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准备好的学生 (3)— 一个真实的伦理案例
李革胜 , 11-22-2012
时光飞逝 , G 同学交大毕业已经十年 。 时过境迁 , 这时是加拿大西海岸一世界著名大学 A 大材料系的全职研究工程师 (full-time research engineer) 。 A 大学是加拿大的名牌大学 , 提供世界级的高质量教育 (Top-notch Education) 。 由于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源丰富 , 竞争激烈 , A 大学入学门坎相当高 , 本科成绩全部在 90% 以上才考虑录取为研究生。
G 同学有幸得到工程师的位置 , 是在北京基金委外事局工作期间 , 接待了加拿大基金主席 B 博士。被邀请去 渥太华 家里做客。 他本是千军万马走钢丝来到加拿大的 , 硬考英语水平考试 (EPT), 是西南地区最好成绩 (119 分 ), 当时考 50 分就可以申请出国。那一年 , 中国公派出国只有 1,000 人。
听起来象天方夜谭 , 匪夷所思 , 但是真实的。 G 同学受卢刚影响太大 , 就是 91 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枪杀导师和系主任的那个天才。看到卢刚的报道 , 受到强烈震撼。 G 同学考上科学院研究生时 , 就有预感 , 美国那边要出事。李政道博士在中国招收物理学研究生 , CUSPEA 是当时中国大学生出国的唯一机会 , 据传 , 出去的留学生有个秘密使命 : 偷学原子弹 , 所以美国人严加防范也是不得已。
果然 , 受交大材料班事件影响 , 敏感的美国人开始严格管理留学生 , 结果逼出了个 卢刚 。北美这边情报来源非常丰富。 G 同学在北京接待 B 博士的第三天 , 蓦地惊觉 B 博士对自己在交大材料系的过去了如指掌 , 那时没有谷歌 , 个人信息都没有放在网上 , 可见 B 博士的情报来源相当可靠 。暗示可以安排在加拿大工作 , G 同学心领神会 , 没有想到 , 一张离奇复杂的网在等着 G 同学。
再说卢刚 , 他是发表的文章和博士论文 , 数据有暇疵 , 难言之隐。 说不出口 , 有口难言 , 不敢申述 , 憋在心里 , 无颜见江东父老 , 最终 , 拼个鱼死网破。其实博士论文数据有误是普遍存在的 , 没有多少教授可以夸口 , 文章论文毫无暇疵 , 一清二白 , 把个教授搞臭容易得很。没有必要去杀人。 G 同学从小就懂 “ 犯我大汗者 , 虽远必诛 ”, 在这方面早有准备 , 打算去美国抓个教授给大家看看。因为那时他还不明白 , “ 用爱心去解决问题 ” 这个道理。 G 同学原想去美国顶尖的 MTI, 和 S 教授已经挂上了钩。出发之前 , 就看到软肋,纳米材料有几张照片 , 可重复性有问题 , 是其致命之所在。胸有成竹 , 把卢刚丢的脸找回来 , 拯救这些材料科学家和中国留学生 , 是他 G 同学 , 一个交大补考生的责任。
神使鬼差 , G 同学所在大学人事处 , 死活不让去美国。 G 同学还没有准备好 , 把这个混世魔王送到美国去 , 那些从美国回来的人还有啥牛可吹 , 让不让人活了 ? 非让去德国 , 理由是懂德语。厚着脸 , 到人事处装可怜 , 才拿到去加拿大的许可。内心强大是他的优势。
在 A 大学材料系碰上交大的同班同窗 J 同学 , 其夫人也是交大材料系的博士。 J 同学在 A 大学的硕士刚毕业 , 已经开始做博士学位工作。 G 同学看到窍门 , J 同学的底细清楚得很 , 在交大成绩虽然优秀 , 但绝对不是本科成绩全部在 90% 以上。估计是走后门 , 开的假成绩单。后来 , 还碰到交大的同窗好友 I 同学 , 他的夫人也在 A 大读研究生 , 他们都不是本科全 A 。 另一清华来的 R 同学也招了 , 是找关系用的假成绩单 。 在清华 , R 同学班上只有 2 个同学本科成绩全部在 90% 以上 , 其他人都没有资格读 A 大学研究生 ? 因为交大的精英教育 , G 同学两门课补考 , 就永远被 A 大研究生院拒之门外 ? 刻薄寡恩的本科评分标准 , 和苛刻呆板的研究生录取制度 , 把这些可怜好学上进的学生陷在罪里 。
