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很多大陆人是通过了英国曼彻斯特“举旗风波”,知道了台湾歌手张悬。张悬的歌,慢慢听了一遍,基本上都是政治元素稀缺的歌曲。如果仔细考证一下她的身世,还是来自深蓝世家,她认同青天白日满地红,情有可原,对得起“家”和“国”两个字。如果回放当天的录像,现场并非网络所渲染的那么激烈对立,而且有着麦克风优势的张悬,表达了很多想法,大陆学生声音自然被淹没了。
张悬之后发表的网络自辩,小小总结了她的爱民国爱台湾意识,属于小清新系列,与她的词曲创作风格一致,又比一般到大陆圈钱的台湾艺人要有思考深度。两者结合,使得她在大陆处境会有点被动,因为小清新的受众不是大陆社会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对她支持不足,而艺人的思考深度,又常常招致更多爱较劲的公知式的学理分析,比如在下。一旦陷入这样的媒体泥淖,会让她的处境更加复杂,但愿舆论适可而止。
其实,张悬的台湾身份意识已经是温和的,现在举的还是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而不是另一面白底绿岛旗。退后一步,当年毛泽东的头像还曾在这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之下,周恩来的帽子上是一颗青天白日徽章,身居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副部长一职。
只不过形势变化快,大陆的崛起,旗子里的红颜色要占据更大的份额。与台独观点不同,统一台湾的政治诉求,在大陆有一个非常主流答案,而在海外,大陆的观点、声音和逻辑其实还是相对弱一点的。在海外,不管大陆人,还是港台华人,统独议题都会遭到挑战,而不是一边倒地有个明确答案。这点大陆必须意识到,大陆的留学生也要学会面对类似的挑战。还好这次有了网络和讨论,让人看到了这个问题。
最有意味的也许是,张悬事后回应的“旗帜,凤梨酥,高山茶,台湾米和繁体字”,这样的叙事方式,显示了一代台湾年轻人的身份意识。这种意识和文风的代表性人物,应属龙应台女士。龙女士多年来对大陆和中国政治文化的批评,更多是以推崇台湾的价值观为目标。
确实,大陆对于台湾价值观上尚缺乏多层次的了解,去了一趟台湾,回来之后,受了气,就数落几句导游,受到善待,就称赞“中华文化”疗效显著。其实,台湾价值观之中,除了中华之外,还有日本。只不过两岸设下的谈判桌上,中日文化因素无法拿到台面,更不敢去调和,于是台湾在政治上生成出一个台湾意识来,作为折衷调和的产物,避免了两岸激烈对抗,又可以抚慰普通人的心灵,以大陆为对立面,强化自己的优越感。但是,越来越多人的意识到,大陆今天出现的社会乱象,在台湾腾飞的年代里,都曾经有过。最近,海外广为传播的台湾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对台湾制度优越感的小小警示。
小清新的身份意识,可以给一代人某种安慰和自豪感,却无法给一个政治实体以安全感,最终是要点破自己内在矛盾的。在海外开放言论环境里,不仅统一遭到质疑,独立也并非是天生正确的。台湾人要问自己最终要走向在哪里?要成为一个两千三百万讲闽南话(台湾称之为台语)的国家吗?
其实,最敏感的还是台商,说话也老道很多。比如,最近郭台铭先生就抱怨,大陆没把台商当自己人。这种明批暗送的手法,远比小清新要计算得清楚,对未来也看得现实很多。
不要管那些給洗腦至殘的。
国际承认 ROC, 1912-1972,共 六十年
国际承认 PRC, 1972-2013,共 四十一年。
I love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