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求儿子感谢我,但我还是想努力让他懂得感谢别人。在我看来,无论种族、信仰,爱的教育,都是必须的。
前面提过我带儿子去理发。虽然只是一句话,但真做起来,就是一波三折。
儿子护头,这我理解。刚好我娘家有个外甥,比儿子大不了几岁,也跟儿子差不多,从小就不愿意理发。上大学之后,也只有等到寒暑假回了家,被他妈妈逼着才肯去理发店。不过,我这外甥,只是抗拒理发,对发型并没有过多要求,一般般、看得过去就可以了。儿子就不一样。别看儿子半年不理发,每天早晚,他都会对着镜子照好长时间,把额前的刘海拨来拨去,想弄出个发型来。
这天,我送儿子到了理发店。发型师是个中东人,我用英语跟他沟通,请他给儿子剪个方便打理的学生头。发型师听完我的话,就开始动手剪。还没剪两下,儿子就发言了。只见他连说带比划,大概是想告诉发型师,哪儿不能剪、哪儿不能动,而发型师呢,因为儿子的英语水平有限,也不能完全明白儿子的意思。发型师按照自己的构思,剪短了儿子后面的头发。按说,前额的刘海也需要剪,可正好儿子在镜子里能看到也只能看到自己的刘海,不让发型师剪。我不得不用手机拍下儿子的侧面,请他自己看看这样的发型是不是头重脚轻,儿子才勉强同意发型师剪掉一点点刘海。这样一来,儿子的发型就极其古怪,前面长长,后面短短,简直不搭调。
儿子气呼呼地跟着我,离开了理发店。一上车,儿子就说要给他爸爸打电话。我问他想跟他爸爸说什么,他很大火气地说,都是因为他爸爸让他剪头发,才把头发搞成现在的样子,现在得让他爸爸再出钱,重新剪一次。我一听,气到不行。本来我根本就没想管他的头发,尽管我也看不下去他那头乱发,但我不想生事。是老公跟儿子视频时,觉得这头发不像话,要我想办法带他去剪。为了说服儿子去理发,我还想了不少办法。现在弄成这样,我也不开心。
我问儿子,他爸爸只是让他去理发,并没有说要让他理个什么样的发型。现在搞成这个样子,能怪他爸爸吗?儿子不听,还是坚持要跟他爸爸讲电话。我又问他,发型没搞好,自己有没有问题?儿子想都不想,就开始抱怨发型师,说发型师手艺太差。说着说着,儿子的眼泪就下来了。
看到儿子的眼泪,我的心情就更糟——考不上高中,他不哭;英语那么烂,要从最低级别学起,他也不哭;怎么头发不好看,他就难受成这样?想起前后种种,我的无名火也上来了,连车都不会开了,差点走错路。
不过,考虑到老公当时可能正在工作,要么在跟人谈事,要么在开车,就这么让儿子一个电话打回国,老公肯定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火冒三丈,最后,问题得不到解决不说,还有可能令父子俩大吵一架,影响老公的工作状态和行车安全。再说,我也曾经历过青春期,理解外表对年轻人的重要性。所以我想,还是尽量由我自己来处理吧。
我同意让儿子再剪一次头发。这一次,我们去了一家华人开的理发店。从理发店出来,儿子的心情好多了。
这时,我再一次问儿子,反思之前的理发过程,自己究竟有没有问题。儿子想了想说,有啊,自己的英语很差,没法跟发型师交流。我说,“是的,今天有两种情况都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一是完全听发型师的,发型师有经验,知道什么样的发型合适,不会剪个很差的发型让你出不了门;要不就是你的英语足够好,能够让发型师完全理解你的要求。但是,这两点,你都没做到。”儿子不说话了。
接下来,我让儿子回忆一下,来澳洲以后,有没有主动跟家里打过电话,主动打电话的原因是什么。儿子这下无语了。
来到澳洲,儿子主动跟国内打过两次电话。一次是打给他妈妈,让他妈妈将以前用过的键盘找出来给他,方便打游戏。还有一次是打给他爸爸,要他爸爸同意他晚上看电视。其它时候,都需要我主动提醒他,他才会打电话回家。而且,因为大部分打电话回国的时间都在周末,他还有些不情愿,感觉占用了自己打游戏的时间。甚至在打电话的时候,他的游戏都还舍不得停下来,一只手拿电话,另一只手还握着鼠标,完全是敷衍了事。
儿子不懂事,但并非不讲道理,基本的是非曲直他还是明白的。听我这么一问,回想自己的言行,他自己也知道有问题。
我告诉他,一个人,要学会爱别人,关心体谅别人。爱是双向的。如果永远是别人在付出,自己没有回应,天长日久,别人也不会继续付出了。而且从来,“报喜不报忧”就是一种美德,没人会称颂“报忧不报喜”。
儿子仿佛明白了什么,又仿佛依然不明白。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次,儿子的确意识到了自己对家人缺乏关注和体谅。
大家都爱孩子,但未必懂得爱的方式。以前不知道,现在才意识到,原来,爱也需要学习。不恰当的爱,就是一种害。
把心态放平,事情已经摊上了,就只有面对它。我们控制不了别人,但却能控制自己。埋怨别人只会让自己的心情更糟糕,努力做好自己面前的事就好了。
这心态还真不是人人能想到做到。给力!顶!!
再想改都难 要不是真的遇到什么严重的事情
现在的家长有几个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
单纯这件剪头发的事情,要是我,我就给钱他,让他自己去,又不是两三岁的孩子还要父母陪着去理发店
我们还是尽量鼓励孩子吧。要是看了这些文章,大家都去批评孩子的妈妈,就算他妈妈在国内,看不到,我也会心生愧疚。毕竟我写这些文章的本意,不过是记录自己与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不想去批评谁指责谁。他的妈妈再不怎么懂得教育孩子,终归是他的妈妈,一个人把他养到这么大,挺不容易的。
如果从孩子身上看到了之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就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育中注意。过去的已然过去,不能重来,我们只能向前看。
言辞有不当之处,还请您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