G 同学的小老板 , 一个从中科院来的 Q 同学 , 三年就拿到了 A 大学的博士学位。众所周知 , 第一年攻读博士课程 , 查参考文献需 3 个月 , 写博士论文需半年 , 论文写好后等待期和找工作为 3 个月 , 扣除圣诞节等法定假期 , Q 同学实际做实验时间不到一年 , 发表了两篇文章 , 一篇美国专利 , 火箭速度。专利的的等待期最少一年 , 即博士生的第一年就开始申请了 , 实验还没有开始 , 结果就有了。不合逻辑。 上班第一天 , G 同学就告诉 Q 博士 , 他的博士论文是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的简单扩展 , 闭门造车,无中生有。溶胶凝胶模型太粗制滥造 , 太笼统 , 布氏硬度 , 拉伸强度等数据为慎重起见 , 需再仔细检查。 Q 博士果断让其闭口。看来 , 这里是骗子集中营。 通过作弊进入研究生院 , 多少有些误入白虎堂的感觉 , 百口莫辩。 因为这些暇疵 , 留学生门在实验室没日没夜地干 , 生怕得罪老板 , 身败名裂。拯救这些可怜的留学生 , 只有他 G 同学了。如法炮制 , G 同学请在交大材料系留校的 Y 同学开假成绩单 , 把两门补考的课程去掉 , Y 同学心领神会 , 举手之劳。 果然 , G 同学被 T 教授录取为研究生。所谓 ”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
蛇对女人说、 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么。 ( 创 世 记 3:1)
对于交大补考的历史 , G 同学应对淡定 , 不会背这个包袱的 , 迟早会有机会证明自己。 G 同学有三大法宝 , 1 学习爆发力和强记功夫 , 2. 高中 , 本科打下了一流数理化和语言文字基础 , 3. 考场现场发挥状态好 , 心里素质稳定。在别人辗转难眠时 , 也能安然入睡。当年天天泡在交大图书馆 , 读 ”Boston post” , “New York Times”, “Global” 等外文报纸 , 情报工作做得相当完善 , 知道来自世界各地尖子大学生是什么水平 , 有备无患。
G 同学选的第一门课 , “X 射线荧光衍射与电子扫描技术 ” 是 A 大学海洋与地球系 M 教授开的 。 地球系有加拿大最先进的电子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 , 这样的实际操作机会 , G 同学是不会放过的 。
M 教授上课讲话速度奇快 , 语速大约是普通人的两倍 , 连音多 , 生怕学生怪他讲慢了 , PPT 一个又一个 , 对母语不是英语的国际学生 , 乃灾难也 。还好 , G 同学善于察言观色 , 上课偷偷地录音 , 下课拿 Hardcopy 对照检查 , 发现其 授课是典型的照本宣科 , 完全是在念复制件 (hardcopy) 。 没有课后作业 (Assignment), 只有期末闭卷和上机考试 。 G 同学不费吹灰之力 , 把 Hardcopy 全部背诵下来 , 信心十足地参加了期末考试 。知道 , 班上其他同学都没有人愿意去背这些无聊的课程内容。如来自德黑兰理工大学的尖子生 D 同学 , 首尔大学的天才 K 同学和华中工学院全优的 E 同学 , 在上机实验中 , 发现两位天才 , 根本不懂 X 射线荧光 (XRF) 和 X 射线衍射 (XRD) 的区别和用途。前者是对材料进行成份分析的手段,后者主要是进行材料微观结构定性分析的方法。
