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堂

此一言堂非彼一言堂也。此一言堂,乃是万言堂中之一分子。无此一堂之言,便无百家之争。故君子“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个人资料
ShiMaQia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苏联依靠美援打败德军?

(2023-08-03 19:53:09) 下一个

先开宗明义地说一句,美国军援对苏联战胜德军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德军于1941年6月22号(星期天)开始进攻苏联,即巴巴羅薩行動。美国政府于同年11月7日认为苏联符合美国租借法案,开始大规模军援(之前已经有小规模军援,但微不足道)。美国开始大规模军援苏军时,进攻苏联的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

苏军是依靠什么战胜德军?当然是天时地利人和。

德军的闪电战初期很成功,利用它的装甲兵团长驱直入,分割包围,在开战后几个月内便抓了两百五十万苏军战俘,占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于1941年9月开始,十月初德军到达莫斯科外围。德军的第二装甲兵团很快包围了部署在莫斯科西边的苏军的第三军和第十三军。在莫斯科北面,德军的第三和第四装甲兵团又对苏军第19军,20军,24军和32军进行分割包围。结果是德军又抓了50万苏军战俘。至此苏军战俘累计已达三百余万。莫斯科守军此时只剩下9万官兵和150辆坦克。德国政府对外国记者说攻占莫斯科无非是探囊取物而已。

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莫斯科十月开始下雨,雨后下雪,雪后又下雨。遍地泥浆,无路可走。德军坦克的履带窄,而俄军的T-34坦克的履带宽,在烂泥路上德军坦克吃亏。等到11月道路坚硬时,斯大林和朱可夫早已经把驻守西伯利亚和蒙古的东部战区11个军30个师调到莫斯科,总兵力从9万增加到50万。此是天时助人。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关东军知道驻守西伯利亚和蒙古的苏军东部战区的部队已经急如星火地奔赴欧洲前线。但是关东军无力趁机进攻西伯利亚和蒙古,因为能打仗的关东军都已经调到中国的抗日前线,东北只剩下老弱病残和没有经验的新兵。所以与其说苏联依靠美国军援战胜德军,还不如说苏联依靠中国军队缠住日军主力而得以战胜德军。如果苏联东部战区11个军30个师不能从西伯利亚脱身西去,斯大林根本没有保卫莫斯科的兵力。

除了天时,还有地利。从柏林到莫斯科,一千九百公里。这样长的运输线,供应兵力数百万的机械化军队,自然是勉为其难。我们大家从现在进行时的俄乌战争中,知道用军火换生命的道理。军火供给少了,就得拿生命去填。于是德军在进攻莫斯科时损失很大。如德军精锐第七装甲师在开战之初(1941年6月22号)有14400名官兵,504辆坦克和装甲车和1866辆卡车。半年后只剩下5197官兵,21辆坦克和装甲车和200辆卡车。这样的损失,显然无法持续。

与德军相比,苏联的运输线很短。此时苏联已经在莫斯科以东建立了很多兵工厂和服装厂,所以冬天来临之际苏军有御寒的冬衣而德军没有。

天时地利以外,当然还有人和。德军抓了几百万苏军战俘,当然不可能自己饿着肚子把食物给苏军战俘,于是造成战争中规模最大的坑害战俘的罪行。苏联人民(包括乌克兰人民)本来就有保家卫国的传统,德军的暴行更使得苏联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老百姓宁愿自己挨饿,也要烧光搬不了的粮食,不能留给德军。德军原以为占领了乌克兰,便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结果大谬不然。

希特勒知道巴巴羅薩行動失败后暴怒,于1941年12月撤了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Walther von Brauchitsch)的指挥权,亲自指挥德军进攻苏联。大凡御驾亲征的,十有九败。所以我们中国老百姓最害怕听到亲自部署这类的话。希特勒听说德军飞机和坦克都缺油,于是挥军向南,想抢夺高加索油田,但被一个半乌克兰人[1]在斯大林格勒打得大败,德军由此一蹶不振。

希特勒在1945年看到大势已去,本来是准备向盟军投降的,但听说先来的是苏军,于是仓促决定自杀。日本天皇也同样害怕老毛子。本来在美国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天皇还是准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但一听说苏军消灭了日本关东军,正昼夜兼程向日本扑来,便立马决定向美国无条件投降。

结语1:美国军援对苏联最终战胜德国很重要。没有美国军援,德军肯定不会在苏联败得那么快,但终究还是会败的。

结语2:独裁国家打仗时往往有后劲。斯大林在军队的大清洗,杀掉了苏军中有经验的军官的大部,取而代之的是斯大林的亲信,形成一个专为独裁者服务的监管机构,于是苏军羸弱不堪。到了真枪实弹的战场,斯大林的亲信们或投降,或战死,或被士兵黑枪打死。当一个专为独裁者服务的监管机构在军队中消失之后,苏军的战斗力反而大大提高。官兵们觉得是为自己和心爱的姑娘打仗,不是为一小撮官僚监军打仗。1941年末到1942年初苏军的冬季反攻,大都是小部队各自为战,相机而行,不跟德军的机械化部队硬碰硬。这些无数的小部队随风而来,随风而去,无处不在而又遁迹无形,让德军进退失据,不知所措,败退数百公里。这和1812年俄罗斯战胜拿破仑很相似。库图佐夫元帅除了组织了Borodino保卫战外,几乎啥都没做。后来都是下面各部队打灵活机动的游击战,反而打得法军焦头烂额,溃不成军。邓小平的改革也是一样。给老百姓松绑,让那些官僚暂时靠边站,于是老百姓觉得努力是为自己,不是为某书记当护城河,于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只可惜好景不长。

[1]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总指挥是安德烈·叶廖缅科将军,乌克兰人。他的政委是赫鲁晓夫,其时任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算半个乌克兰人。斯大林让他到部队去做政委,算是监军,和邓小平做刘伯承的政委相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