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受最美的田园交响乐章】贝多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附赏析)- 肖萧

(2011-06-13 06:58:56) 下一个












初夏,是一个回归自然走向田园的时辰。这使我想起了贝多芬的一部非常著名的标题交响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这是一部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生命的赞诵, 对暴风雨过后万物复苏满怀感激和感恩,结构宏伟的交响巨作。

贝多芬非常热爱大自然,常到维也那近郊的森林里,草地上或河边的榆树下,细心洞察大自然的内在奥秘,凝神思索万物的生命实质。贝多芬说:“没有人会比我更热爱田野了”。这是一部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汲取了新的力量的大自然的交响赞诵史诗, 在这里为大家贴播的这部交响曲是由伯明翰交响乐团演奏的, 指挥:WALTER WELLER. 愿大家在美好的聆听中, 度过一个愉悦和充实的周末, 在此特别地感谢快递的朋友对我贴播的鼓励和支持, 刚小出数天而归, 是你们传递感动, 深深地鼓舞了我, 谢谢大家, 谢谢好朋友们! 周末快乐!(肖萧2011年6月3日)







贝多芬和任何人都有矛盾,有的还非常尖锐,上自王孙贵族,下至家仆和他的有叛逆精神的侄儿,他和这些人都有过冲突。唯独对大自然,他感到十分悠闲自在。他最爱在维也纳近郊的乡村作长时间的散步时创作他的音乐。对熟悉的田野和森林,他几乎有对神祇般的崇敬.然而,《田园》显示出来的,却是爱慕多于敬畏。《田园》交响曲的朴实无华,宁静安谧中有着天使般的音可.他一遍又一遍地在那些极其简单朴素的优美曲调上流连,使我们仿佛也感到时间停止了它的脚步,就如同我们凝视着一片秋叶,水上的阳光,或嗅着那从湿润的绿草中散发出清香的时刻。






从贝多芬的笔记中。我们看到,他原先打算为这部交响曲的含意作更详尽的解释,但在最后出版的总谱上,他却写道:“任何对乡村生活有所了解的人都会自己去体会作者的意图,无需写上一大堆标题”。

与第五交响曲相反,《田园》的创作时间比较短:从 1807年夏开始,到次年的6月在维也纳近郊的海利根斯塔脱结束。

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首次演出的节目单上,把这部交响曲的标题写作:“乡村生活的回忆,大调”并特别提醒听众,它“写情多于写景”。









贝多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五乐章联播





第一乐章:到达乡村时的喜悦心情Allegro 不太快的快板



第二乐章:溪边小景molto mosso很快的行板



第三乐章:村人的欢聚III. Allegro快板



第四乐章:暴风雨IV. Gewitter —Sturm Allegro快板



第五乐章:牧人之歌:暴风雨后的愉快,感恩心情Allegro快板










贝多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分乐章赏析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其中第三、四、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到达乡村时的喜悦心情I. Allegro ma non troppo不太快的快板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作者并不在主题上加以他善长的发挥手法,只是朴实地重复,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第一乐章用活泼的歌唱性乐句在充满阳光的F大调上开始的,我们很难相信,这样长的一个乐章几乎全用这个简单的乐句写成。这里没有复杂的主题开展,只有开头主题的片断不断地、天真地反复,仿佛陶醉于自身的美和妩媚中。调性和乐器色彩的巧妙变化像是大自然本身的光影闪动。一个短小的五音音型无间断地反复了八十次,但整个乐章仍然使人浮想联翩.难以自遏。






第二乐章:溪边小景II. molto mosso很快的行板


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 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音乐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熏风微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水面上倒映的白云树影。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呼吸,音乐的律动微微开合,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涵养在博大廖廓的大自然里。一组木管乐器摹仿的鸟鸣打破了宁静,音乐更加富于诗意。据《贝多芬传》的作者辛德勒记载,他曾经陪伴贝多芬在海利根斯塔特一条山谷旁的小溪边漫步,途中,贝多芬踏上一片草地,背靠一棵树说:“我就是在这儿创作了《小溪边》,黄鹂、鹌鹑、夜莺和杜鹃,都鸣叫着,我把它写进乐曲里了。”  

第二乐章充满了流水淙淙声响,小提琴上短小的颤音大概是昆虫的唧唧叫声。在乐章的末端我们清楚地听到先是鹌鹑、夜莺和后来是杜鹃的鸣声。但小提琴上的优美旋律什么也不描绘.只能表达最愉快,最悠闲的情绪。


