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阴阳”到底是个啥? 易经符号之“道”(2) 老几 两仪就是“阴阳”,我们以前比较东西方哲学“存在”时说过。“阴”指事物里面的看不见的东西,“阳”指表面的能看见的东西。现在我再说阴阳,前面的解释就不对了。读者朋友请记住,“凡是老几说出来的话,就一定是错的”。而且这话也不是老几自己说的,前人早就“不占而知”了。佛说“不可说”,为什么? 您肯定要说,老几在这里废什么话?故弄玄虚?非也。 不 管是现代科学还是传统文化里面,说任何话,做任何事,离不开前提和环境。这两者变了,以前的结论就不成立了。比如早上我去你家拜访。你请我吃东西,我说不 饿,吃不下,这时你家里人自己吃饭,没有问题。可到了中午或晚上吃饭时间,您还是自顾自的吃,就因为早晨我说过不饿。这事是不是就太过荒唐?早上老几说不 饿的话,到晚上来用,就一定是错。老祖宗这“相对论”,道理看起来简单,实际中没有几个人不犯糊涂的。 这 一节我们要说的是,“阴”“阳”的概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论”。“阴”是相对于“阳”来说,“阳”是相对于“阴”来讲;无“阳”就无所谓“阴”,无 “阴”也就谈不上“阳”。“阴”“阳”相互依存,互为其根。具体说来,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背为阳,胸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表为阳,里为 阴;来为阳,往为阴;硬为阳,软为阴;直为阳,曲为阴;强为阳,弱为阴;亮为阳,暗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动为阳,静为阴;雄为阳,雌为阴;等等等等。 “阴”“阳”是易之基础之基础,不可不详。依据是什么?“易传”里面说得清清楚楚。 (百度的说法:“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真是笑死人不偿命。读者看看上面老几列了多少种“白读(百度)”所谓的“两仪”?还号称“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拉大旗做虎皮,只能是贻笑大方。说明什么?没有抽象和归纳能力,再怎么“寻章摘句,皓首穷经”,也没有用。) 前面我们说了,阴爻阳爻的来历已不可考。但是爻的意思我们知道,“爻,交也”。于是我们推测阴爻阳爻的本意是用于“阴阳相交”,所以钱玄同,郭沫若等人认为,“—”代表男性生殖器,“--”代表女性生殖器。本身没有错,只不过是不全面而已。于是我们也就知道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意思了:人类繁衍之道,靠得是“—”代表的男性生殖器与“--”代表女性的生殖器相交。“所谓大道至简”,人类繁衍之道,就这样以“—”和“--”的“象”代表了。反过来,由“象”及“理”,由“理”及“道”,就可以知道人类繁衍之“道”。而后来这个逆过程扩展开来的思路,就是“象理”派预测的基础。 两仪说完了,再来说说四象。(注意,我们没有说“三”:-))首先我们得知道四象是什么。看看百度的说法:“四象的说法更多,如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金、木、水、火… ”这都哪儿跟哪儿? 四象就是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没有别的乱七八糟!(传统文化垃圾甚多,有些是不是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堆起来的?有人说,中国文化里没有清晰的概念。而说这话的就是中国人里面靠百度为生的大学问家(这里不单指兔子哲学家)。很多批判传统文化之人,既不知0和1(道德经),也不知234(易经),就敢大言不惭地批这个批哪个。中国文化垃圾这么多,您是不是先把批的东西弄清楚再说?) 两仪如何生出四象?着落在“爻”上。爻乃交也,阴阳相交万物生。四象的“生”法一句话可以概括:阴阴重叠称老阴,阳阳重叠为老阳,阳交阴处为少阴,阴交阳处为少阳。八卦的“生”法道理一样。具体的后面再讲。 附后 中国古文化里常用比喻的方法,其中又以暗喻最妙。这“乐趣”的代价就是容易引起歧义,特别是在没有多少背景读者不注意判断其中的逻辑联系的情况下。 近代尝试用科学理论来阐释易经意义的有很多。最普遍的大概是数学方法,以0和1的数字表示“阴”“阳”,进而以二进制表示卦象。我不反对这样的尝试。但是总觉得是得了数,失了“象”。笔者久不沾“易”,为了写本系列,随便查了查有关研究,已经有人谈论黎曼几何拓扑群。我多年前就看好这个方向,只是超出本人的兴趣和能力,没有什么体会好谈。 我喜欢用电学里面的高低电位来形容阴阳。“阴”低电位端,“阳” 高电位端,高低两端用导线一连,电流的“道”就在其中了。此为典型的科学上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里的阴阳转换明显,也体现出“道”的循环概念。 仅从道德经来理解“道”,在我看来是不够的。孔夫子从阴阳角度的补充更为全面。这是笔者个人的意见。愿听高见。 相关文章 易经符号之“道”(1) |
这里无趣,已发文到华博论坛。愿意讨论,到那里继续。链接如下:
http://chinese-bloggers.com/vanilla/index.php?p=/discussion/288/%E8%80%81%E5%AD%90%E6%9F%94%E5%BC%B1%E8%83%9C%E5%88%9A%E5%BC%BA%E7%9A%84%E6%A0%B9%E6%8D%AE%E6%98%AF%E4%BB%80%E4%B9%88#Item_1
“再一点,人的认识是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你的认知方向又错了,看来你是不会懂“为道日损”了。
这里提到的作者对《道德经》完全以字面来解,不重视和考虑其文化背景,是其解老的一大硬伤。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与别人不同,本人从不试图“真懂老子,我连自己都不懂,何况他人?!
