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了《 中国外交要有自己的道义旗帜 》
我说•“生命、人道与和平”多了,一个“和平”就足够,最普世的人权:和平权!
大眼贼说• B都让普世们抢先一步给装完了 ♂ (0 bytes) (8 reads) 2/17/12 09:31:58
中国永远第一说• 一方面要指出西方道德基础的非普世性,另一方面要指出被历史验证过的东方道德高点。
我说• 东方物质基础较弱地盘较小,因此应该借力打力宣传最普世的人权:和平权!
我翻出一个不太老的套帖子给中国造一面道义旗帜:最普世的人权“和平权”。
最普世的价值是和平,最根本的人权是和平权
这里,我提出“和平权”的概念,人的“和平权”和人的财产一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和平权”是有关“话语权”的,是价值观的武器,是话语的弹药,是借所谓“普世价值”和所谓“人权”的力来打所谓“普世价值”和所谓“人权”的力。
这里我准备讲五个小节:
一,为什么需要“和平权”?
二,“和平权”显而易见容易使用
三,“和平权”借医生的“不为害(do no harm)”原则之力
四,“和平权”借“普世价值”的“非暴力”之力
五,为什么中国易受“话语权”的攻击
现在我就开始
一,为什么需要“和平权”?
很多年来西方一直在用西方的价值观衡量中国、中国政府甚至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这就是所谓的话语权。
西方用普世价值、“人权”概念和“民主”理念的力量越过国界干涉别国的内政、践踏别国的主权甚至发动战争。
当年,好像是89年左右,何新曾经提出“生存权”,他用“生存权”来对付西方用普世价值、“人权”概念和“民主”理念的力量干涉中国的内政。
当年,何新制造的“生存权”这个价值观的武器和话语的弹药对于保护中国的内政不受干涉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特别是“生存权”是唯一的对付普世价值、“人权”概念和“民主”理念的价值观的武器和话语的弹药。
现在,中国应该在世界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了,应该走出去了。
因此,中国只是保护中国的内政不受干涉是不够的了,还应该保护别国的内政不受干涉。
所以,由于“生存权”是内向的自保的,尤其是鉴于当前的国际形势,中国迫切需要比“生存权”更显而易见和容易使用的外向的价值观的武器和话语的弹药。
“和平权”也配合中国政府多年来宣传的“和谐”概念和口号。
二,“和平权”显而易见容易使用
比较“和平权”和“生存权”,“生存”收到威胁显然不如“和平”受到威胁显而易见,比如说利比亚、叙利亚和伊朗的和平受到威胁就要比这些国家的“生存”受到威胁更显而易见。
由于和平受到威胁比生存受到威胁容易证明,因此“和平权”和“生存权”容易使用。
三,“和平权”借医生的“不为害(do no harm)”原则之力
这些年来,西方用普世价值、“人权”概念和“民主”理念的力量越过国界干涉别国的内政、践踏别国的主权甚至发动战争的时候都是以解救他国为目的的,需要师出有名嘛。
西方国家医生行医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为害(do no harm)”原则。
四,“和平权”借“普世价值”的“非暴力”之力
西方历来宣传“非暴力”,比如甘地和马丁等等等等,为了保卫和平,这个“非暴力”之力也是应该借的。
五,为什么中国易受“话语权”的攻击
个人的谋生方式,也就是个人的职业当然影响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性格,民族,乃至人类也不例外。
人类发展都是从狩猎到农业这么过来的,农业又分以种植为主和以畜牧为主的两种农业(岛国还有渔业,渔业本身就是掠夺性的。)。中国是以种植为主的农业。中国北面的人们还有欧洲人是以畜牧为主的农业。以畜牧为生的人接触的血肉和杀戮就比以种植为生的人多,因此文化、道德观和生活方式就有差别。具体的比如说,以种植为生的人需要耕作土地,因此对这些人来说不是土地越多就越好,所以这些人的扩张性比较适可而止。相比之下呢,以畜牧为生的人不需要耕作土地,因为草是自然长的,让牛羊马去吃就好了,因此对这些人来说土地是越多就越好,所以这些人的扩张性就不是适可而止的。后来的欧洲人工业化了就更加是土地越多就越好啦,因为土地底下还有东西。
以种植为生的人们与以畜牧为生的人们的一个区别是我前面说了的以种植为生的中国人来说虽然需要土地,但是由于有了土地还要耕作土地,因此对中国人来说不是土地越多就越好。我以为以种植为生的人们与以畜牧为生的人们还有一个区别,以畜牧为生的人们的财富可以流动也比较集中因此比较容易保护而以种植为生的人们的财富也就是他们的庄稼不可以流动也不集中因此不容易保护,地里的庄稼是可以很容易地被破坏的,特别是收获季节只需要一个火星,由于种植面积的问题保护这些财产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以种植为生的中国人特别在意自己的名声,也就是说别人怎么想自己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的,因为以种植为生的中国人不希望有人对自己怀恨在心更不希望在收获季节出现一个火星而失去一年的收成。这也许今天西方的所谓“话语权”对中国人特别有用的原因吧。(取自九月九祭毛主席:谈谈中国文明的战争价值观)
知己知彼,比较中国和西方,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