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一个非常传统的家庭,接受的教育也是传统教育。从小,父母就要求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即便是最宠爱我的爷爷,也会要求我的言行举止要得体大方。记得才4、5岁的样子,我因为拿筷子的姿势不正确,伸出去夹菜的时候,还被爷爷一筷子打了回去。不过,我本身好面子,往往碰过一次这样的钉子,就记住了,再不会犯。儿子呢,就跟我恰恰相反。
来澳洲的飞机上,儿子吃面,稀里哗啦的声音,隔几个座位远都能听见。老公提醒他好几次,也没什么用。夹菜的时候,筷子上经常还沾着饭粒和菜渣,就在盘子里翻来翻去。遇上自己喜欢的食物,就不停地夹,不管旁边的人有没有吃到。夹到菜以后,会把菜在盘子上甩来甩去甩半天之后再放到自己的碗里。因为不会用碗或勺子接着,所以,菜从盘子夹到碗里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菜汁落在其它的菜里、汤里,甚至桌上。
坐沙发,儿子常常是斜躺在沙发上,脚往扶手上一搁,鞋还没脱。有次去朋友家做客,他也是这样歪在别人家的沙发上了,把老公气到不行。坐凳子的时候,他的两条腿会习惯性不停地抖动。站就永远是松松垮垮的样子,走路也始终不紧不慢。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的内心非常矛盾。管吧,怕伤面子,毕竟不是自己的亲骨肉,怎么说都可以。不管吧,眼看他一天天长大了,马上要走向社会,总不能让他在外面遭人白眼,说他没教养吧。而且,大家要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将来女儿也会过来,我也不想女儿沾染上这些不好的习性。
生活习惯已是这样,其它方面就更是让我烦心。
入学头一天,我和老公就给儿子买了饭盒和水壶。没两天,儿子放学回家说,水壶丢了。什么时候丢的,不知道。丢哪儿了,也不知道。正好家里还有一个我从国内带来的带盖水杯,给他用。不到一个星期,又不见了。
听老公讲,儿子在国内就是这么丢三落四,掉过好几个手机,钥匙和门禁卡也数不清丢过多少次。掉钱、掉公交卡更是家常便饭。最夸张的是,连书包也不见过。
面对这样的孩子,如果再丢东西而不给予惩罚,那么,很快,国内的这些问题又会反复出现。于是,我和老公给他买了新水壶,告诉他,买水壶的钱,会从他的零花钱里扣除。
水壶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一天,儿子找我借U盘拷了作业带去学校交给老师。离开家的时候,我嘱咐他,把U盘保管好,因为用得少,我只带了一个U盘来澳洲。要是丢了,在澳洲再买一个不划算。哪知道,儿子还是把U盘弄丢了。我是真的无语了。不是我舍不得买U盘的钱,而是我真的没想到,这么大的孩子,会在两周之内,丢这么多东西。
前后掉过三次东西后,一切暂时归于平静。我乐观地想,儿子会慢慢长记性的。
三周之后,儿子放学回家,身上穿着体育课指定的T恤和运动裤,校服换下来放进了塑料袋。趁着天气好,我很快就把儿子的运动装和校服都洗干净挂在了晒衣绳上。第二天早上,儿子起床换衣服,领带找不着了。显然,领带没有带回家,因为我接过的袋子里面根本就没有领带。儿子说,领带和校服是一起放进袋子的,他也不知道领带是怎么丢的。
但是这一次,我对儿子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一般来说,领带和校服肯定是同时换下来,又都放进了袋子里,怎么会校服还在,领带不翼而飞呢?老公要我多多留意,说儿子经常会撒谎、找家里要钱。
因为学校的校服店不是每天营业,最近的一次营业时间是下周三,所以,在此之前,儿子只能不系领带上学了。没想到,周二放学,领带又出现在他的脖子上了。儿子说,领带依然没找到,所以又买了一条新领带。我很奇怪,问他,校服店不是周三早上才开门吗。他楞了一下,说,老师带他去的,原来校服店其它时间也营业。我再问他要收据,他先说找找,过会儿说没有,然后就有点烦躁了,跟我讲,他觉得收据不重要。
从这儿开始,我意识到,老公的提醒是对的。跟儿子打交道,斗智斗勇是必须的。
我想你是误会了我的意思。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外,离婚对于孩子而言,都是一种伤害。只是,这种伤害的表现方式不一样。过往的离婚,可能让孩子少了很多爱。但现在的离婚,有可能让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爱,但这种爱,也许最终会变成害。
可能你不认同,在我看来,像这种一昧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不对其言行进行教育或是引导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伤害,因为这压根就不是一种正常的、养育孩子的方式。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就认为他/她不需要正常的言行举止,不需要文明礼貌,不需要关爱他人。如果这样对待孩子,其实是在不断地暗示孩子,你跟正常人不一样。
