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我鼻青脸肿的摸到城里来了

(2012-05-24 07:06:48) 下一个


今天起在主题边上打个括号,叫“小资不宜”,再警告一下“80后慎入”。因为这个系列有越写越土的嫌疑,小猪老牛野兔子什么的,跟现代生活格格不入,恐怕有些桶子读了改变肠胃结构,到时我只负一小部分责任,大部分由本版斑竹和小资及80后自己承担。

当然,如果你洋荤过多,生活里甜蜜得过了头竟然找不到北,或者好奇心极端浓烈,就想简单的看一看一个人究竟能土到哪种程度,那么你就找对地方啦。我现在就先告诉你一个,免得你有所狐疑。

好像是大三的时候,我从北京放假回老家,因为坐火车到山城已经很晚,就只好到一个刚认识的女孩儿家,住在她家的厅里。半夜,我的脚在睡梦中碰到了冰箱,冰箱就突然运转起来。我大吃一惊,以为自己弄坏了这个机器,好久睡不着。过了20来分钟,冰箱终于停下来了。我松了一口气,好不容易又快睡着了,机器突然又响动起来。我就一夜在不安中辗转反侧,觉得这回是彻底演砸了。

第二天我悄悄地观察她家人觉察没有,好像没有。我还是很负责地告诉女孩儿:我昨晚把你们家的机器踢坏了。她问啥子搞的?我就解释说你看现在它过一会儿就嗡嗡的响。女孩儿笑弯了,说要是它不响才坏了呢,响了几年了。

20岁才见到冰箱电视,丢不丢人啊。当年觉得还是有一点点儿。但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本事问题。我自我解嘲,说倒回去100年,人活一辈子都没见过冰箱。参加了今年在奥兰多迪斯尼举办的SAS全球论坛, 还真是见证了我说的话。邀来的一个主题演讲者专门讲冰箱的创新过程。在100多年前,还专门有一个生产冰的产业:把土地挖一个池子,秋天往里灌水(就像流年一样),等冬天冻硬了就立马收获。然后制冰者把冰块切割了,装在大船里,从北美运往印度。在运的过程中,冰已经化掉一半,但到了印度还是能挣钱。这个制冰产业后来由于海上交通的发展变成了收冰专业,专门切割海上的冰块。然后又经历了几十年,冰箱的模型出来了,家庭产冰基本替代了收冰专业户。技术发展了, 一个产业消亡了。

这个故事除了证明我确实是土人以外,还证明土也是相对的。就像今天穿棉布,倒回去30年就认为那个土啊,要穿化纤的确良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还有食品,黑五类知道吧?就是黑米黑麦什么的,我们那个时候都吃过,但是当成穷人的伙食,今天据说最有营养。小时候听说有钱人家吃白面,我们只有吃全麦粉。靠,等我好不容易混到可以吃纯白面了,牛人们又说全麦粉其实最好啊,而且最贵。以前住在山里,老师告诉我们城里面有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站在楼顶伸手就能摸到老鹰腿儿,往下扔个球都要落半天;等我鼻青脸肿的摸到城里来了,人城市的又往乡下走了,还时兴农家乐,说大城市才是土人涅。总而言之好多事儿我都搞不懂,这就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吧。不对,有个老家伙还说过: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有一点儿需要补充一下,我当年踢坏冰箱的女孩儿她妈,成了我的马英洛。那个女孩儿就在我的院子里,成了地地道道的村姑。这个冰箱典故成了我是土人的经典象征,估计得代代相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眉子- 回复 悄悄话 老兄,把你的博客加了书签,以后就是你的粉丝了。第一个啊,报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