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读《飘》笔记
对美国作家玛格瑞特·米切尔的《飘》,大家都不陌生。我和很多人一样,不仅很早就读过原著,而且,这么多年来,还一次一次地回味根据本书拍摄的电影。原著细腻,电影恢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无论是读原著,还是看电影,每次都都能让我兴奋不已,感慨万千。这次一边读,一边竟然忍不住写下了笔记。
读《飘》笔记1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男人的审美标准与现代社会的男人相比,真可谓南辕北辙。那时,男人们喜欢胆子小得像老鼠,吃饭少得像小 鳥,脑子笨得像木头一样的女孩。女孩子出门参加聚会前,要先在家吃饱肚子,以免在餐桌上现狼吞虎咽之相。那时的女人以肤白如玉为美,所以要遮得严严的。中 国人现在仍然如此,千百年来“一白遮万丑”依旧深入人心。而在当今美国,肤白不仅不美,反而令女孩们不好意思了。经常做日光浴,把全身晒得黝黑,那才是健康美丽的象征。
读《飘》笔记2
一个半世纪前的美国南方,人们根深蒂固的概念是,同类人结合才会长久、幸福,而两个家庭背景、知 识水平、性格习惯不尽相似的男女,是结合不到一块的。这和中国几千年的“门当戸对”同出一辙。正因为如此,贾宝玉只能娶薛宝钗,艾希里只能娶梅兰妮,而思 嘉(赫思嘉)虽然深爱艾希里,却不可能被她的爸爸妈妈理解,也不可能被艾希里接受。主人公思嘉丽因此而付出了终身的代价。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虽然两个不同类的人也可以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但那毕竟还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幸福的家庭仍然是由相似的男女组成的。当然,有权有势的男人娶个年轻娇妻,也可能不会不幸福。不过,像杨振宁和巩帆那样的婚姻就是另类中的另类了。
归根结底,中国几千年、美国几百年来,人们的婚姻观在这一点上似乎没有实质的改变。虽然在美国“门当户对”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在这种情况下,志同道合就显得更加必须。这似乎是一条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难怪多少年来寻求叛逆的少男少女,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
读《飘》笔记3
玛 格丽特•米切尓笔下的两个女人,从一开始,就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思嘉丽活泼、开朗、勇敢、任性而自私,而梅兰妮恬静、高雅、娇小、脆弱而宽容。思嘉性 情中人,喜怒哀乐,一揽无余;而梅兰丽经常是愉快的,这让她周围的人们也都感到愉快。梅兰妮总能从别人身上找到优点,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愚蠢的仆人。当 她毫无吝啬地对这些人加以赞赏时,连被赞赏者本人都不曾意识到自己竟拥有这样的高尚品德。这也难怪身边的人都喜欢她了。
作家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梅兰妮为了使人们愉快而讲些亲切和恭维的话(即使仅仅是暂时的),而思嘉从不这样,除非是要为自己达到更高的目的。
梅 兰妮的行为也许是发自内心的,源于她的宽厚和仁慈,而不是刻意装出来的语言技巧。联想到身边随处可见的尖酸刻薄,梅兰妮的行为真的是太难能可贵了。一个瘦 弱而又不太漂亮的女人,能做到让所有的男男女女都喜欢并尊敬她,包括她的情敌思嘉丽,她的精神世界一定是非常富足的。虽然作家米切尓的创作重点是思嘉丽,但 也不惜笔墨,对梅兰妮进行了讴歌,并为此倾注了无限的情感。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所演绎出来的故事已经非常引人入胜,更不用说艾希里和巴特勒船长随后的推波助澜了。
(未完,待续)
要么翻译成 郝思嘉 老式翻译
要么新式翻译 斯嘉丽。奥哈拉
思嘉---这翻译太别扭了。
怎么起这么个网名?哈哈。 谢谢来访留言。
其实她柔弱的外表下有一种坚韧的品质。她善解人意,是阿希里的精神伴侣,同时她很尊重长辈和旧的传统,忠实于南方的信仰价值理念,为南方的男人们而自豪,即使在南方战败后原来的庄园主一族们失去财富和地位后,仍能保存这群人引以为豪的“上等人”风度和信仰。那些面对现实生活苦苦挣扎的旧贵族们能够从她身上看到值得坚持的精神和品质,所以才特别敬重和拥护她。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并不为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公众支持度而违心行事。比如她亲自向救了阿希里和很多南方三K党成员一命的妓院老板娘道谢,全然不顾此举对她名誉的影响(倒是老板娘更谨慎,把会面安排在马车暗箱里,并婉拒她之后保持联系的邀请)。其他传统家庭的妇女对妓院的女人避之唯恐不及,而且为欠这些女人人情羞愧得抬不起头来,从而更加增很那些女人。她在听到阿希里和斯佳丽私情的传言后第一时刻力挺斯佳丽,导致亚城的“体面家庭”圈子被迫在她和另一个卫道士太太之间二选一,最后她的人气胜出,使斯佳丽得以保存颜面和没有失去所有南方社交圈的联系。她这两个坚持对她自己在主要社交圈的名誉和受欢迎程度都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对她的群众基础是很大考验。她这样做前者是为了对得起良心,后者是基于她对斯佳丽的友情和信任(用她自己的话说,斯佳丽对她和她儿子有救命之恩,收留之德,所以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诋毁斯佳丽,她也决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