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药的思路发展中药是否可行?试着以米兰兄提到的治疗风寒感冒有很好效果的淡豆豉葱白汤为例(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845010.html),分析一下。
米兰说的风寒感冒与西医说的普通感冒(common cold)很相似,症状群对比如下:
西医,Common Cold(Wiki & Mayo Clinic) 中医,风寒感冒, 什么是风寒感冒(百度百科)
可以看出,西医的普通感冒症候群与中医的风寒感冒吻合度很高,很可能说的是同一种疾病。西医说的普通感冒由病毒引发,有超过200多种病毒可引发感冒,但不包括流感病毒。没有预防疫苗。西医称病毒侵入后1-2天就会出现症状,2-4天后症状最为严重,通常症状延续7-10天,自愈。
淡豆豉葱白汤成分(链接):淡豆豉10克(2大勺),葱白3-5根,生姜3片,黄酒少许。幼儿减半。
汤剂成分的药理作用(略去无关作用部分):
淡豆豉:乙醇萃取部分对呼吸道致病菌及其他常见致病菌均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
葱白: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蒜素、二烯丙基硫醚。对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有抑菌作用。
生姜:抑制真菌、细菌;促使发汗。
黄酒:含乙醇,增加油溶性物质溶解度。
从米兰给出的链接,以及上述成分的药理作用可以大体判断,淡豆豉和葱白是主药。
淡豆豉作用是抑制细菌。普通感冒起因是病毒,达200多种,通常是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容易被感染。淡豆豉可以治疗/预防感冒后的咽喉部继发性细菌感染,减轻病症。淡豆豉是黄豆发酵后的产物,发酵就是霉菌大量生长,代谢。霉菌往往会分泌出广谱抗菌物质,抑制细菌,抑制其他真菌,以便最大限度独占有限的食物来源。著名的第一代抗菌素——青霉素,就是真菌青霉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Penicillium nalgiovense )的分泌物。因此,淡豆豉有抗菌活性不奇怪。
葱白中的大蒜素和二烯丙基硫醚除了类似淡豆豉,可以直接抑制细菌外,小白鼠实验显示,二烯丙基硫醚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显著增加白细胞、抗体数目,脾脏和胸腺重量、以及骨髓成细胞活性。因此推测葱白中的二烯丙基硫醚会刺激提高机体抗病毒、抗细菌能力,促进感冒痊愈。而且大蒜素受热在油性溶液中可转变成 Ajoene (大蒜烯)。大蒜烯具广谱抗真菌抗细菌能力,而且比大蒜素稳定一些。
判断、猜测:淡豆豉葱白汤的主要效能是抗菌,尤其是咽喉,呼吸道;抗病毒是次要的,通过二烯丙基硫醚刺激增强免疫系统间接达成。这正适合普通感冒,病毒的毒性不强,只要控制咽喉和呼吸道的继发细菌感染,结合增强抗病毒的免疫力,即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对病毒毒性强悍的流感,因病毒毒性为病症的主要因素,淡豆豉葱白汤会效力不足,但对抑制咽喉呼吸道继发感染仍起作用。
至于葱白、生姜必须在5分钟以内煮好,否则效力大减的问题,赞同Tove网友所说,是成分的热稳定性问题。这是制药业的日常课题。比如葱白中的有效成分大蒜素,有文献报道,检测其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理性质在100oC温度下的稳定性,发现加热时间在3分钟之内,效果几乎不变,但是一旦大于或等于6分钟,药效几乎降低为零。这结果与米兰对该方治疗风寒感冒效果的观察完全一致。米兰发现辛味没有了,效果就没了。大蒜素,二烯丙基硫醚的特征就是有刺鼻的味道,刺激口腔鼻腔粘膜 —— 辛。这些物质加热时间长了,被热破坏,辛味和疗效一同消失,是正常结果。
大蒜油里的二烯丙基硫醚的含量很高,因此设想,以大蒜油替代葱白,很方便,更容易控制或增加剂量。或在服用淡豆豉葱白汤时加服大蒜油,对普通感冒应该效果更好。对流感,用大剂量维生素C、板蓝根、金银花,外加大蒜油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案。
上面分析所依据的各组分的药理性质,是中外药物研究人员从西医角度,用西药研究手段得出的。大蒜长期以来是研究热点,积累了大量的药理结果,而葱白含有与大蒜类似的成分,对理解淡豆豉葱白汤很有帮助。显然,从组分的药理性质研判方剂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机理,有赖于对组分药理研究的深度、广度、及其多种成分的叠加效应。药理研究可以加深对治疗机理的认识,对改进旧药方,研发新药,根据病情改变组成,扩展适用范围等,都会有帮助。很多药方的成分还没有相应的药理研究,当然不能对药方的效能做出药理解释,也不能据此说药方无效。药理研究的错误结论,也会误导对药方的理解。
中药发展的道路不会是唯一的 。能否以西医思路发展和改进中药?我认为是可行的,也是目前中国大批药物研究人员正在做的事。成功与否,最终必须由实际疗效来回答,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