本人关心的是老子通过《道德经》所揭示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可能代表的思想内涵和外延。别的什么正义信仰迷信统统不在我讨论的兴趣之内。
{为什么“柔弱胜刚强”?}
我所有的讨论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让你看慕容青草是因为他有专门解释“柔弱胜刚强”。这里不是要讨论[他(她)根本不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信仰,还说什么信仰的力量?不信,你给我下个定义看看?],所以说你是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你跑题了。
1、人间没什么正义,正义是一个西方宗教、哲学追求的幻觉
2、信仰=迷信
请你来反驳我吧?
1、老子只说柔弱胜刚强的案例——没有为什么,因为是事实——避而不谈与其相反的案例——也是事实。我在二楼就问了你“为什么”,也就是说他的这种逻辑是什么、如何成立?
2、青草拿老子的哲学应用到好孩子对坏孩子的抗衡。老子之道乃无为、不争。你说是不是牛头不对马嘴?
你若能找出这段话的毛病,我就回答你“为什么柔弱胜刚强”。
或者从下面
慕容青草文中说
[其中尤以第三十六章的叙述对柔弱的特点刻画比较清楚(第七十八章因为引入了水,所以容易使人将柔弱与水的特性联系起来而失去了对于柔弱的一般特性的注意)。 其实,柔弱与刚硬之间的对比是,柔弱的发生作用的时间尺度较长,而刚硬发生作用的时间尺度较短。但正是因为这个时间的尺度较长,使得柔弱有机会调动各方面 的潜力而为自己布局。因而,虽然当刚硬与一个具体的柔弱直接相碰时,比如用刀切豆腐,刚硬能够取得优势,但是,当对方整个布局成功,洒下天罗地网的时候, 只懂得刚硬的人便要吃亏了。而老子的第三十六章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论柔弱如何可以战胜刚强的;懂得下围棋或象棋朋友也一定知道一旦对方布局成功之后的利 害。因此,虽然坏孩子的占先机的行为在很多时候能够取得优势,不但在坏孩子与坏孩子之间的抗衡中,懂得柔弱胜刚强的道理的人能够占得更大的优势,而且由于 社会正义的柔弱的天网恢恢的存在,坏孩子的占先机的行为不一定就能为自己取得便宜。]
这里面有一个合理答案(的一部分),找出来也行。
想不劳而获?:-)
还是回到我的第一跟帖——你老兄再活51岁也不会真懂老子。
你有针对慕容青草的柔弱胜刚强发表意见吗?说你牛头不对马嘴有没有冤枉你?
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只有意见,没有论据,是在讨论问题还是给人上课?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显示水平? 我看不出这中间的高深,放在众人面前的恰恰相反,是无知和浅薄。阁下如有高见,尽可以直接摆出来,有理自然会向你学习。如坚持这种方式,恕老几不再奉陪。
那是一篇跟你一样牛头不对马嘴的文章,只顾说自己的理、一问三不知。他(她)根本不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信仰,还说什么信仰的力量?不信,你给我下个定义看看?
无知无为的问题很好,可参考"思考为了未来"俱乐部下面博文.
慕容青草:坏孩子的先机和柔弱胜刚强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2809/201306/1482.html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