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工业学大庆
完成初步工业化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最平稳增长时期。从表格中可以看到,从1971到1979,再到1983,实际经济增长线几乎和模型预测完全重合。直到1984,那一年是我们经历过的第一次大通货膨胀。但是就在这平稳之下,中国工业化经历了一场命运改变,完成了升级换代。秘密就在这个口号中。
年份 |
实际生产总值(亿元) |
模型预测生产总值 |
实际增长率 |
模型增预测长率 |
1971 |
2,457 |
2,256 |
7.8% |
7.5% |
1972 |
2,552 |
2,429 |
3.9% |
7.6% |
1973 |
2,756 |
2,617 |
8.0% |
7.7% |
1974 |
2,828 |
2,822 |
2.6% |
7.8% |
1975 |
3,040 |
3,045 |
7.5% |
7.9% |
1976 |
2,989 |
3,290 |
-1.7% |
8.0% |
1977 |
3,250 |
3,557 |
8.7% |
8.1% |
1978 |
3,679 |
3,849 |
13.2% |
8.2% |
1979 |
4,101 |
4,168 |
11.5% |
8.3% |
1980 |
4,588 |
4,517 |
11.9% |
8.4% |
1981 |
4,936 |
4,900 |
7.6% |
8.5% |
1982 |
5,373 |
5,318 |
8.9% |
8.5% |
1983 |
6,021 |
5,776 |
12.1% |
8.6% |
1984 |
7,279 |
6,277 |
20.9% |
8.7% |
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关于送呈《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致总统杜鲁门的信中说:“近代史上每一个中国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政府是成功的。” 美国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巴特沃斯在1949年9月13日的国务院例会上向国务卿艾奇逊保证说:“随着西方(对华)贷款的持续减少,必将导致中国自己觉悟,它一旦脱离了西方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毛泽东针对此写了好几篇文章。比司徒雷登更舍不得离开中国的,是美孚石油公司。它勘探证明了中国贫油后,花了不菲的时间和投资建立了在中国的成品油销售网络。
中国贫油,让中国五十年代的工业化不得不奠基在煤炭上,比世界落后了近百年。156个重点项目中,有二十五项煤炭,只有两个炼油(还有一个是页岩油)。七项化工,只有一个是石化――用炼油厂废气造人工橡胶,只有1.5万吨的可怜规模。1949年石油产量只有12万吨,连点煤油灯都不够。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但中国没有外汇购买。肯易货贸易的只有苏联东欧国家。和苏联闹翻了后,石油进口一度依赖罗马尼亚,这是为什么当年要小心哄着齐奥塞斯库。
中国的粮食生产急需化肥。但建了上千个煤气为基础的小化肥厂,产量加起来还不及一个大石化化肥厂。人口增长需要穿衣服,需要棉花,可棉粮争田。进口棉花需要外汇,当时除了有色金属矿外,能出口创汇的大宗产品只有粮食。但粮食本身就紧张。这是个死循环。1949年美国国务卿们对中国的认识没有错,但是,这些好像可能只是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大庆(加克拉玛依)。
工业学大庆是给大庆的政治待遇。奖励其在中国石油自足起到了关键作用。1965年周恩来宣布中国石油已经能够自给自足,其时年产约1000万吨,国内开开车船用大概够了。随着胜利油田、江汉油田、辽河油田、长庆油田等相继投产,到1972年年产油突破四千万顿,有了足够的出口创汇以及提供石化原料的能力。外部封锁逐步破冰。首先是日本,转变了以前仇中的态度。从大庆开始,每一个新油田开发都会来试探有无专门供应日本的可能。现在也愿意用提供设备、技术、以及化肥等来换取稳定可靠的石油供应。
我将1972年到1985年划分称为一个特殊时段,称之为中国的第二阶段工业化。将经济能源基础从煤炭转变为石油。1972年11月7日,国家计委报送《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涉及23套化工设备约需6亿美元。获得毛、周的批准。并要求国家计委把总额33亿美元的另一个进口方案报送中央合并考虑。毛泽东批示要求计划委员会采取一个一体化的更大规模的进口方案。
1973年1月2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正式提出“四三方案。建议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在今后3至5年内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26个项目的成套设备,包括13套大型化肥设备,4套大型化纤设备,3套石油化工设备,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等大型项目。
