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句中国的“蛟龙号”
我首先严重声明我是100%的、绝对的、必须的外行!
但是我还是要先说几句啥是科学,嘿嘿
科学这玩意儿,本来在西方也是当宗教看的,是宗教的一部分,开始也是从教堂里生出来的嘛,当年生产里低下,也只有教堂养活了一些闲人。
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西方是把科学跟民主是一起推销的,“得先生”和“塞先生”这一对儿先生把反对一战后代表西方主流的“巴黎和会”的“五四运动”都给绑架了。
二个明显的现象就是西方市场价值里科学是没有知识产权的,科学论文和科学书跟圣经一样是送的,几个老中烤几个好莱坞的碟宣传西方文化都能让美国总统跟中国政府急。
但是呢,量变到质变,老中对“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都背了几千年了嘛。
当然啦,科学还是必须跟技术相结合滴,技术与科学不同,技术可是有知识产权滴,科学是公开的,还是到处讲学的,技术是保密的,还是封锁的。
这里,言归正传,我就说几句中国的“蛟龙号”。
现在,公开的数字是中国的“蛟龙号”下潜了7000多米。而且好象是同一个“蛟龙号”从5000、6000、6500等等等等一路走过来的,7000多米还有好几次,这一点在技术上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比7000米更重要,这个我最后再说。
当然了,最后我还要猜一下军事价值,嘿嘿。
有人“有一句说一句:单从技术上讲,“蛟龙”号并非下潜能力最深的载人潜水器”,他说,“中国人不怕死,敢把设备的能力用到极致。鬼子们却不敢,设备提供7000米的能力,他们最多敢干到5000米了不得了。大概鬼子们更强调“安全第一”吧? :)”
这里有一个下潜“能力”的概念,我后面说说设计能力与实际能力。
既然“设备提供7000米的能力”,那到6999米就应该是安全的,因此到6999米就应该还是“安全第一”。
当然了,如果你不相信你的“设备提供7000米的能力”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说理论设计和制造工艺还是试验检测等等等等都证明你的“设备提供7000米的能力”的话,可你还是不去6999米,那就不是你怕死或“安全第一”的问题了,而是你不相信自己的理论设计和制造工艺和试验检测等等等等,也就是说你不相信自己的科学技术。
那么,为什么你不相信自己的科学技术呢?
当然是你的失败告诉你的啦,反正不是你的成功告诉你的。
再说不怕死,其实说什么“中国人不怕死”是愚蠢的成见加自相矛盾的看法。
中国人不怕死吗?你是中国人吗?你不怕死?
谁都怕死!
说不定中国人还比西方人还更怕死也说不定哪,因为众所周知西方人比中国人的冒险精神强嘛!
说什么“中国人不怕死”的人其实还应该说那句跟“中国人不怕死”一起说的话,类似与“中国人舍不得东西”,嘿嘿
难道如果中国的“蛟龙号”下潜7000米死了人的话,“蛟龙号”那些设备还可以完好回来吗?
说“蛟龙号”的时候拿什么“中国人不怕死”说事儿的人给说说看,中国人怕不怕丢设备?
所以,怕死只是怕的一部分,其实是怕失败,就算中国当官的不在乎失去那些下潜的人们的生命,他们也怕失败。
就算那些下潜的人即便是自己不怕死也有父母亲还有老婆孩子,中国当官的还怕丢设备哪,忘了?
再说这些人也不是街上随便拉来的,即便是他们自己不怕死,中国当官的也不想失去他们,自己的兵嘛,而且还是数量有限的几个好兵。
这是我从微机百科抄来的:“2012年6月24日17时41分,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与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7000米新纪录的3位潜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分别在太空和海底互相表示祝贺和问候。”
如果我他们6人差不多是同一级别滴,你同意吗?
谁还要拿什么“中国人不怕死”说事儿?
现在说设计能力和实际能力
设计能力不等于实际能力应该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实际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能力是需要实践检验滴。
具体到深海潜水器,当然,最好是可以在陆地上建造可以产生若干米深海底的压力和温度等等条件的什么试验“舱”,然后再把你的潜水器放进去试验。
中国有没有这样的试验“舱”?
我不知道!
中国的“蛟龙号”在下潜7000米是不是在这样的试验“舱”里试验过?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蛟龙号”的各个零件的设计指标是必须满足的,这些是可以通过试验检验的。
但是,无论如何,即便是有试验“舱”里的模拟,模拟也不等于实际深海潜水。
因此,设计能力是必须通过实践检验滴,我们都喜欢改革开放,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嘿嘿,理论设计不是标准。
我没见过中国的“蛟龙号”,当然不知道她的下潜过程和操作程序,特别是安全性的判断逻辑,也就是说我不知道“蛟龙号”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数据决定她的安全状态是否良好,也就是说决定是否继续下潜,最后一路走到7000米!
但是,我知道“蛟龙号”下潜到7000米的过程就是对她的安全状态的不断的判断,然后决定继续,最后一路走到7000米的过程。
网友们,我前面说了,“蛟龙号”的各个零件的满足设计指标是通过试验检验的,但是,把这些零件组装成“蛟龙号”,然后“蛟龙号”达到设计能力就是系统工程了。
“蛟龙号”的设计潜水深度为7,000米,因此,“蛟龙号”下潜到7000米的过程就是对她的设计能力的实践的检验过程。
所以,我以为对“蛟龙号”在不同深度的安全状态的判断是了不起的技术。
现在,我说同一个“蛟龙号”从5000、6000、6500等等等等一路走过来的,这一点在技术上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比7000米更重要,因为这里涉及大家众所周知的材料问题,当然还有整体设计和组装工艺问题。
整体设计、组装工艺和材料经受同样的考验,只说材料,任何材料都有使用寿命,差不多就是使用次数,用一次就少一次,每一次对材料的使用都给材料带来某种程度的损耗或疲劳,特别是下潜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深海下潜又是一个慢长的过程,大家可以想象组成“蛟龙号”的材料在下潜到7000米的过程中是要经受相当长时间的考验的,第六次7000米级海试差不多9个小时。
这是我从微机百科抄来的:“北京时间6月30日5时23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被布防入水,开始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六次、也是全部海试中的最后一次下潜试验。9时56分,“蛟龙”号到达今天最大深度7035米,并坐底。下午14时33分,“蛟龙”号浮出水面,完成了中国“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全部试验。”
最后我还要猜一下军事价值,嘿嘿。
整体设计、组装工艺和材料的军事价值是显然的,对“蛟龙号”在不同深度的安全状态的判断方法同样有军事价值,特别是对于发展多次和长时间使用的无人深海装置和保证它们的可靠性。
我如果记得不错的话,普通子弹在水里的杀伤里只有几米,所以,深海装置潜水越深也就越安全。
潜水装置、船还有潜艇都是一样,虽然它们要承受压力,但是它们最怕压力差,嘿嘿。
最最最后,我必须说,必须的,不管知道不知道我也必须说: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台湾、南韩、等等等等国家都比中国先进十万八千里,就是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的距离,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