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舒语

枫泽润目绘春秋, 林韵拂耳诉欢愁。 舒眉展颜瞻星月, 语尽回眸返部洲。
正文

六耳猕猴才是真猴王

(2012-03-28 08:36:27) 下一个

---悟空的“我”

按:人们常说,孙悟空多次被人骂做 “ 泼猴 ” ,性格本来就有点像个泼皮无赖,他不仅讨厌唐僧,甚至还对唐僧动过杀心。但最后在唐僧和观音的教化下,慢慢对取经这件事有了认识。自己觉得“ 悟空”这个法名就是修心、修道之意。历经 14 年艰辛,当被封为“斗战胜佛”时,只是拱拱手道了句“谢谢”:达到“无我”之道,就“悟”到“空”了。

近日忙乱,翻出以前偶然读到的文章来临时抵挡一番,周末再上个菜也就对付过去。本文的作者以“性恶论”为假设,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本我”、“ 自我”和 “超我”的关系。我寻思着 孙悟空身上所具有的“兽性、人性和神性”和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是暗合 的。同一部书,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自然会有不同的解说。

《“真假美猴王”故事的心理学解读》

作者: 王莉 《长沙大学学报》 2009 年 01 期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出现在《西游记》五十七、五十八回。这一难有些特别,虽然也是孙悟空降妖除魔,但这次是和另一个“悟空”,一个和自己“形容如一,神通无二”的“行者”争斗。于是围绕真假美猴王之辨,从人间到地狱再到天上,闹了个天昏地暗,好不热闹。
  在这个故事里,假猴王出现是因为真猴王被逐。在第五十六回,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贼,惹恼了唐僧,他先是念了一遍紧箍咒,后又赶孙悟空走,不走便以念咒威胁。悟空害怕,只得离开。但他心中仍是“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苦自忖量道:‘罢 ! 罢 ! 罢 ! 我还去见我师父,还是正果”。
  万般无奈之际,只得又回到唐僧身边。哪知“唐僧见了,更不答应,兜住马,即念紧箍儿咒。颠来倒去,又念有二十余遍。” 悟空疼痛难忍,只得去南海,到观音菩萨处,诉过一番苦,将事情的原委告知菩萨,哪知菩萨也同样怪他杀人不仁,于是悟空求菩萨褪下金箍,并欲去西天求如来,这时菩萨答应替他在唐僧面前求情,他才只得作罢。
  另一方面,唐僧带领八戒、沙僧继续赶路。八戒和沙僧外出化斋取水之际,悟空来了,请唐僧喝水但遭拒绝。那悟空便掣出金箍棒打昏唐僧,抢了行李走了。八戒和沙僧回来,问明情况,便由沙僧去花果山讨行李,和悟空交起手来,沙僧不敌,只得离开,来到南海观音处,方知刚才所遇乃假悟空。
  沙僧和真悟空一同去花果山。真假猴王相遇,打斗起来,直嚷到南海,观音菩萨也无法分辨。两人又闯进灵霄宝殿,玉帝吩咐用照妖镜来照,只见“镜中乃是两个孙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发不差。”于是两人去见师父,唐僧、八戒亦辨不出真假。真假行者又来到地狱,但阴间亦无名簿可查。只有地藏王菩萨的谛听听出了真假,但又不敢说,因为阴间无人能敌。最后两人打上西天如来佛祖处,如来道出了假行者乃六耳猕猴所变,使之现出原形,给真行者一棒打死。灭了妖精,悟空又求如来褪下金箍,放他还俗,如来不依,观音送他回去保护唐僧。于是师徒和好如初,此一难就此了结。
  这一难情节精彩、扣人心弦,但细心的读者不免产生疑问:固然六耳猕猴手段高明,可以变化得和悟空毫厘不差,但又如何能找来和悟空手中同样的一条本为定海神针的金箍棒以及一顶如来所传的金箍 ? 甚至连照妖镜也难辨真假 ? 回看前面的章节,作为《西游记》主要人物的孙悟空,虽然在唐僧取经路上竭尽全力,“老虎口里夺脆骨,蚊龙背上揭生鳞” ,但扮演唐僧徒弟这个角色于他实在是身不由己,不得已而为之。起初,他欲从五行山下脱困而不得不拜唐僧为师。刚开始因性子与唐僧不合,屡次生气离开或是被逐,并且也曾欲用金箍棒打唐僧,但幸亏给戴上了紧箍咒。从此紧箍咒便成了唐僧制服他的法宝,稍有不从,便念咒语,让他疼痛难耐。可见,孙悟空的服从只是因为被迫,其内心对唐僧以及他的一些教条、观念都是大不以为然的。是以在书中他很多次地请求摘掉金箍。几次被逐,又几次回去,只是因为无处可去,通过这一段故事中对孙悟空的心理活动描写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因此是去是留于他确是一个矛盾,这集中在他本来无拘无束、为所欲为的个性和皈依佛门后必须承受的种种限制和戒律之间的矛盾。正象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差别。
  “本我”是原始欲望的自然表现,是深藏在人潜意识中的一种本能的冲动力量,在本质上是不受任何制约的,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一味追求满足,以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去衡量它,它就是恶的。就象被压五行山之前的孙悟空,从出生一开始,他就是自由自在的,后来访仙学艺,到进龙宫、闯地府、闹天宫,随心所欲。在这里我们应该不会忘记孙悟空本是天地孕育生成的一只石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无父无母,因此也就不具备普通人从幼儿时代起就通过父母训练所习得的道德观念和善恶之别,他的种种表现是典型的“本我”的完全释放,它无所顾忌,通过行动去得到所想要的任何东西:占山为王、夺金箍棒、勾生死簿、自封齐天大圣、搅乱蟠桃宴、偷吃金丹等等。但按照现实的准则来看,他的行为严重触犯了天条,为世法所不容。
