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博客

许多人或事,大概是不能按照斗争哲学那样用“两个凡是”来分类的,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何一对死敌都爱吃同一种佳肴、都爱娶同一类美女了。
个人资料
正文

春联的来历

(2014-01-13 04:54:14) 下一个

春联的来历

田心

 

春节将至,商店里和地摊上早就开始有卖春联的了。说到贴春联的中国民俗,现代文人多认为它始于五代十国,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其实这仅仅是根据宋代诗人和改革家王安石的名作《元日》的判断,因为《元日》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里说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春联。春联本来就是对联,因为在春节时贴在门框两边,所以称为春联。联,就是两句字数相同的诗。而在唐朝形成规范的律诗(就是韵脚、平仄、词性、布局都有严格规定的诗),分为五律(每句五个字)和七律(每句七个字),每首诗四联八句,至少中间两联必须是对联,也有前三联或后三联、甚至四联全都是对联的律诗。例如杜甫的七律《登高》的四联都是对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歌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朝和唐朝之后,对联成为文人骚客才华驰骋的载体。对联的字数从两个字开始到数十字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人在一起作对联,开头的人说或写一句诗(上联),从第二个人开始,每人说或写两句诗,头一句必须与前一个人的后一句相对,成为下联。后一句又成为下一个对联的上联。这样连续地说下去,称为流水对(流水联)。可见,写对联在唐朝就成为风尚,而贴春联的民俗可能也从唐朝就有了。

但是中国的春联,并不仅仅是贴在门框两边的对联,还必须有门框上方即门楣上的横批,而且对联和横批都必须写在红色的纸上。这一点,是不了解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文人们解释不了的。

春联的来历要从中国还没有确切历史资料的商朝、公元前1446年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说起。据《圣经》记载,神晓谕摩西:把出埃及的那一个月定为正月,为一年之首。正月初十,以色列每家要宰杀一只羊羔,把羊羔血涂在门框两边和门楣上。这血成为以色列人家的记号,神派遣的灭命天使在击杀埃及地头生的时候,看见门框两边和门楣上涂了血的房屋就逾越过去。这就是以色列人每年的第一个大节 逾越节的来历。逾越节的时间与中国的春节相近,鲜红的血涂在门框两边和门楣上,在中国逐步演变成了贴红色的对联和横批。

我们知道,基督教来自犹太教,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与犹太教的《圣经》是相同的。那么基督教是什么时候传到中国来的呢?由中央政府接待的基督教传入,发生在初唐的公元635年,当时称为景教或聂斯托里教。基督教《圣经》也在同时被翻译成了中文。唐朝历时近三百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是在唐朝传入中国的,其中基督教最早,佛教第二,伊斯兰教最晚。所以,与基督教《圣经》中记载的以色列人逾越节民俗相似的贴春联,可能起源于唐朝。

可是,在基督教于唐朝正式传入中国之前很久,犹太教就已经非正式地传入了中国。中国传说的“仓颉造字”是黄帝时代的事。黄帝时代正是《圣经》里记载的挪亚洪水时代。神叫挪亚在洪水来临之前造方舟,后来方舟拯救了挪亚一家八口人。仓颉造的“船”字,就是由“舟、八、口”三个字组成的。

那么,又应该进一步推想:中国人贴春联的真正起源还有可能早于唐朝。当然在唐朝以前,中国具有严格规范的对联并没有出现,所以不可能产生贴春联的民俗。不过春联的前身“桃符”是用桃木(不刷红漆也是红色的)做成的三块条板,上面并不是写对联,而是写些驱鬼压邪的字。中国人过春节在门框两边和门楣上挂桃符的民俗是什么时候就有了的呢?据历史学家考证,肯定在秦朝以前。那就对了,以色列人过逾越节是在中国商朝就开始了,涂羊羔血在门框两边和门楣上的民俗演变成中国的挂桃符,肯定发生在商朝到秦朝之间的年代里。

 

 

(写于二○○六年一月十五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