G 同学得了 83 分 , 是当时地球系最低分数 , 十分纳闷 , 手足无策。原来 B 博士认为他还没有准备好 , 说话太冲 , 易得罪人。要暗暗地给他个教训 , 用加拿大的方式培养人才。这引起 G 同学猜疑 , 白人的骄傲 , 白人世界的秩序 , 还轮不到亚洲学生指手画脚。因为没有证据 , 只能默默忍耐。
T 教授的 ” 陶瓷 ” 课更轻松 , 发几分复印件 , 回家自己读 , 准备 PPT, 考试就是到讲台上讲 , 数学 , 材料专业基础要求不高 , 实际上是考英语讲演能力 , 英语系毕业的本科生最适合这门课。 G 同学最怕的 , 也是这种课程 , 评分没有标准 , 准备考试一头雾水。备个快译通 , 矫正口音 , 反复练习讲演稿 , 讲得滚瓜烂熟 , 做到流利 , 把 PPT 翻来覆去做得漂亮。最后 , G 同学得了 81 分 , 是陶瓷研究室最低分。 T 教授打分有失公平。
T 教授的情报可靠 ,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里酝酿 , 故意把 G 同学分数往低打 , 其他同学分数打高。 试想 , G 同学一个材料系中下成绩学生 , 都可以上 , 材料系一百多研究生都可以名正言顺地读博 , 当教授 , 教学质量没得讲。交大的历史重演 , Q 同学博士论文数据有假带来的尴尬 , 可以洗的干干净净 , 两全其美。
P 教授在材料系教授冶金传热课程 , 是关于材料冶金热加工过程中复杂的热传递过程的课程。该课程对高等数学 , 特别是数理方程特殊涵数要求相当高 , 说白了 , 是一门纯数理模型课。 A 大学材料系资深的研究生都劝新生们不要选该课程 , 而这正是 G 同学的用武之地。
G 同学一个劲鼓动同一研究室的 K 和 E 两位天才选 ” 冶金传热 ”, 从地球系的课就看出 , 如果没有后门 , 两位人才断没有机会通过该课程 , 因为数学基础不是一两个月可以补起来的 , 要看看 A 大学的水有多深。没有想到 , 这对 K 同学是个灾难 , 三年后 , G 同学硕士毕业时 , K 同学还在焦头烂额地学 ” 传热学 ”, 高数需要补的课太多。现在想起来 , 后悔莫及 , 因为那时他还不懂得爱。
A 大学早就知道国际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 G 同学数理基础特突出 。 为了平衡 , 在开课前 , 把传热方面的书籍全部雪藏。 G 同学搜遍了 A 大图书馆 , 一本传热方面的书籍都找不到 , 而 K 同学却不知从哪里弄到教师用书 ” 传热学 ”, 让人羡慕不已。
P 教授说话细声细气 , 讲课语速快 , 声音 柔软轻细 (weak), 一个劲儿版书 , 龙飞凤舞。 G 同学知道 , 听这种天才教授的课 , 根本没办法全部笔记下来 , 只能记个大概。幸好在国内是传热专家 , 还写过一本本科传热学教材 , 这些 G 同学并没有告诉任何人 , 怕节外生枝。课程没有闭卷考试 , 按时交四次作业 , 可以自愿分组讨论 , 分享学习资料 , 不许互相抄袭。
第一次作业是关于热传导 , 难点在用傅里叶定律写的常物性 , 稳态 , 三维有内外热源的导热微分方程 , 在定解条件下 , 三类边界条件下 , 非均匀热交换系数 , 解翅片的关于温度的二阶非齐次常微分方程。十年前 , 在交大的努力得到回报 , G 同学凭记忆在分组讨论前就轻松完成功课。
令 G 同学吃惊的是 , E 和 K 同学在云里雾里 , 对课程摸不着北 , 全部抄他的作业。让人措手不及 , 心理不平衡。 在地球系的电镜课 , 就发现这两个天才 , 水平不高却得高分 , 将来 E 博士毕业回中国 , 可是要当教授的 , 谁来替他的学生着想 ? G 同学提醒 K, 这是抄袭 (Cheating) 。 K 同学拉住他的手情绪激动,语无伦次 , 前后矛盾地谈论同学之间的友谊。这种贿赂式的套交情 , G 同学当然不领情 , 要对大韩民国 社会公众 的声誉负责。
