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我们在90年代初抵达美国的时候,听到一个说法,就是你如果三十多岁了,又是学的在美国找不到工作的人文或其他不好就职的学科,你最好不要轻易到美国来,那是《北京人在纽约》热播的年代。现在近三十年过去了,当年20多岁来美国的有些年轻人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次我们在洛杉矶见到在南加州的大学做到正教授的同班同学,她说如今仅在美国做与心脏相关的教授微信群里,就达到500人满员的局面。想想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在1994年开始雇的几位从中国大陆来的教授,这些变化恐怕也能跟中国大陆的新楼相比。
我近期又常被家长问及什么时候送孩子来美国最恰当的问题,孩子在国内学得好的或不理想的,家里有钱的或中产的,都问这个问题。不知是否是受了我的这句话的影响:犹太人把美国首都当成了新的耶路撒冷,现在的中国人把纽约当成了新长安。美国从各方面确实令人向往,当年犹太人发现这里远沒有他们在欧洲遭遇的歧视那么多,中国人主要是考虑自己尤其是后代的发展空间。还是回到我的正题谈什么时候适合于留学美国:
首先,我反对盲目送孩子出来读美国的私立高中, 留学美国的时间绝对不是一些中介机构告诉你的越早越好。千万别以为你送孩子出来, 他们就会顺利学到美国的好的东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在中国学生圈里转,那是他们的舒适区。主要是孩子们太小,心智不成熟,并且马上必须面对可以想象的文化冲突。还有父母难得与孩子拥有的18年亲近的时间又会减少,这也是我们没有选择送儿子去东海岸最著名的住宿高中的原因,我不认为值得用Andover的人脉去换与父母的亲密时光。当然各人的差异很大,不排除在国内很早就开始住宿学校生活的高中生,他来美国后会比较容易适应。
从申请大学讲,你理应在孩子相当于美国九年级或十年级的时候送他们出来,再晚对于申请会非常困难,因为美国大学的申请在毕业班开始时就已经启动了。由于在美国私立高中需要有段时间适应,所以开始的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的GPA,对于优秀的学生都会面对挑战。加上美国高中的课程并不是为SAT或ACT做准备的,这些原因造成部分从美国高中申请到的美国大学层次,与国内好的国际学校特别是外国语学校相比,优势并沒有相像的那么大。正是因为美国高中不训练你标准考试,加上国内机构的宣传,造成很多美高的学生把宝贵的国内暑假时间,用于远赴北京和上海补习SAT或ACT上,这其实是相当短视的行为。太晚来读美国高中也很难使你拥有亮丽的课外活动,因为你需要时间交到朋友。九年级送出来舍不得,十一年级出来则操作起来比较难,这确实是一对矛盾体。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给美国私高一些功劳。最突出的优势是从美高毕业的中国学生在进入美国大学后,拥有更强的语言和文化的背景,更容易完成好需要较强写作能力的大量课堂内外的作业,所以他们在大学早期的课程中取得理想的GPA会比直接从国内来的同学更有优势。
第二,我是相当鼓励优秀学生从美国的大学本科读起的。大学本科是人生观或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结交终身朋友的时期。学生从这阶段开始会拥有完整的美国学历,英文带点世界风情的淡淡口音,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正是由于人脉的这层考虑,我们都不太推荐美国学生赴现在影响力不太给力的欧洲去读本科了。还是那句话:欧洲现在沒有任何一所大学可以与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匹敌,哈佛耶鲁以及斯坦福和伯克利就更是在如今的欧洲大陆难寻了。
第三,你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来美国读研究生院,硕士或博士都可以。你家里如果缺钱,你应该走申请美国博士的路,因为录取了是免学费并且给你生活费的所谓全奖。美国的好处是发放的奖学金对于美国人或外国人是完全相同的,这点与欧洲很不同,欧洲把学生分本国、欧盟、东欧或我们亚裔。现在已经与20多年前不同了,以前美国人不知道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第二医学院的区别。如今几乎每个研究生招生委员会都会有华裔教授把关,所以你在国内大学的名望会直接影响到你被录取的机会,虽然美国的特点是在各个阶段都会给你重新洗牌或开始的可能。
