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收到一个大公司HR电话,安排phone interview。我把它安排在这周一,想着这样可以利用周末好好准备一下。从名字看interview我的会是两个印度人,立刻就感觉不大好了。
周末老公带孩子出去玩,我留在家里,赶紧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用功。感觉准备得还不错啊,想到的都看了一下,而且我想我的职位是architect,应该主要检验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吧,interview大概不会问我那些能用Google查到的名词吧。可是到了interview,除了聊些有的没的,我准备到的技术问题一点没问,倒是冷不丁问了我两个名词,我竟然都答不上来。太失败了。然后,其中一人问我“你对我们有什么问题吗?”,这是要结束interview的节奏啊。我说:“我就是想说,没有人什么都知道,尤其是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我的特长是热爱学习,而且可以学得很快,上手很快”。然后他问:“那你最近学到什么新技术?”。恰好最近在自学大数据,就把心得说了一遍。那人说:“啊,很好”,算是最后挽回了一点点吧。
虽然感觉不是很好,不过第二天还是硬着头皮按惯例给他们发了thank-you note,而且特地提到已把昨天没有回答好的问题学习了一下,表示一下自己positive的态度。死马当着活马医吧。
这次看来希望不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本来心里还有点侥幸,希望第一个interview就拿下,看来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也检讨了一下自己最近这两三年来不思进取,太lay back,不进则退。
在资本主义社会混饭吃,就是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否则到最后只能没饭吃了。
写得真好
由于我在工作时(退休两年多了),曾经招聘过很多人。有高级管理人员,也有初入职场的人。面试最后,总会去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 其实这个问题后面,也是考验应聘者的一个渠道。
很多应聘者,在面试前,已经做了很多的功课。对公司的业务,竞争对手,发展前景,顾客群体等等,已经有了很多的调查了解。当被问到“有什么问题”时,有的人会借此机会,让对方知道,自己对这个公司已经有很多了解,而且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可以如何帮助这个公司进一步发展。即使是一个初级应聘者,都可以说:我对细节的关注,或者,我的人际交往能力,或者,我的领导能力。。。可以对你的公司有。。。的帮助。
另外,利用“有什么问题”这个机会,也可以表示出自己的职场“野心”。没有一个公司只想找一个本本分分的职员。好的公司都在找有潜力,将来能快速发展的员工。因此,这时可以询问一下公司本部门的业务前景(不是整个公司的前景,因为这些信息互联网上应该能查到),员工发展的机会(表示你有发展的愿望),等等。
中国人,或者亚洲人,比较倾向于表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公司一般不是找人来学习的,而是找人来解决问题的,尤其解决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的能力。所以,可以准备一些过去的实例,在各种可能机会下,表现自己的预见性,灵活度,解决问题,主动等等的特征和能力。可能比说自己的学习能力更加有效。
你说得很对:不进则退。即使有了非常有保障的工作,也要时刻让自己在本专业职场中站在领先地位。这也是你讲的,“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要拿公司外面的人才市场的标准不断衡量自己,而不是仅仅看公司内部的年度业绩考评。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说得太多了。若冒犯,请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