G 同学打电话告诉 P 教授 E 和 K 同学有与其 完全同样的答案 , 特别是 K 同学一字一句 ( word-for-word) 抄袭 , 连 G 同学独有的中式英文 , 语法错误都照单抄下交上去 。在电话里, P 教授讲话语速非常快 , 频繁的哩语 G 同学只能听懂 8 成。去办公室和他面对面的交流 , 不停地被打断对话, G 十分恼火。事后 , P 教授找 E 和 K 对质 , 两人断然否认 。 P 教授提醒 G 同学不要污蔑好人 , 没有实证 (hard evidence), 就不要乱说 , 人家可是本科生里面的精英。
出于责任心 , G 同学告诉指导老师 , 开始并不知道他们没有完成作业 , 第一次小组讨论 , 也不晓得会抄袭作业 , 不是密谋共同作弊。因为 B 博士的警告 , T 教授对 G 同学有成见。听见爱徒抄袭作业 , 勃然大怒 , 人家是本科全 A, 将来要读博士 , 当教授的 , 怎么会抄袭你的作业 ? 上一门课 , 成绩比你好 , 是否嫉妒了 ? 三个人作业相同 , 我怎么知道不是你抄他们的 ? 你想不想看我的博士论文 ? G 同学哭笑不得 , 无可奈何 , 只好悻悻而去。
第二次作业 , 是热对流 , 关于自然对流传热的控制微分方程 , 复杂几何形状物体的换热,湍流换热模型是非常简单的 , 只是解微分方程的要求高 。 G 同学自然按时完成作业 , 这次 , 没有参加小组讨论 , 也没有通知其他同学 , 径直把作业交给 P 教授。 E 和 K 同学没法完成作业 , 厚着脸来求 G 同学借作业。因为电镜课得到的分数太低 , 当然不愿意。告诉 P 教授 , 为啥他们俩上次作业完成了 , 这次完不成 ? 这是数学 , 懂了就可以做得出 , 不懂就做不出。 P 教师问到 :” 你是谁 ? 想干什么 ?” 这话让 G 同学愣在那里 , 决定保持沉默 , 观望下去 , 工作中少说多听 , 戒急用忍 是其优势。无所作为,总比为所欲为好。 后面两次作业 , G 同学没有参加讨论 , 但知 道他们都没有按时交作业。到现在 , 也不清楚这两位天才是如何学完这门课程的。
最后 , G 同学 ” 冶金传热 ” 得到 90 分 , E 同学得了 97 的高分 , 因为没有完全抄 G 同学 , 在作业中加了点自己的东西。 K 同学得到 87 分 , 因为其 100% 考贝 G 。 两人前后都获得 A 大学博士学位 (Ph.D) 。 E 同学准备好了 , 回国后 , 得到国家基金支持 , 现在某重点高校材料系当教授。
G 同学 目瞪口呆 , 就此事咨询材料系 W 教授 , 系上唯一的华人教授。 G 同学强调 , 他并非嫉妒 E 和 K 同学得高分 , 只是想让材料系了解 , 学到的知识应该与分数相匹配 , 毕竟他们博士毕业以后是要当教授的。 W 教授把办公室门一关 , 开门见山 , 我本科不是清华读的 , 是浙江大学的 , 在清华做的博士后。为了个教授的位子 , 只好这张老脸豁出去不要了 , 而你还没有准备好成为一个 ” 骗子 ” 。
问题讨论
1. 往后看 , 是个讽刺 , E 同学是本科高材生 , 跟 G 补考生相差悬殊 , 去抄 G 的作业 , 得分还比 G 高 , 这公平吗 ?
2. G 同学本是个传热专家 , 他并没有告诉别人 , E 和 K 同学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 G 同学是否在作弊 ?
3. 材料系给 , E97 的高分 , K 同学 87 分 , 对其他同学公平吗 ?
4. P 教授 , M 教授和 T 教授的责任是什么 ?
5. 在整个事件中 , 谁是受益者 ?
