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年年遭人骂,年年收视高。从当年的倍受喜爱,到今天的这种状况,首先要从历史变革的角度来看。
央视的春晚始办于1983年,想想那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吧,何况头炮就打响?我相信很多人至今还记得王景愚的《吃鸡》吧。哎,这倒提醒我,哑剧这种形式已经很多年没在春晚上出现了。之后也有不少拳头产品,比如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系列(远胜现在许多小品)等,于是春晚形成品牌效应,一年年这么办下来,就成了所谓的新民俗。随着国门进一步打开,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世面见多了,欣赏品位和要求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相反,艺术创新是件非常难的事,形式题材还加上演员重复之下,容易惹人生厌。
再说说央视。春晚成名后,野心跟着涨,不断赋予更多的政治含义,不断地想做到面面俱到:国内的、海外的、老的、少的、南方的、北方的,戏曲、杂技、魔术,样样俱全。想起去年春晚的主题叫“盛世大联欢”,我就要作呕。什么叫盛世?中国现在还有很多边远地区的人民连饭都吃不饱呢,何况现在城市贫民数量也有增加的趋势。都说中国变化大,也就是大城市硬件方面的,主流的意识形态,比比你出国前,有什么大变化吗?面面俱到的出发点也是Ironic,比如你放戏曲节目时,就失去了我这个观众。要我说,只要节目好,形式重复又有什么关系?
但是说到具体的主创人员和演员们,我可绝对没有轻视他们智力的意思。他们都是现在国内一流的演艺界人士,同时也受到一些制约,可能不能发挥最大才干。举个例子,姜昆若干年前到欧美转了一圈,回国后谈到相声的没落,他说跟国外同行相比自己没有自由开政治和性的玩笑就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是啊,一个不能自由思考的民族,创新的能力有多大呢?所能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水平又会有多高呢?
所以06年央视的春晚,是一台主要由内地的最好的演艺界人士在现有条件下可能办出的最好水平的联欢晚会。如果你觉得,拿央视的春晚跟港澳台或者欧美的综艺节目比,水平不够,前面说了,技不如人后面其实有很多的原因。辩证唯物主义不是说了吗,是人民创造了历史,大陆人民选择了自己的执政党,选择了现在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就不能怨天尤人了。
就我个人而言,今年的春晚,最大的亮点只有一个,就是阿宝那一嗓国宝级的陕北高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