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孩子
(2014-04-10 12:06:39)
下一个
很多年一直摸索怎么适当的奖励孩子。说来容易,其实很复杂。如果孩子做家务就奖励,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1块钱,倒垃圾两毛钱,那就不是奖励,而是雇佣,孩子大一点,不稀罕这点钱了,甚至孩子不大,挣了钱没地花,也就不稀罕了,那事情就不做了。 如果只选特别的奖励,那怎么定义特别,就会给孩子不同的价值观。奖励什么,也要想一想。
常常跟儿子说,结果不重要,自己的努力最重要,但很多年都是奖励结果:做完了该做的事,考了好分数,比赛得了什么名次。。。跟孩子聊天,他总是说他的目标是比赛得什么名次如何如何。而老妈多吃的几担米告诉老妈,人能控制自己,管不了别人。人能掌握自己能掌握的,不能跟运气作对。所以尽量让孩子看到能力和努力在自己手里,但比赛结果不在。感觉孩子常常在这样要证明自己的压力之下。跟孩子反复强调了很多次要关注自己能做的部分,但收效甚微。
今年开始引入我的新奖励机制。学习上,是不是A 要看情况,如果得了A, 但有作业没交或晚交,没有奖励。如果拿不了A, 但作业都交了,考前复习了,还是有奖。当然,得了A, 作业都交了,也一样奖。可惜儿子至今没机会得奖。比赛,不管名次,到赛前一天,看准备的努力程度,如果好好准备了,提前发奖,没好好准备,第二天第几名都没奖。奖励什么,儿子说了算,只要不超过20块钱,或不超过两天的游戏时间就可以。
希望孩子真的理解他的天分从神来,不好好地用是渎职,但也正因为他的天分从神来,如果不是很出众也不是他的过失。最终,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就是好样的了。
兴趣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可培养一个有益的兴趣又是很难的,每个孩子是那么不同。
有时候看着孩子们,我心里挺着急,他们和我想的怎么那么不同? 这个时候,只能劝自己静下来,跟着孩子的节奏,因势利导的推。怎么推,往哪推,实在太难了。
可当父母的,就是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在他们迷茫懵懂的时候。
在我看来,兴趣甚至热爱是最好的催化剂。喜欢玩游戏,喜欢看小说,或者任何有爱好的人都不难理解,一旦做起自己喜欢的事,花多少时间和精力都乐在其中,根本不用监督。很多在某一方面做到顶尖的人也是对他们的工作很痴迷的,挣钱多少并不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更何况做到任何一个领域顶尖的物质报酬都不会少的。
当然多数人做不到把兴趣爱好和事业结合起来。他们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主要是由各种外界激励机制促成,比如奖金,名誉,地位。而一般的奖励机制是由结果来定的,比如GPA,各种竞赛的奖牌,工作业绩等等。当然不排除有参与奖,但是其分量通常远不能和以结果来定的奖励相比。从公司角度,虽然它们也想协助员工的个人成长,但是主要目的是公司的发展和业绩。所以出发点和目标与教育领域还是有区别的。当然在一些非常需要创造力的领域,有不少例子是给员工很大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追求自己的想法而不只是用物质激励。
回到学习领域,要学习出成绩,在智力水平给定的情况下,投入一定时间精力是必要因素,但是满足这个基本要求之上最后效果也可以相差很多。如果课程难度居中的情况下,只要花必要时间正常学生都可以拿到B,但是要拿A或者A+,就要看一个人的动力,对学科兴趣,对成绩的目标,先天能力和同学的水平。至于竞赛一类,还要看对手的强弱和比赛级别。很多人说“只要尽力就好”,问题是每个人对“尽力”的定义可能是不一样的。在花街工作可能每周60个小时也不算尽力,在中国重点学校高考生从早上7点学到晚上9点,一周六天学习也只是正常。最终每个人都要问自己,我究竟有多想达到我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多少努力是足够的?最后结果有多大不确定性?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我是不是还要追加努力,我所追加的努力是值得的么?我想每个人一生都会不断问自己这些问题,从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程度和价值定位。
对老师的评分方法,我没有发言权。好不好咱都只能服从。孩子哪门轻松哪门难,自己知道。他会自己调花多少时间。如果平时的要求都做到了,考试成绩还是差,我会帮他找原因,找帮助。不过,至今还没用我操心。
按道理,工作也应该是热爱才去做的,所以,不应该靠奖励。所以,公司都不该发奖金哈。
更何况老师在设计课程评分时,应该考虑到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所以学生在分配时间精力时也应该相应调整,比如一门课知识掌握好了,就不一定花很多时间复习,可以利用时间做更紧要的事情。如果一门课只看期末考试分数,完全没有平时的权重,那么老师的课程的设计不够合理。
奖励努力的愿望是好的,但是监督和执行有困难,因为真正的努力很难看到和量化。比如父母只看到孩子在桌前学习2个小时,他/她真正学进去多少却是观察不到的,是不是走神开小差更是没法察觉。而且时间长了会养成孩子磨洋工的习惯,只注重表面工作,不重效率和提高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