  “超我”就是震慑本我的精神力量,代表社会行为准则和形成的禁忌,以及良心、自我准则和最高理想。而“自我”在本质上则是文明的产物,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代表理性和机智,受“现实原则支配,保证我们能维持正常守法的生活。所以在经历被压五行山、遇观音指点拜唐僧为师等一系列遭遇后,孙悟空心中无疑便建立了一个孰妖孰仙的准则:花果山称王称圣,虽然逍遥自在,终是邪魔外道,为佛法天条所不容;西行取经,虽时时受气、步步艰难,却能成正果。在这个准则的指引下,自我努力调节本我、现实与超我相互冲突的要求,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不让本我和外界规范发生冲突,并将其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因此,尽管多次在除妖过程中和唐僧发生争执,甚至遭受念紧箍咒之苦和驱逐,孙悟空仍忠心耿耿一路降妖除怪保护唐僧,师徒几次反目又几次和解。
  纵观全书,孙悟空和唐僧之间大的矛盾冲突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十四回,孙悟空刚被唐僧从五行山下解救出来,在路上将遇到的六个挡了去路的强人尽皆打死,唐僧怪他无故伤人性命,说他“暴横人问,欺天逛上 ; 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孙悟空受不得气,将身一纵,驾筋斗云走了。第二次是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后,唐僧不识妖精,受八戒挑唆怪他平白又一连伤了三人性命,赶他回去,还写下一纸贬书,不再认他做徒弟。第三次便是五十六回,又因打死草寇被逐,于是生出真假美猴王的波折。将这三次冲突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心理中的本我被逐渐压制而自我一步步发展强大的过程。在十四回中作者有意以戏谑之笔列出了六个人的名字: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而佛教本身就视眼、耳、鼻、舌、意、身为六贼,因此这六贼其实象征了心内之贼,六个“名字”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唐僧从五行山下放出悟空也就是放出他被大山和佛法压制的六贼,即尚未受太多自我制约的本我。所以当唐僧对他的行为一有不满,便心头火发,不顾唐僧反对自行离去。和这一次主动要求离开相对照,当二十七回遭唐僧驱逐时,孙悟空却恋恋不舍拜别唐僧,还交待八戒沙僧好生保护师父,见唐僧“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 这时孙悟空心中的本我已大大受到压制,自我显示出强大的控制和引导功能。尽管蒙受不白之冤,仍按超我和现实的要求履行自己该做的事。
  尽管如此,在每个人的心理上,那些无法无天的本我欲望和自我的道德观念永远在做剧烈的斗争。当人不受约束或外界约束力量较弱时,本我就会伺机出来活动,和自我较量一番 3 。当本我处于上风,便为妖;而当自我处于上风,便为人为仙。观音菩萨也说过“菩萨、妖精,总是一念” ( 第十七回 ); 。当在五十六回中孙悟空再次因保护唐僧——打死了强贼——而被驱逐时,唐僧这次表现得十分绝情,毫无通融余地,也就是将孙悟空逐出了“正果”之道,让他实际上不再受正道的制约。而从孙悟空的角度来讲,当他尽量遵照现实原则控制和压抑本我、且忠心保护唐僧,但得不到理解反遭驱逐时,他内心的平衡被打破了,得不到认可的自我开始屈服于本我,为本我所指挥驾驭。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个和他“相貌、声音,更无一毫差别”以及“神通无二”的假悟空的出现及其所作所为无疑代表了他心中的不满以及反叛的一面,或者说,他的“本我”。由此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如来曾点出假悟空乃六耳猕猴所变,而真悟空属哪一类猴全书却只字未提。我们又焉知不是六耳猕猴 ? 因此从外表看真假猴王毫发不差,包括金箍棒,其实本就是一人,一个本我一个自我,所以无论是观音菩萨还是玉帝的照妖镜都无法辨出两人真假,只有谛听“听”了出来,因为观念在心、善恶在心,相貌难辨,心声却可聆听。从五十八回回目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二心搅乱大乾坤”。
  但这个“本我”的孙悟空和被压五行山之前一心想占山为王甚至自己做玉帝的无法无天的他不同,假悟空曾对沙僧说“贤弟 ; 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 这意味着在他心中仍有法有天,在潜意识里仍将自己纳入现实准则之下,即承认拜佛求经是正果;在他心中仍然有道德准绳和善恶之分,尽管自我这时不愿再牵制本我,但仍然受超我的监督和引导以及现实的影响。因此,当如来佛道出了假悟空的真实面目,即现实显示出震慑的威力时,自我选择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道路,再一次压制本我,让自己服从现实的要求,将本我——假悟空—— 一棒打死,这也标志着孙悟空心理上矛盾斗争的结束。从此,自我完全战胜了本我,继续斩妖除魔护送唐僧西行。我们从书中可以发现这之后孙悟空和唐僧再无太大的冲突,他也再无这样的心理矛盾,他一步步逐渐表现出对佛法的理解和接受,直到九九八十一难完结,终成正果。




