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老姜

没什么好介绍, 不就一片姜吗?
正文

房市,房事?(1)

(2011-02-22 07:08:07) 下一个

两个半球


                  一片老姜


 


人物纯属虚构,情节东拼西凑。


 


房市,房事?(1


 


 


赵山在文学城看到过一则笑话:一海归回国相亲,与一PLMM见面,交代了基本情况后,不知道接着说啥。就问,你对房市有什么看法?”PLMM好半天才红着脸,轻声说:不要太频繁,一天一次就好。


 


赵山当时笑的直抽。买了房子后,再看到这笑话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他的房子差不多是在房市最高峰时买的。之后房价一路下跌。看见与房市有关的新闻都要抓狂,恨乌及屋,连带对房事这一津津有味的词都提不起劲。


 


美国这几年房市一片狼藉,哀鸿遍野。同期的中国的房市却是吃了伟哥,节节上扬,涨价飞快,虽然近期频频受挫,仍然居高不下。


  


美国从上世纪末起,房价是在一路上涨,大致是在2006年初达到巅峰。之后就慢慢下跌。到现在还没到底。2000年初的全美房价中间值是$16万,2006最高时达到$25万,现在是$20万左右。其实每年平均价涨幅不过12%,降幅则不到6%。跟中国房价上涨幅度比,简直是毛毛雨。可这点毛毛雨就把美国人民折腾的够呛,媒体推波助澜大叫“United State Housing Bubble”破了,把小事吹的天大,弄的大家人心惶惶,上厕所碰上熟人,也要聊聊房市,可见美国人民的心理素质不行。


 


(这些数据是真的,美国普查局公布的: 有兴趣的人可以上:http://www.census.gov/const/uspricemon.pdf 。另外,可以到维基百科了解美国房市泡沫的形成和破灭的过程: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housing_bubble 。个人觉得了解一下对有志于在房市扑腾的人没啥坏处。当然,国情不同,美国的今天不等于中国的明天。最近中国政府担心房市泡沫,频频泼冷水。只是地产商早就赚饱了,这些措施对广大房奴来说,可能是祸不是福了。)


 


赵山跟国内的朋友聊到过中美房奴的区别,朋友讲了3点,让赵山记忆深刻。第一,中国大部分城市房子均价是平均收入的30倍,京上广一线城市可能达到50倍,全中国来说,这数字怎么也有个十几二十倍,而全美房子均价最高时才达到平均收入的5倍。第二,那么高的房价买的只是毛坯房,装修还要一笔钱。美国房子多是装修好了的。第三,在中国,花了高价只买了75年的使有权,而在美国,房子连地都归买主。末了朋友警告他,就你那点本事,别跟风海归,把你现在的房子卖了再回国买一套,别看你在美国算中产,回来立马变穷人。


 


赵山自以为是的拿这75年使用权教育国内另一哥们,结果被人笑话一顿:又露怯了吧,现在的房子不到二三十年就旧了,要拆了重建。哪等得到七十五年。赵山说那美国房子还是相对便宜吧。那朋友也知道的不少:也没差的那么离谱,你们一年不是要交不少房产税吗?赵山反击:“别以为我不知道,房产税在中国,已经不是传说了,更何况你们还有馒头税。”那朋友问:“你也知道馒头税? 其实那是……”赵山打断他说:“甭解释,我知道。” 那朋友叹了口气:“美国人交了一辈子税,享了一辈子福(利),中国人交了一辈子税, 受了几辈子罪。” 赵山只好反过来安慰他:“别介呀,你又不是不知道美国欠的一屁股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赵山和杨兰出国之前在他俩住的蜃楼区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花了不少钱。当时他们也犹豫花这么多钱到底值不值,但一想也不知道在美国能不能混不下去,至少要有个根据地,就咬咬牙买了。十几年过去了,他们在美国建立了根据地,国内的房子早就卖了,赚了些钱。但赵山现在有点后悔了,一是卖早了,二是当初没多买两套,杨兰笑话他,买那一套房都已经是东拼西凑的,还想着多买几套。赵山说要不是杨兰拦住,他早就借钱投资中国房地产了,现在早发了,根本不用在美国干耗着。杨兰说得了,别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有这本事,咋在房价最高时买房,丢人丢到美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圈外闲人 回复 悄悄话 讲的都是实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