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小园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个人资料
正文

闲话称谓

(2014-07-17 22:37:59) 下一个
Call me by my name--闲话称谓

早晨送完小孩去夏令营,想到应该去孩子的学校把下学期的书借来看看。虽然看不了几页,但比起纷纷送小孩在暑假学习下年课程的街坊朋友同事们,希望能让这自由散漫的心不那么惭愧吧。
到了学校,秘书刚把大门的锁打开。进去交了押金,拿上书,转身之前,秘书说,哎,xx暑假干嘛呢? 小孩的名字这样顺口地被几百上千学生的学校秘书脱口而出,我感觉简直就像在亲朋好友家里话家常一样亲切而自然。
于是不知n次又意识到,一个人的名字,称谓,如何称呼,其实还蛮有些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感觉。
西人的习惯自然是大都称呼人的名字。而我们的传统风俗则是复杂多样。不同的称谓反映出人的地位,感情,地域风俗,甚至文化演变。
印象最深的开始注意人的称谓,是大学时听作家张祖慰在文学研讨会的一次演讲。张先生一开始介绍他为什么用“祖慰”这个笔名。他说,其实那就是他的原名。因为他的母亲就是这样叫他的。听起来很亲切。
当时我听到他这样讲,简直就是英雄所见,甚是赞同。
是啊,当你听到别人叫你的名字,而不是连名带姓直呼,是多么美好的事。
称呼反映人际间的社会关系情感。家人朋友之间,肯定是称呼名字,小名或昵称为主,透着关系的亲密。多年前友人来访,正好本人的堂兄也在,言谈之间,兄妹自是以小名相称。事后朋友说从来不知道你的小名,真是血浓于水。
不同的称谓也因地域而别。在北京上海这样的都市,人们之间多以全名相称;在都市以外的地区,则多以名字相称。
年龄地位的区别是小张和老张的区别。一个“老”字,透着尊敬。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里,成为真是五花八门。先不说那些论资排辈血缘深浅的家族称谓,男女有别老幼兼顾,数不清。来不及掉书袋,顺手牵几个来:犬子小女,令尊令慈,内人外子,兄台贤妹,张老小王,李先生刘小姐,敝人贱内,。。。。。一大堆。
以前回乡下老家,祖母在照看信用社从外地来的会计的小孩。见了我说叫姐姐。我说怎么能叫姐姐呢。这个小媳妇年龄与我相仿,他的小孩该叫我阿姨吧。其实老家的习惯是辈份严格分明,因小孩的妈妈管我的祖母叫大娘,等于他就和我的父母同辈,他的小孩自然该叫我姐姐。这些年看台湾的电视,管未婚的年轻女子一律叫姐姐,以示她们的年轻,老太太也叫小燕姐,风俗真的变了。不过纯朴亲切的一面还没变,晚辈的人总是xx哥,xx姐地称呼着。
官场上呢自然都是处长,科长呀。记得刚工作时还称同事为老师,但很快就入乡随俗,老张老李的叫了。那时工作的单位无论高低尊卑,没叫过什么“长”的。大概算十分的民主平等。
西人就简单多了,但他的特点都是反射着平等,尊重和友爱。至少表面如此。比如说普通人以名相称,常常刚见面就说,请叫我的名字。一点不在乎繁文缛节。反映职场的严肃的,就直接用他的姓(last name)了。反映爱的,honey,sweet heart,baby。有谁会听到别人叫你honey会不高兴呢?
日常生活,工作中对一个人的称呼会有多大关系?应该很大。小孩子见了长辈叔叔阿姨地叫,怎能不令人喜爱。直呼大名相比只叫名字,哪个更亲密?有个极端的例子。某个电视剧中,有位中年女士要离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嫌老公一辈子只哎来唉去的,从来不叫她的名字。
所以,下次朋友见面,就称呼他的名字吧。长辈面前多用尊称。夫妻之间,就不用说了。。。。。。
祝你的日子充满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