  • 男女性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异同以及男性受害者的特别注意事项
  • 美加家暴热线和避难所的汇总网页
  • 冷暴力 无言的伤害
  • 虐待者的心理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8)
    评论
    花甲老翁 回复 悄悄话 花果山称王称圣,虽然逍遥自在,( 终是邪魔外道,为佛法天条所不容 ) 这时的花果山上的美猴王缺不是邪魔外道 , 也没有一个佛法天条要规范我们(规范我们的是社会秩序) , 花果山时期的猴王具有赤子之心 , 逍遥自在 , 正是佛教徒所要追求的,未懂得世间人情事理的赤子之心是假心 , 所以才要到人间学法,大闹天宫,西行取经作那悟达[空性](生命本来真脸目,真我)的实证 .
    花自飘飘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御树林枫的评论:
    我也不喜欢看这样的小说。。

    据说,当今最吃得开的人物是猪八戒~~~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tenyu的评论:
    "不管什么样的信仰,有仁心,善心或是爱心,就会有个快乐的人生。"嘿嘿~~大家都很认同月朗姐姐的话~~
    tenyu 回复 悄悄话 林枫的文章俺看起来很深奥。还要看看这方面的书帮助俺理解。不管什么样的信仰,有仁心,善心或是爱心,就会有个快乐的人生。
    问候这里的亲亲们!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丽雅的评论:
    我们也随着孙悟空的足迹匍匐前进?~~
    丽雅 回复 悄悄话 《西游记》传递的信息,竟与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不谋而合。

    谢谢林妹妹好文分享。~~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花自飘飘零的评论:
    枫枫最近总是空,不空,我,无我。。。的境界,和这孙悟空有没有关系?~~~~
    ====================
    一直不大喜欢西游、水浒之类的“泼皮小说”~~

    孙悟空这人就是太真,是优点也是缺点,眼睛里容不了沙子,全说大真话,所以他最有本事最能干,却最吃亏。。。
    ================================
    飘飘对孙悟空的概括着实精辟啊~~需牢记在心,每日默诵~~孙悟空简直是厚黑学的反面教材~~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明明32的评论:
    而且,人家还是藤校海归派学者~~唐僧领导了孙悟空,不可小觑~~当然还要感谢观音~~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luckystarweiwei的评论:
    一部西游,叛逆者读到了反叛,修行者读到了佛法,我要看看他读到了什么。。。
    花自飘飘零 回复 悄悄话 枫枫最近总是空,不空,我,无我。。。的境界,和这孙悟空有没有关系?~~~~
    孙悟空这人就是太真,是优点也是缺点,眼睛里容不了沙子,全说大真话,所以他最有本事最能干,却最吃亏。。。