第三乐章:村人的欢聚III. Allegro快板


第三乐章,乡村欢乐的集会。快板,F大调,3/4拍子,诙谐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音乐取材于民间旋律,描写乡间村民兴高采烈的舞蹈场面,活跃而喧闹,质朴而粗犷,像一幅色彩鲜明线条粗豪的民间风俗画。当欢乐的场面达到顶点的时候,音乐出现了一些不安并很快变成远处的雷声,欢乐的集会被打断。

这就是《田园》交响曲的谐谑曲;在这乐章中,贝多芬以一些经过句回忆了他在维也纳近郊的“三个贪食人”酒店那类地方听过的乡村乐队.这里有舞曲的暗示:有些像差重的跺脚声.有些则像下例双簧管独奏这样的优雅醉人的乐句。

但谐谑曲的大部分音乐对农民舞蹈,甚至对最精致的女芭蕾舞演员来说,都显得过于轻快。这乐章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暴风雨IV. Gewitter —Sturm Allegro快板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f小调,4/4拍子。在这一乐章中,狂风呼啸,裹挟着雷电排山倒海般袭来,转瞬间便笼罩了一切。整个乐队都在急速飞旋,弦乐刮起一阵阵旋风,倍大提琴发出沉重的怒号,短笛凄厉的尖啸像是狂风的呼哨,铜管和定音鼓的霹雳令大地震颤,包含乐队全部音域的半音下滑好像风暴在横扫一切,想把世界带进地狱一般。但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暴风雨很快就过去了,代替它的是田园牧歌。

酒店音乐被逼真的雷雨打断,请注意贝多芬是如何惟妙惟肖地捕捉雷暴雨来到以前几秒钟的不安情绪。你几乎能看到暴风雨到来前的暂时宁静如何被初起的急风和头阵向大雨点打破。接着,暴风雨在咆哮。低音弦乐器的轰鸣是印象派作曲技巧的神来之笔,但它比德彪西还早九十年。我们听到雷鸣也听到闪电,风在高音的短笛上呼啸。暴风雨十分猛烈.但不使人感到恐惧,它来无踪,去无影.直接地进入到末乐章中去。


第五乐章:牧人之歌:暴风雨后的愉快,感恩心情Allegro快板


第五乐章,牧人的歌。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雨后复斜阳,大地恢复平静,草地发出清新的馨香,牧歌传达着对大自然的感激心情,这种喜悦、安宁、欣慰的情绪一直贯穿这个乐章,整部交响乐在这样的气氛中。

雷声惭渐消失,牧人吹出的感恩歌开始了末乐章。歌声先由独奏单簧管后由圆号奏出.在贝多芬时代,牧人确是在维也纳近郊放牧。他们唱歌,吹笛子。在贝多芬看来,这些都是他所热爱并崇拜的大自然的一部分。但到他创作《田园》交响曲时,他已聋得听不见这些了。那的确是痛苦的日子:贝多芬发现他身旁的友人能听到牧人唱歌、吹笛子,而他,身为作曲家,音乐家,却什么也听不到。羞辱和绝望使他想自杀(关于贝多芬自己对这种情绪的描述可参看他给兄弟们所写的一封著名信件的冗长引文.这就是贝多芬的《海利根斯塔脱遗言》)。






但当贝多芬的乐队先用小提琴响起作为末乐章主题的牧人之歌耐,他的悲剧消失了,好像整个世界都为这晴空万里,云散日出的奇景而欢庆鼓舞。

整个末乐章似乎是感谢上苍,感谢大自然,感谢太阳的狂喜赞歌,也是感谢宇宙间仁爱力量的赞歌,这宇宙在贝多芬时代的人以及我们时代的人看起来似乎都是黑暗的,荒诞的——荒诞到令人恐怖的程度。像贝多芬那样一个满怀愁绪和.自找痛苦的人怎么还能窥见到这种光华,并且用他那令人难以理解的艺术炼丹术,激励着我们去分享其狂喜的预见——哪怕只有片刻的瞬间。这的确是个奇迹,像日出那样的永葆青春的奇迹。

(肖萧XIAO根据网络资料编辑)










和您一起聆听永恒的古典乐章, 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和精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