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樂園

“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
正文

那些年,长堤那些人和事 (二):“乌兰诺娃”同志是个老长堤 (图)

(2016-03-05 05:17:58) 下一个

“老长堤”中,“乌兰诺娃”同志独具一格。论辈份,他是苏永舜的姑姐的同辈。论文笔“灌水”,他是八股高手。他的经历,见证着长堤盛衰;他的婚姻,见证了“盲婚哑嫁”,也能白头到老,子孙成群。

这位老长堤家里墙上正中央,端端正正地挂着朱光市长一九五O年亲笔签发的《革命干部》证书。“乌兰诺娃”和“派克”牌钢笔,是他的名片。“那一晚,中山纪念堂看苏联芭蕾舞团乌兰诺娃主演的《天鹅湖》后,派克钢笔给小偷摸走了。”这件门面增辉的大事,他永远在说着并且从不漏一字。

楊之光作品:

由高第街,菜栏,虎标万金油,先施公司,西到海关钟楼,这段路面的坑坑洼洼,一石一板,没有哪一段,哪一节,他不知晓,不熟识的。

那一年,风华正茂,他的母亲迫令回乡娶亲。离开培道中学后,他成了乡间私塾先生,给那群年令大小相差甚远,乃至二十岁上头的学生,讲新潮知识。后林总的四野大军南下,北人南治,满街“老兄”话。适着时势,他因才被招而成为“革命干部”,遂返回广州工作,住单间集体宿舍;留下发妻在乡下,每周骑自行车回家一聚。一生没有越轨半步,没有情妇,没有“干女儿”而守着文盲,“不知有乌兰,无论诺娃”并为他生了一大窝儿女的村妇。

他给我唠叨他的“名片”;教我下中国象棋;借我蜡笔,蜡纸,蜡板刻印文章。他的藏书很厚实,线装,铅字印版,一袋袋大小麻包扎着。如果能保存至今,应有很多甚有文,史等价值的明清地方志文献和奇书异典。一生读书无数,阅历丰富,人脉广泛,八股文笔,始终第一。

那一天如常,时间一到他就提早下班,然后回乡聚亲。据闻,他后来仍一面惊惶落魄的说,“我离开后不久。。。”那座柚木地板百年建筑,瞬间被大火吞噬,倒塌。先施公司大楼从此成了历史。

长堤人!我从他们那里听到过陈济棠,李济深,刘邓大军,陈谢兵团,朱可夫,还有在空中会转弯的炮弹(导弹)。从他们那儿,我们手手相传过《林海雪源》,《红岩》,《格列佛游记》,《欧也妮葛朗台》,拜伦,普希金;看过《无名女郎》,《意外的归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民国廿二年宣纸版《故宫藏画精选》。我至今仍不知道,洋楼那高老头,是哪位民国才子;但大家都说,嫁给巷里阿亮父亲的,是一位曾经的绝色佳人。。。

长堤人!有多少亲情,悲情,歌声,哭声。这一天,滂沱大雨倾泻十里长堤,她一路护着我到学校,从此我是一年级学生。她,一字一句,在昏黄灯光下,教我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那一年,她十五岁半,这天,她站在渐渐远离洲头嘴的船舷,挥动着白毛巾,经风经浪地去那荒岛野林开垦橡胶树。岸边,成千上万的人,哭声连天。从此几近形影相吊的少年,挥动着手中小手帕。她是我姐姐。

城里名博主我冇醉写下篇篇少年趣事,捡禾穗,捉田鸡,抓田鼠,踢毽子。。。读来身同感受,仿佛闻到故乡的泥土,鸡粪与米饭香味!长堤,西堤桥下,是长堤人踢毽子玩耍好地方,或三,或五人围成一圈,让毽子久久地在空中飞来窜去直至踢毽人气喘脚软;或双打对垒(拉条横绳,挂件汗衫为网),踢,提,顶,挑,钩。。。俱往矣!

那些年,十里长堤大榕树下,棲身多少“地方主义”原东江纵队等南方干部,多少南洋归国青年,多少民国官吏散兵等。又从这里,走出多少青年才俊,舍命天涯,寻找棲身之所,在异国他乡建立自己的家,可谓“游子不幸有家归”。多少当年“偷渡客”,因“非法越境”惨死枪下,海里,途中。后来传闻周恩来界定属“非法探亲”,那些探亲“迷路”男女,得而幸免遭受劳改。

生于斯,长于斯,取于斯,亦感恩于斯。或曰:“胡不归?” 哈,移民是为了自己(后代)而牺牲自己(本人)。诗曰:人事风光各处异,心怀理想便是家。

古有渔翁盐亭外,引歌咏其手中竹篙:

忆往昔

绿叶婆娑

自归郎手

青少黄多

受尽几多折磨

历经几多风波

莫提起

提起珠泪洒江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