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际,凡有中国人处,大都喜欢吃饺子。俗话说的好,舒服不过倒着,好吃不过饺子。我国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今天就说说春节吃饺子的来历。
饺子在历史上最早的名字是“娇耳”,这种颇受人欢迎的食品是东汉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奉献出来的这个特殊的药物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1.材料: 韭菜 100克 鸡蛋 5-6个 虾皮 20克 黑木耳 30克 魔芋丝 100克 葱少许 面粉 500克
调料: 香油 生抽 盐 植物油 胡椒粉 鸡精 白糖 辣椒油 山西老陈醋
2.制作方法:
第一步图2-3和面:温开水一杯,水里放些许盐,面粉里放鸡蛋一个。水要慢慢倒入盆中,筷子不停搅动,感觉没有干面粉,都成面疙瘩的时候,就可以下手揉了,揉面要用力,揉到面的表面很光滑就好了,这时面光盆光手光是最佳境界。
第二步图4-6拌馅:馅里放盐、鸡精、生抽、香油、,还可以加点胡椒粉什么的。顺时针搅拌,感觉所有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即可。 (俺今天做的是素馅儿,本来常规应该放泡好的粉丝,我自作主张用了魔芋丝,主要是觉得国内粉丝质量保不齐,能少用就少吃)
第三步擀皮:取出醒好的面团,揉成长条状,用刀切成小段。(俺本事大自己揪的)用手搓成扁平状,拿擀面杖擀的时候,注意中间厚边缘薄,中间厚防止饺子馅漏,边缘薄吃起来口感好。
第四步包饺子:将饺子馅放入皮中央,如果技术不熟练的话,不要放太多馅。先捏中央,再捏两边,然后由中间向两边将饺子皮边缘挤一下,这样饺子下锅煮时就不会漏汤了。
第五步煮饺子:要开水下锅,依次不要煮太多,刚下过要从锅边开始往下搅拌,为了防止粘锅,开锅后加冷水,再开一次加冷水后改中火开着盖煮。看到饺子都飘起来了就可以出锅了。
第六步调饺子醋:这是俺家的习惯。(仅供参考:醋+白糖+辣椒油+香油,就说到这儿,剩下的自己琢磨吧……)
温馨提示:素馅儿比较干,可以适当多放些油。
谢谢观帖,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