    “尽管如此,在每个人的心理上,那些无法无天的本我欲望和自我的道德观念永远在做剧烈的斗争。”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两个自我。。
    明明32 回复 悄悄话 小时候觉得唐僧代表窝囊废,怎么可能仰视。 。。
    长大了才知道原来唐僧就是中国式管理的绝顶境界
    太子党出身/ 有中央资源/ IQ=0butEQ=10000/ 有偏门特长/ 低薪笼络人才 === 成功管理者
    现代人上MBA不就是为追求这几点么。。 。几千年前他老人家无师自通全会了
    怎能不仰视啊。 。。 中共中央+央企那些头巨头哪个不是如此
    luckystarweiwei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希望你喜欢!我又查了查,还是用以下这个网来看方便,章节都分好的,很清楚,天涯里乱七八糟的其他人评论太多,原文看也看不清楚:
    http://www.readkr.com/book/6023/index.html

    根据他的说法,孙悟空其实就是如来的亲信地藏王菩萨转世,如来故意把悟空设计成从石头中蹦出,以使大家都查不到他的来历。而菩提老祖就是如来自己,所以只在全书开头处出现一阵,之后就不见踪影,如来装扮成菩提老祖目的是为了来唤醒孙悟空的前世记忆,把他作为地藏王菩萨时候的技能唤醒,为什么要用金箍棒?因为地藏王菩萨是用杖法的,所以用棒比较接近。觉得说得蛮有道理的,很好玩。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luckystarweiwei的评论:
    去扫了一眼,很有趣的样子~~慢慢看~~谢了哈~~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yixing的评论:
    哈哈,这个有意思~~要不琢磨一下死的是哪只猴子?

    阴谋论来说,孙悟空原本是菩提老祖搞的一个挑战如来权威的徒弟,留着这个真悟空成佛,日后对如来真的没有半点不利吗?反正趁此机会,狸猫换太子,利用假悟空一棒子打死真悟空,实际也就是打断了菩提藐视如来的那颗心。如来和后来的那个悟空联手干掉的是不是500年前大闹天庭的那个真齐天大圣呢?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花儿朵朵的评论:
    《大话西游》里有吧?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qy68 piao11的评论:
    我是觉得通往真理的道路不是唯一的,儒家讲仁,佛家讲慈悲为怀的善,基督徒讲平安喜乐的爱~~ 不管什么样的信仰,有仁心,善心或是爱心,就会有个快乐的人生~~
    =======================================
    于我心有戚戚焉~~
    luckystarweiwei 回复 悄悄话 推荐你看 "西游记中计"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38589.shtml#ConPoi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南山松的评论:
    许多事情许多思想都是相通的,只是表述的方法,站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
    说得真好~~视野越开阔,越能看见多元性~~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piao11的评论:
    我的理解是:人的内心都有污垢或狂野,就看这个人骨子里有没有自我约束控制的能力,就如姐姐说的 “骨子里的东西决定人的脚步方向和言行范畴”~~

    很少听说谁仰视《西游记》中的唐僧~~
    yixing 回复 悄悄话 可以说道一下如来是怎么变成孙悟空的。
    花儿朵朵 回复 悄悄话 很想知道,有没有爱上“悟空”的美女???嘻嘻
    zqy6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piao11的评论:

    飘姐说的“灵气”让俺有点惶恐~~

    我是觉得通往真理的道路不是唯一的,儒家讲仁,佛家讲慈悲为怀的善,基督徒讲平安喜乐的爱~~ 不管什么样的信仰,有仁心,善心或是爱心,就会有个快乐的人生~~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孙悟空身上所具有的“兽性、人性和神性”和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是暗合的。

    很有道理,许多事情许多思想都是相通的,只是表述的方法,站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piao1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qy68的评论:
    妹子这“点”补述的真有灵气~
    piao1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qy68的评论:
    妹子这“点”补述的真有灵气~
    piao11 回复 悄悄话 在每个人的心理上,那些无法无天的本我欲望和自我的道德观念永远在做剧烈的斗争
    ==========================
    这就是说人的骨子里的东西到达一定界限或者境界时,会做出一个“了断”的。骨子里的东西决定人的脚步方向和言行范畴。

    不知何故,看也好读也好,西游记,小时侯就反反复复看读,很多遍,始终没有喜欢过敬佩过仰视过唐僧。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qy68的评论:
    给月朗姐姐上茶~~佛教唯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都认为万恶来自欲念,都提出了三维心理结构的学说;但是佛教唯识论的意识理论更全面。。。要叨唠这些又是一大篇~~

    谢谢姐姐的信息补充~~
    zqy68 回复 悄悄话 占个沙发!
    条条大路通罗马~~ 佛法在某种程度上用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可以说得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