类别 |
项目名称 |
年生产规模 |
建设地址 |
引进国 |
签约时间 |
开始建设时间 |
建成投产时间 |
大化纤 |
天津石油化纤厂 |
对二甲苯6.4万吨、苯2万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9万吨 |
天津 |
日本、联邦德国 |
1975年 |
1977年9月 |
1981年8月 |
大化纤 |
辽阳石油化纤总厂 |
化纤原料13万吨,化纤?万吨 |
辽宁辽阳 |
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 |
1973年 |
1974年8月 |
1981年9月 |
大化纤 |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
化纤原料10.8万吨,化纤5.2万吨 |
上海金山卫 |
日本、联邦德国 |
1973年 |
1974年1月 |
1978年5月 |
大化纤 |
四川维尼纶厂 |
化纤4.5万吨,醋酸乙烯9万吨、甲醇9.5万吨、乙炔2.6万吨 |
四川长寿 |
法国、日本 |
1973年 |
1974年8月 |
1979年12月 |
石化 |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30万吨乙烯项目 |
乙烯30万吨、高压聚乙烯18万吨、聚丙烯8万吨 |
北京房山 |
日本、联邦德国、美国 |
1972年 |
1973年8月 |
1976年12月 |
石化 |
吉林化工公司11.5万吨乙烯及配套 |
11.5万吨乙烯、乙醇10万吨、丁苯橡胶8万吨、辛醇5万吨、正丁醇6950吨 |
吉林吉林 |
日本、联邦德国 |
1975年 |
1976年12月 |
1983年12月 |
石化 |
北京化工二厂氯乙烯项目 |
氯乙烯8万吨、聚氯乙烯2.5-7.5万吨 |
北京九龙山 |
联邦德国 |
1973年 |
1974年10月 |
1977年7月 |
大化肥 |
沧州化肥厂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
河北沧州 |
美国、荷兰 |
1973年 |
1973年7月 |
1977年12月 |
大化肥 |
辽河化肥厂[注 2]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
辽宁盘山 |
美国、荷兰 |
1973年 |
1974年6月 |
1977年12月 |
大化肥 |
大庆化肥厂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
黑龙江大庆 |
美国、荷兰 |
1973年 |
1974年5月 |
1977年6月 |
大化肥 |
湖北化肥厂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
湖北枝江 |
美国、荷兰 |
1973年 |
1974年10月 |
1979年8月 |
大化肥 |
洞庭化肥厂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
湖南岳阳 |
美国、荷兰 |
1973年 |
1974年4月 |
1979年7月 |
大化肥 |
泸州天然气化工厂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
四川泸州 |
美国、荷兰 |
1973年 |
1974年4月 |
1977年3月 |
大化肥 |
赤水河天然气化工厂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
贵州赤水 |
美国、荷兰 |
1973年 |
1976年1月 |
1978年12月 |
大化肥 |
云南天然气化工厂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
云南水富 |
美国、荷兰 |
1973年 |
1975年1月 |
1977年12月 |
大化肥 |
栖霞山化肥厂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 |
江苏南京 |
法国 |
1974年 |
1974年9月 |
1978年10月 |
大化肥 |
安庆化肥厂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 |
安徽安庆 |
法国 |
1974年 |
1974年3月 |
1978年12月 |
大化肥 |
广州化肥厂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 |
广东广州 |
法国 |
1974年 |
1974年12月 |
1982年10月 |
大化肥 |
齐鲁第二化肥厂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
山东淄博 |
日本 |
1973年 |
1974年4月 |
1976年7月 |
大化肥 |
四川化工厂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
四川成都 |
日本 |
1973年 |
|
|
烷基苯 |
南京烷基苯厂 |
正构烷烃5万吨、直链烷荃苯5万吨 |
江苏南京 |
意大利 |
1975年 |
1976年10月 |
1981年12月 |
