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国那些人和事(2)

(2013-01-29 09:30:14) 下一个
       说到四大家族,我很怀疑。谎话重复一千遍,不信也得信。我父亲有一次到庐山参加记者招待会,宋美龄发表完讲话,我父亲站起来问四大家族怎么贪污腐败,宋美龄驳斥他,弄得满场记者都低着头不敢坑声。不过 后来蒋 夫人对我家里人还是很好,很和善。 蒋 夫人非常了不起﹐她活到一百多岁,就说明她不是整天算计勾心斗角的人。抗战期间, 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九日 , 蒋 夫人宋美龄代表国民政府到美国求援,对美国国会做演讲,浩然正气,自信从容,举止高雅。她的风采当时倾倒美国国会,演讲之后,全场起立,掌声达四分钟。当时的国会发言人把迎接宋美龄到场那天誉为美利坚骄傲的一天,赞美中 国第一 夫人是地球上最杰出女性之一。美国有人评论说: 蒋 夫人在国会大厦驻足三小时,是美国历史不能缺少的一 页,也是一个世界性事件。

       再说宋庆龄。父亲生前是宋庆龄基金会的常务理事,老爷子过世之后,我们兄妹从美国回北京,受到宋庆龄基金会邀请,到宋庆龄故居去访问座谈,宋庆龄故居的园子很大,在北京后海,以前是纳兰的王府,可是宋庆龄住的房间确是相当简朴,我们去看,不能相信她在那里接见外国元首。我想,以前在国民政府做过官的人,大概怎么着也贪污腐败不起来。被归做四大家族之一的 陈立夫 先生,跟我外祖父很要好。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从重庆搬回南京,我外祖父拿着中央日报的搬家费,一家六口,到了南京,租好房子,就分文没有了。正愁中饭没着落, 陈立夫 先生走进门来。他到新街口办事,听说陶希圣刚搬到这里,就来蹭中饭。外祖母没辙,只好炒两碗蛋炒饭打发。陈立夫退休来美国,怎么个活法?开养鸡场。吃 蛋炒饭,开养鸡场糊口,像是四大家族干的事吗?

       我的外祖父是蒋介石侍从秘书,国民党中常委,中宣部长,中央日报董事长,可以算高干了。刚到台湾,不管多大官,中央党部和《中央日报》都不分配住房。外祖母自己出去找房子,在台北新生路和信义路买了一处小宅子。那时候这个地方只有一些日本式小洋房,空空旷旷,价格便宜,不像现在这样高楼大厦。买了房子,到《中央日报》去申请家具,只领到一张吃饭桌子,四条桌腿,上面架个木板。加四把折叠木椅,不够五个舅舅每人坐一个,更没有外祖父的坐处。外祖母只好自己买回两个书桌,四把椅子,让舅舅们勉强能做功课。五个舅舅上学,每天中午放学回家要吃饭,时间紧,饭量大。外祖母每天出去排队买米买菜,经常来不及,只好买些面粉,回家煮面条。后来 王惕吾 先生听说了,不忍心,送两袋米 来。外祖母买个大瓦缸存放,搬家几次,大瓦缸一直保存着,没有碰坏,为了留做纪念,舅舅们至今还感激 王惕吾 先生,时常对我们讲。

       再看民国的学问家教育家胡适、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梅贻琦,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叶企孙、钱学森、华罗庚,都是民国造就的人材。还有艺术家赵丹、白杨、梅兰芳、马连良、吴祖光、新凤霞、红线女、常香玉,文学家鲁迅、巴金、徐志摩、朱自清、曹禺、沈从文、张爱玲,美术家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总而言之,大家扳手指头数数,从民国时期之后,六七十年过去,到今天,有哪个中国艺术家、文学家的成就,能够超过这些人。连说相声的都没一个比得了侯宝林。

       听说去年海外作家回到福建参观林语堂故居,想想林语堂那时候,民国时期,不管他写什么,都能出版。这道理挺简单,先要能出版,才能出大师。我有时候琢磨如果莎士比亚、狄更斯、雨果、托尔斯泰生在中国,会怎么样?如果生在民国时期,也许还有点戏,要是没生在民国时期,那就栽了。林语堂要不是活在民国时期,他绝成不了大师。还有张爱玲,不枪毙就算她走运,还想出书?巴金、曹禺、沈从文、老舍、钱钟书、茅盾,离开民国时期那个环境,又活了好几十年,可是怎么样?

       要说民国人物,头一个当然是 孙中山 先生。前两个月过双十节,丹佛英文报纸登一篇报导,说中国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孙中山正在丹佛为民国革命募捐。他在博德演讲,接到革命军电报,催他回国就任大总统。孙中山急忙动身,坐了一个月的船,才到上海。我读了之后,才知道丹佛跟民国还有这么一段缘分,挺震惊。我们实在对民国历史知道得太少了,必须赶紧补课。

       孙中山之后,早期民国最重要的人物是袁世凯。不管后来人怎么评论袁世凯,骂他卖国是不尊重历史。袁世凯做总统的时候,日本为窃取在中国的利益,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袁世凯绞尽脑汁,动用各种手段,並向外界透漏日本要求,争取民众支持。先后历时三个月,谈判25次,逼迫日本两次修改要求。日本提出最后通牒,用支持革命党发动战争威胁,袁世才答应了日本的修正案,签署其中关于山东和南满的两条,这两条都没有丧失中国主权。这些史料原件据说还保存在天津博物馆内,有案可查。但是至今还是有媒体继续编造袁世签署二十一条的谣言。民国时期的政治领袖﹐至少不卖国﹐而民国之后很多人连这条底线都保持不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