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
我常听人说,小猫养不家。意思是,不管主人对猫再好,小猫对主人不会有感情,对家也没有留恋。所以家里养有猫的人,若要离家外出多日,只要找人给猫定时喂水喂食,让猫饿不着就行了。不过,我最近发现,猫并非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无情和愚笨;猫看不见主人,也会表现出孤独、难过。
我家小猫今夏刚刚一岁。平时,我早上起来先要先要拍拍小猫的头,再给它喂食,然后小家伙跑到后院里玩一会儿。有时不见它回来,我只要一开门,叫一声“咪咪”,它立刻从什么地方串出来,抬头看着我,娇滴滴地“喵”一声,便乖乖地回到家里。我白天看书写作,小猫总喜欢跟我挤在一张椅子里。有的时候它会静静地躺卧在旁边的地毯上,陪着我。我预备晚饭的时候,小猫趴在凳子上一动不动,看着我忙绿,但当我把饭菜摆到桌子上的时候,它会一下子敏捷地跳到地上,对着我“喵喵”地叫起来,那是告诉我:我也该开饭啦!
小猫就这样一天天成长,模样一天比一天可爱。
我去中国之前,托付女儿照顾小猫的饮食。我知道,虽然女儿只有下班才能回家,且年轻人在外的活动多,但女儿会按照我吩咐的去做,小猫一定不会缺吃少喝。不料没过几天,女儿开始给我发短信:“小猫瘦啦!”“小猫不好好吃饭。”“小猫无精打采。” “我给小猫买了猫点心,它也不吃。”我心急地问怎么回事,女儿回信告诉我:“小猫很孤独。”我心里正着急,女儿又发来消息:“小猫现在彻夜不归!”女儿还调侃道:“小猫现在成了野猫啦!”
我还没有发现有谁研究留守小猫的问题。但我知道许多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对留守儿童的现象和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对于在北美的华人移民家庭,留守儿童应该就是那些被送回老家,交给祖父家养育的未成年孩子。这些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在情绪上往往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出柔弱内向、自卑孤僻;最后像我家小猫一样,在行为上产生厌学、逃学等现象,有的甚至误入歧途。
尽管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也有许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但不少的年轻父母仍然坚持把年幼的孩子送给家乡的祖父母代养。为什么?因为生存和工作的压力,以及要完成学业的压力。我在中国城的一个饭店里遇见一个尚在哺乳期就将孩子送回去的年轻母亲。她对我说:“实在没办法,我每天打工十几个钟头,哪还有精力照顾孩子?”另一个正在攻读博士的年轻妈妈告诉我:“必须赶紧完成学业,要不然以后没有了机会,会被社会淘汰的。”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年轻的父母们在决定让他们的孩子成为留守为儿童的时候,并没有考量对孩子身心成长的利与弊。他们以为趁年轻积累足够的财富,给孩子的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他们没有想到孩子的感受,真的以为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明白父母的苦心。这些父母不明白他们在为短期的好处,用孩子一生的精神健康冒险。更遗憾的是,他们也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我的小猫算是幸运。我度假回来后,我那“彻夜不归”,瘦成皮包骨的“浪子猫”重新感受到它失去的爱,开始吃吃喝喝、蹦蹦跳跳;皮毛又渐渐光亮起来。留守小猫也会孤独的话,留守的孩子就更别提有多么孤独!在短期内,把孩子留给祖父母代养不会造成大问题,但长此以往,还是不值得冒这个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