我贴出了其中的石化项目,重点是生产规模。大化肥到79年底都投产了。这一波引进到华国锋手上扩大到了200亿美元。邓小平除了最后跟着举举手,没捞到什么功劳。于是恨恨地讥讽为“洋跃进”。正这批工程最终彻底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和穿衣问题。要是早点搞这些,就不会有饥荒了。。。但是,看看中国1952年的石油总产量只有44万吨,都不够其中一个项目作原料的。再说,建国后国家外汇贮备一直在1亿到2亿美元间,到哪里去找43亿美元?也提醒大家注意,20年后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已经今非昔比。这个不亚于当年156项的投资规模,在GDP数据上已经看不出因此有什么波动。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过程。65年是个转折点,但当年石油出口还微不足道。到72年已经具备了大量出口的产能基础,才有四三方案的可能。石油的出口量一直增长,为43方案提供足够的外汇收入,期间还顺便在国际市场购买了百万盎司的黄金(陈云的建议),建立起中国最初的黄金储备。到了1985年是出口峰值,以后因国内用量增加,出口量逐年下降。至1993年再次转变为净进口国。
1952 |
1965 |
1972 |
1978 |
1982 |
1985 |
|
石油产量 (万吨) |
44 |
1,131 |
4,567 |
10,405 |
10,212 |
12,489 |
石油出口 (万吨) |
-61 |
0.23 |
81 |
1,133 |
2,090 |
3,630 |
天然气产量 (亿立方米) |
0.08 |
11 |
48 |
137 |
119 |
129 |
化肥产量 (万吨) |
4 |
172 |
350 |
869 |
1,278 |
1,335 |
粮食产量 (万吨) |
16,393 |
19,453 |
24,048 |
30,477 |
35,343 |
37,898 |
棉布 (亿米) |
38 |
63 |
96 |
110 |
154 |
143 |
化学纤维 (万顿) |
0.02 |
5 |
12 |
29 |
52 |
95 |
人均棉布 (米/人) |
6.6 |
8.7 |
11.0 |
11.5 |
15.1 |
13.5 |
人均粮食(公斤/人) |
281 |
268 |
276 |
317 |
348 |
358 |
1952年4万吨化肥的产量,相对15亿亩耕地,约等于零。1972年以前的化肥都是煤炭或其它化工副产品为基础的,氮肥以氨水为主。1978年后的增长才是石化产品,氮肥以尿素为主。中国的耕地经世代耕种,特别是公社化后无轮作,土地基本没了肥力,产出全靠施肥。1972年的化肥产量,平均到耕地面积尚不足世界平均施用量的三分之一。1978年有七八成,1982年达到世界平均。1985年后继续增长,很快超过安全施用量,形成滥用。
在全国耕地没多大变化前提下,食产量与化肥使用量高度正比(1972到1985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线在300kg/人(印度是200kg/人)。上表中1952年碰巧是个大丰收年,1965和1972都是典型的“平年”。从1978年后,由于化肥保证供应,其它农资供应逐年增加(主要是农药、农机、电、柴油),粮食产量再没有出现过大波动。其实我们吃的已不再是粮食,而是石油和天然气。到1985年粮票可有可无(黑市价跌半)。说什么是包产到户解决了吃饭问题,是个精巧的政治宣传(精神胜利法)。
穿衣问题是个同样过程。上表中我们看到中国人均棉布产量一直在增加,从1952到1972几乎翻了一番,为什么反而紧张要发布票?只能是每个人的消费需求增加了。同样在70年代,手表自行车越造越多,市面上却越紧张。发工业券,要凑齐100张(个人要攒8年)才能买到。那时因为需求增长超过供应增长。1978年化纤刚起步,但这29万吨化纤织成布,可以供给全国每人四市尺,勉强做件外衣。替代棉花的话,可以抵上两百万亩良田产量。到1982年化纤产量翻一番,到1985再翻一番。再也不存在粮棉争地的问题。1984年布票自然取消。当然,到2020中国化纤年产量可以达6000万吨,够全世界人民穿衣服的。问题大发了,全世界都不得不限制中国纺织品。
中国的石油储量并不高,产量的天花板大概在2亿吨/年。今天总消费量中进口石油超过自产的两倍。可当年仿佛有神助,在最需要的时候爆发一下。其实这是中国人,自49年以来一直在努力勘探的结果。如果没有大庆,没有铁人精神,这个出油量产过程也许会晚上许多年。别说工业学大庆,毛泽东愿意喊爷爷。这也注定了《创业》这部电影不可能被打成毒草。
(五)
几个没经历毛泽东时代的变态欣赏毛泽东有什么可奇怪的?别和我说中国人喜欢毛泽东。当年毛泽东一死,老婆被抓,侄儿被押,全家被贬,全中国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的。今天轮到几个台湾人来吹捧他了,多稀罕!
1 人口:台湾人口26年(1950-1976)增加120%多,是大陆人口增长的一倍以上。而出生率两地非常相近,有时甚至大陆高些。大陆人口增长对比台湾少了两亿多人。这些人去了哪里?
2 经济:人均GDP在1950年时,台湾是大陆的1.5倍。到毛泽东死时,台湾人均GDP已经是大陆的7倍。
3 两弹一星:这是傻红们最喜欢吹牛的地方了。可是我这里提两个人,两个文革中被弄死的两个人,他们的名字叫赵九章,姚桐斌。他们同时还有另一个身份,两弹一星功勋,领导者。杀人犯毛泽东还好意思窃取被他害死人的功勋吗?
Totally false and delus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