伦理观点
G 同学看上去有自恋狂的优势心理倾向。说好听点 , 是对社会政治抱有 “ 以天下为己任 ” 的忧患意识 , 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与宽广胸怀。把自己放在道德高地上 , 只为私利和虚荣打算 , 有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的嫌疑。
我们从卢刚事件得到的教训 , 是爱和宽恕。而 G 同学好象还没有学会爱 , 还没有准备好成为国际人才。还是个狭隘的精英主义者 , 老子天下第一 , 总想当英雄 , 当救世主。也可能是背书太多 , 大脑受永久性物理损伤 , 思维固化 , 走进死胡同 , 钻牛角尖 , 思想有问题。 本科两次补考 , 思想包袱太大 , 过分敏感 , 画地为牢。
G 同学老是在走钢丝。矛盾多根源其自卑的个性。偏执的性格让他老是去做些神经兮兮的事情。常常臆想别人在背地里整人 , 没有理解和宽容。作出点东西就沾沾自喜和骄傲自大。遇到不如意觉得生活很纠结,很挣扎,缺乏安全感。跟 G 同学的成长有关 , 从小就是个 ” 一俊遮百丑 ” 的学生 , 学习能力强的天赋遮盖了其先天不足的缺点 , 成人后 , 慢慢暴露无遗。
从本案例看 , E 同学和 K 同学是赤裸裸的抄袭 (cheating) 行为。甚至可以说 E 和 K 结党 , 同谋作弊。并被无心的 G 同学碰巧当场抓获。 G 同学为人磊落 , 光明正大地向教授反映 , 应该受到鼓励。 P 教授可以有四个选择 , 1. 延迟给 E 和 K 同学分数 ; 2. 区别对待 E 和 K; 3. 给两人不及格 , 重修该课程 ; 4. 卖 T 教授个面子 , 睁一只眼 , 闭一只眼。
当大人物 B 博士介入研究生课程学习时 , 事情开始变得复杂化。 T 教授招收 G 同学为研究生 , 当然是为了基金。显然 , A 大学研究生院并没有把 苛刻呆板的研究生录取制度当回事 , 否则 , 不会有那么多学生老师造假 , 制度是死的 , 人是活的 。 在生存 面前,寻求认同和机会,这是每个人需求。是那个时代的环境造成的,人人都需要一个各显神通的生存法则。
莫言自曝学历造假,让我们看到唯学历之荒唐 。 莫言的硕士论文大概只有 12000 多字,其中有 3000 字是老师加上的。 不是 ” 科班 “ 出身,靠着 “ 假学历 ” 走向世界,获得诺奖。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还是担心这段不光彩的经历,自己先说出来,求一个心安,是一种自我帮助。在身份社会,学历和职称是一个能让人快速认同的路径 , 是一块敲门砖 , 大多被看做能力的代表。这里不是批评评价体系的丑陋。学历是比较安全的做法,因为了解一个人的过去是要花很多时间的。
这些大学里的丑事不宜公开发表 ( off-the-record), T 教授当然不会告诉 G 那些场面下解决的问题 (under-the-table resolution) 。 让爱刨根问底的 G 同学纠结不已 , 好奇害死猫 , 这是给 G 同学的忠告 。全部安置妥帖是需要时间的 , 应该相信 A 大学有这个能力 。
P 和 M 教授讲课速度快 , 语速快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思维和语言反应和协调能力强,一是处事急躁 , 不自信、不稳重的情况。在这里 , 他们可能是第二种情况 。语速快的人常令人不舒服。共同的特点是,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儿时受到一些挫折、有自卑感。通常比较自我、一直在讲自己的事、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想法都是以他的情况为中心 , 基本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和心理。 M 教授在大学里 , 通常的交流可能是不愉快的,甚至以争吵告终。
可能 G 同学 上班第一天 , 告诉 Q 博士 , 他的博士论文是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的简单扩展 , 闭门造车。 溶胶凝胶模型太粗制滥造 , 太笼统 , 布氏硬度 , 拉伸强度等数据为慎重起见 , 需再仔细检查 。这事得罪了敏感的 T 教授 , 甚至怀疑 G 同学盯上了自己的博士学位来历 。他可是亲眼看见 G 同学和 B 博士在大学礼堂聊天。
G 同学向教授们求助 , 不是画蛇添足 , 是尽责任。应该是教授们 不胜任目前的职位 , 也可能是 G 同学情况太特殊 , 教授们第一次碰到 , 应该给他们更多机会 。
最终 E 同学得到 A 大学博士学位 , 回中国当了教授 , 不知道他的传热学到底是什么水平 , 博士课程得了 97%, 可是了不起的分数。让执笔者无语。
11-22-2012 于温哥华
(3 小时写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