在这阶段留学美国,你同样可能在专业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极为杰出的可以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好的也能做到终身教授,但是缺点是你不太容易在美国结交专业领域之外的至交美国朋友。由于国家认同在此阶段已经形成,你会时刻游走于中美之间,读中文媒体远超《纽约时报》,好的和坏的海归都是出自这批人。这里面既有语言,更多的是文化的因素造成的。拥有美国博士的海归会更多考虑物质而非精神层面的东西,他们不太会像高中或本科在美国读的年轻人那样反感谁称帝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他们是谁能资助我,我就会忍受谁。一则是他们身负小家庭的重担,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专业领域之外的美国人文修养非常有限,他们也不可能像本科生那样选修这方面的课程。我前不久在加州专门挤出时间去见以前的学生,我鼓励一位在UCLA的工程本科生在这个阶段也不要忽视人文的课程,他说的很对:“我再不修人文的课,可能这辈子都修不到了。”。
最后,如果你觉醒得太晚,到美国从博士后做起,这是不得已的事情。这也不能全怪自己,因为各人拥有的机遇各异。那么你在美国的职业生涯应该糊口没有问题,生活也会不错,但更多的指望则是自己为家庭和后代的前程铺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会使你很难做到比较好的美国大学的正教授之类的职位,你起笔或说话都会明白:组装动词正确的英文句子有多么难,更别提拥有幽默感了,所以如果有可能你应该尽可能不要在国内读到博士。这也相应给出了一个鉴定中国大学水准的标准,那就是从中国名牌大学或科学院毕业的博士或博士后,他们有多少人能够成为美国相当水准的大学教授,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今后中国的发展。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观感,各阶段的例外都会存在。
现在大学里很多国内读完本科拿全奖出来的读Master的80-90后小留,INTERNET让世界和20年前不同了,中国和国外的距离并不大,这样的小留都是都是一流的,老外和二代小孩根本不是对手。
也有见过50多岁出国,54岁在国外做主工程师的大牛中国老伯。中国地大物博,这个真不好说。
---这是百年前的人说的
我给雅美先生文章补了一下留学完后的一个续剧:)
我的小孩们的同学好友中,中国来的几乎都是在美国读完高中的。可能是人文教育,彼此认同多一些。我问过一些高中毕业来美国读大学的孩子们,她们感到仍在中国学生圈内,很难融入美国其他种族学生群。彼此礼貌,但是难以深交。我困惑,因为这代人看电影小说,流行歌曲游戏,都差不多了。
现在来读博的就五花八门了。医学院毕业的,多不需要出国读生物学了。只是两年进修,回国晋升。中国医生的工资收入,主任级别的真的很多远比美国医生高,甚至很多。学计算机的,在中国工作机会很多。我知道几个来美国读音乐、比较文学博士的。现在学金融太多,在美国不好找工作。论这些人的人文程度,取决于是否爱读书。现在中国已经没有什么好的文学作品,只有每天读英文的文学和传记了。
在美国从本科毕业,读博做教授是稳定安宜的生活,没有风险。但是生活还有许多职业很不错。我邻居40岁刚出头,从UPS 退休了,financial free.
十几年前我在一个小型朋友聚会,看到平时极有权威的系主任,与一个知名企业的相当高位置的人士(夫妇哈佛毕业,世家出身)聊天。系主任唯诺恭敬,尽管系主任美丽的意大利太太善于周璇,那情景我感触颇深。我对先生说,这是资本主义社会,钱有魅力呀。不久一个多年的美国朋友脑袋浆糊了,约我一起去开生物科技公司,我就不犹豫地跳进去,进入了另外一个很好玩的世界,认识了很多的人。
我的体会是人文最重要。无论什么专业,我们是与人打交道,语言沟通。人生学无止境,永远不夠。还有仅仅追求金钱,人的路会越来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