他想不再上学,就此到父母的公司工作,但父母坚决不同意。他挺不屑地告诉我,因为他姐姐学习很好,17岁就上了医学院,父母觉得在亲戚朋友面前脸上有光,就一定要他也上大学。他不干,高中毕业后在社会上混了一年。父母软硬兼施,最后提出给他买一辆新的跑车,条件就是要在大学注册上课。小李说他实在抵御不了跑车的诱惑,才在我们学校注了册。上学期修了一门课,这学期也是修一门课,就是我的这门课。因为父母只说叫他在大学注册上课,也没说一定要毕业,所以他只是来教室坐坐,根本不考虑成绩不成绩的。能考那几分都是因为上课时还算听到些东西。我问他平时除此之外还干些什么。他说,nothing, 就是开着跑车到处逛呗。
让小李没想到的是,他这个奇葩学生偏偏碰上了个也可称为奇葩的老师。我对他说:我真羡慕你啊!你是这个世界上少数一些不用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来源操心的人。你确实用不着上学。你父母也不该逼你上学。我要有你父母那样的生意可以继承,我也不用辛辛苦苦地读博士了。小李大概没想到我会这么说,有点吃惊。他问我,读博士很苦吗?我说当然。读博士期间我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也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他不解地问,就为了你现在的职位,就心甘情愿吃这么多苦吗?我说,也是也不是吧。工作和收入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学到知识也还是很开心的事。他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又问我:我将来肯定要接手家里的珠宝生意的,我要知识有什么用?我说我没法回答你的问题,因为也不是所有知识都是“有用”的,也可能根本没用。但有总比没好吧?而且有用没用也不是马上就知道的。有的知识今天有用,过几年也许就没用了;也有的知识今天看起来没什么大用,谁知道将来就一定没用?比如说你父母的珠宝生意,也许他们的设计比较符合现在这代人的偏好,但谁知道这种偏好将来会不会变呢?再比如他们现在的经营方式比较适合直接面对顾客,可是现在网络开始发展(当时是九十年代末),谁又知道将来网络会不会改变你们的经营方式呢?当然了,你可以雇人来帮你经营。但是要是你自己根本不懂,你又怎么知道雇的人是不是称职,是不是尽心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