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57)
老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是老子入世思想的三个具体措施,是和其三宝“慈,检,不为天下先” 的原则所对应的,可以看作是老子实现其天下大同的思想方略。
《道德经 》第五十七章是这样写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字面上的意思是:“治理国家需要正大光明,应对战争要力求诡秘奇变,取天下者则必须以无事不妄作为原则。我是如何知道这些道理的呢?以下是我的依据:天下哪个地方忌讳越多,(人民自由越少,)人们就越困穷;天下哪个地方人们手上有兵刃利器,(就容易好勇斗狠),治安必然一偏混乱;天下哪个地方普遍推崇智谋巧计,就会出现很多奇诡异谋的事情;天下哪个地方各种法律命令越多,(人民越无法适从,动辄得咎必然会使人去钻法令的空子),盗贼也越多。所以高明的君主说:我不妄加造作,民众就会自然服从教化;我心静如水,民众自会纠偏改正;我不妄断专行,民众自会发家致富;我无欲,百姓自会质朴归真。”
老子这里的思想是非常清楚明白的,是教给人们如何从根本上看问题。 “以正治国”,就是慈,就是要人们有光明的大道可行,形成一个好的“万物自化”的大环境,这是既是结构体制上的要求,也是思想上的根本要求。“慈”就是说出发点要好,与人为善。为什么如此?因为古人认为天人合一,对人不善,就是对己不善,这个道理十分的清楚简单。搞不清这个就是逆道而行,无“正”可言。就如人所言,天使魔鬼只在一念之间。能不慎乎?
“以奇用兵”,是检的必然。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战事一起,毁人伤财,虽胜亦败,岂能长久?岂能乐之?所以老子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这道理小孩都能够懂得。秦皇不可一世,要创万代江山,结果如何?二世而亡。
“以无事取天下”,是不为天下先。再说一遍,老子“天下”的概念不是指今天所说的“国家”,是指广泛的人类社会,在哪个时代或许是指周王朝,或许更大。老子时代的“国家”,是部落国,大的数百里,小的数十里,而“天下”就是这所有“国家”的总称。老子认为在“天下”的各个君主,应该采取的管理态度是“无事”,不妄作,不生事,“以百姓心为心”,顺应下面百姓的要求自然而为,不去主动妄为生事。因为统治者总是喜欢自行其事,妄为把国家搞乱,自取灭亡,所以无为的君主因为慈爱有道,民众自然从道弃乱,前来投奔,天下归心。天下不取而取,不争而得。
老子提出的这“三项基本原则”也不是完全“玄”出来的,是有充分根据的。文中后面就是解释。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忌讳就是限制。 忌讳多,自由就少,万物就没有“自化”的空间。每个人最懂得自己如何生存,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发展生息。各人情况不同,如果君主强行要求民众只能按其规定的某种方式发展,就必然极大地限制了社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民众缩手缩脚,“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如何能不贫困呢?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民众需要的是柴米油盐,为什么会“人多利器”?根本原因在于混乱,没有安全保障。像文革期间,砸烂公检法,有些兵器库打开或被打开,很多人用“利器”来进行暴力活动的。“利器”越多,国家越是多战祸。当人们缺乏起码的安全保障时,国家能不混乱?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严格的语言文字的限制下,不仅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而且把语言文字也变成了“利器”。文革中和历史上各朝各代对文字的忌讳,以及由此造成的无数家毁人亡的事例,骇人听闻的文字狱,其影响和祸害,丝毫不在战争灾祸之下。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当人们崇尚奇技杂巧标新立异,比然会忽视人性。其结果自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们凭借着各自的能力去巧取豪夺,你来我往。伦理道德全成了指责他人的工具,能不“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认为治理国家是不能单纯依靠法律命令。法律命令是人为的东西,是人和人之间的强制服从的关系。强制执行,必然会使被执行者产生抵触反抗心理,不符合“万物自化”和“弱者道之用”的原则。舍本逐末,不从改善人心的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只是强调从外在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不是长久之计。法越多,贼亦越多。这里的“贼”“盗”,不仅是指违法的人,同样是指钻法律空子和利用法律空子巧取豪夺欺凌别人的人。这个世界无数肮脏的律师和无耻的法官难道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所以老子最后的办法,还是回归于一贯的“无X”,无思无虑无欲无为无身无患。[自大无人,患得患失,叶公好龙,均非真道士。]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都是庸人,所以经常自扰,有何奇怪?这就是“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