就好像我女儿,现在暂时不在我身边,我能明显感觉到国内的亲人对她比以前更包容。可能是觉得小女孩的妈妈不在身边,怕她万一受委屈,就会产生不好的想法。可往往,这样做的后果是,她犯了错,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做了不该做的事,也得不到应有的批评。我觉得这不是好事。
家庭可以对孩子无限包容,社会呢?这种呵护孩子的方式,最终只会让孩子进入社会后到处碰壁。
90后跟我们不是一代人,想法有很多不一样。通常在文艺作品中,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很敏感、早熟,但现今的中国,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家庭已不是个案,所以孩子的心态也变了。单亲家庭的独二代,往往会从长辈那里获得更多的溺爱,更少的管束,所以变得更自私。
不过呢,往好处想,这样的孩子相对来说,会更好沟通。就像我这儿子,虽然有种种的不懂事,但至少,他会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让我还能多少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其实是个系统性的问题,母亲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教养,父亲的教育也是不够的。但事已如此,分清谁是谁非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增加更多的矛盾。我只能自己想办法,当然,也需要老公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老公当然也想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他得养家糊口啊。老公的生意在国内,我们暂时只能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过两地分居的生活。
- How does he feel his life in Autralia? Is this his choice or you guys made the decision for him?
His behaviors could be acting out to express his unhappiness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r lack of educations/training along his childhood. Have you ever made a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two, or even think deeper, to explore more reasons to cause his behaviors?
1.为了防止孩子撒谎要钱说丢了东西,所以凡是丢了东西都不要给钱让他去买,而要爸爸妈妈给买了实物给他。并且规定买东西的钱要从零花钱里扣。这样他哄不到钱,还被扣钱,他就不会再干这赔本的买卖了。
2.如果是真的丢三落四,请同情他,因为他不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所以跟他说:你掉了东西一定很难受吧?没关系,我小时候也会丢东西的。后来慢慢长大,我学到一些不丢东西的小诀窍,就好多了。说给你听听好吗?他会开心的。
3.最大的可能不是骗钱花,也不是丢三落四,而是没安全感,想要引得关怀、关注——你们肯重新给我买东西,就是还是爱我的。孩子可能在试验你的心,你要“小心”。千万别对孩子说任何负面的话(负面情绪也不要有,他就是个孩子嘛),只按照上述两步操作,就可以知道他是骗钱花?是没脑?还是测试你的心?并且还可以赢得他的“心”。赢得了他的心,你说什么,他都愿意听。
千万别去想这是谁生的,否则会更纠结。怨天怨地都没用,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有时候,我猜,是不是自己人生的前半段太顺遂了,所以上天安排我经历这些,算是一种修炼——让我磨去过往的天真和任性,变得更加成熟包容练达。
我挺羡慕你,还没自己再生一个孩子。像我这样,看到女儿有个这样的榜样,心里更是着急。谁不希望一家人个个都好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