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的博客

这一生,我们都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个人资料
正文

【专业鉴赏】藏友学习篇——收藏可以从瓷片学起zt

(2014-09-10 12:59:18) 下一个

前两期我们在《中国古陶瓷瓷片问卷调查》中阐述了瓷片在瓷器收藏学中的重要性:瓷片在初学瓷器收藏阶段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涉收藏领域的人,了解瓷器 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真东西,见实物。把眼睛养娇贵了,才能体会到陶瓷鉴定中真正的奥妙,读书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但是实际上手的感 受对于学习瓷器鉴定上来讲尤为重要。这是众多藏家的切身体会,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的通过瓷片学习才能真正学到瓷器的真谛。

 

下面我们通过瓷器标本学习,举例实战教广大藏友如何全面认识和了解一件瓷片。

图一为瓷片样本,这个瓷片的纹饰特征应该是青花留白缠枝并蒂牡丹菊花釉里红。虽然没有落款,但是其各方面特征都非常明显,综合看,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康熙时期的民窑瓷器。

 

那么我们在学习瓷片时,尤其是新手,该如何入手呢。那就需要学习者从实物资料的各方面特征来入手了。

 

下面,我们一一来说。

 

【图一】刚才说了,这个瓷片的纹饰特征是青花留白缠枝并蒂牡丹菊花釉里红,青花留白的缠枝花卉纹饰在清三代,尤其是在康雍时期,非常常见,类似的纹饰还有 缠枝人物,比如连生贵子等等,青花留白缠枝在明晚期开始常见于日用瓷器,到康雍时期盛行于世,在清中期之后,就不太多见了。首先,了解了纹饰特征和演变。

【图二】通过观察和触摸,发现这个瓷片的底部中心隐约有一个小乳突。乳突在元末-明早期的民窑瓷器中非常常见,到明中期成弘时期,就已不显见了,其后历代民窑瓷器均不多见,因此,乳突已经不再是民窑瓷器断代的主要特征依据了。

【图三】这个瓷片的足根处,呈现平切状,但平切中带有明显的折角。个人认为,这是康熙瓷器断代的很有效的依据之一,大多数这种足根修切方式均出现在康熙中 晚期,到康熙末期至雍正时期,其足根的修切方式已经不再是这种康熙时期常见的平切带折角的修足方式了,而被足根圆滑的修足方式所取代,比如常说的泥鳅背就 是在康熙晚期到雍正时期所流行。因此,个人的经验是这种平切带折角的足根修切方式是康熙中晚期的重要断代依据。但是足根平切的不仅仅在康熙时期所仅见,在 明晚期嘉靖时期这种修足方式就已出现,因此,基本年代推测在清早期。

【图四】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三个特征:

1、足墙内斜,清早期部分民窑瓷器的足墙均有内斜的特征;

2、 火石红,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修足内墙接近足根处,有不规则的火石红出现,淡淡的颜色,很是漂亮,有藏友说火石红到乾隆时期就没有了,其实,那是官窑瓷器 的特征,民窑瓷器至清晚期火石红也一直存在,而像这个瓷片中,火石红只出现在修足内墙接近足根处,在足根外侧胎釉结合处没有出现的特征,也只是在康熙时期 常见,明晚期和雍正之后的火石红特征是足根内外侧胎釉结合处均呈现火石红,但是,我个人认为火石红并不是瓷器断代的主要依据,因为相当部分的康熙精品瓷器 并没有火石红,因此,瓷器断代不仅不能绝对化,还要综合分析;

3、胎质致密,我们可以从这个瓷片中,发现其胎质是相当的致密,远不同于清中晚期民窑瓷器中疏松的胎质特征,如此致密的普通的民窑瓷器,只在康雍时期常见,由此可见,康雍时期制瓷水平之高。

【图五和图六】是跳刀痕的特征,图五是足墙内侧跳刀痕特征,图六是底部放射状跳刀痕特征。图五和图六的跳刀痕是隐约出现的,不仔细看,很难看出,这种特征 和明晚期类似,跳刀痕在民窑瓷器中也是贯穿于整个明清时期,只不过在巅峰的康雍时期,跳刀痕并不明显,甚至看不到,而到了清中晚期,跳刀痕又归于明显。

【图七】是旋痕的特征,不仔细看不是很清楚,胎内表的纹痕,数手工拉坯法形成的纹络最为明显。这些纹络均为手工旋转加工中所形成。纹痕态有多种:

一是宽道旋痕。痕宽大约一指左右,一圈圈挤挨,旋痕中部略凹。这种宽道旋痕并不一定布满整个胎内表,比如大罐,中、下部较明显,到上部往往变得不明显;

二是指纹旋痕,即是在宽道旋痕中还有丝丝紧挨密集的如发丝般粗细的旋痕,这是一种附于胎内表面极浅的细纹旋痕,其粗细深浅度因艺人工匠的指纹粗细而不等,或稍粗或稍细。和现代采用机器旋转加工中产生的如方便面条般粗细相挨的细条纹形象不同;

三是宽道旋痕明显,指纹旋痕不明显,或很浅淡;

四是只有宽道旋痕,无指纹旋痕;

产生上述纹痕的不同态,主要和艺人手指生理形态以及不同的操作方向有关(拉坯中手指的横竖方向会影响指纹痕的形成:有或没有,明显或不明显)。

【图八】是上面总结的底部各类特征的汇总。

 

所以基本可以判定这件瓷片为康熙时期的民窑瓷器上的瓷片!

From 广东瓷器拍卖中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宗阕 回复 悄悄话 这些图不太明显,换课题,您也蛰伏了?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众香界!
何仙姑 回复 悄悄话 收藏后慢慢对照学习。我家改造房子的时候地下出来不少的老瓷,不过没有完整的,我收起来一些。因为在原来紫禁城旁边存瓷器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年份。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我当年在颐和园拣了一块黄色琉璃瓦,上面有佛像,后来我让我侄子收藏了,现在还在他家。不过一起颐和园的佛像很多。记得有个塔,塔身全是佛,叫什么来的,忘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